![]()
内容推荐 自美国在二战后期成功爆炸原子弹后,核技术就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之势,核安全由此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冒险性。以美国为代表,国际社会对待核安全的立场与政策持续发生变化。为此,国际社会推出一系列“核安全”概念,着手构建核技术规则、核安全体系,核战略等。本书以广义核安全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利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从国内核安全、国际核安全、核战略三个维度探讨二战后期至冷战初期美国核安全体系的建构过程。本书有助于挖掘和整理早期美国核问题的历史档案,深化美国核问题理论研究,解读当前国际核安全问题与困扰。 作者简介 胡晔,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世界史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世界现当代史、美国外交史。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主持校级项目一项。已发表论文十余篇,代表论文有《冷战初期美国核民防与核安全》《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核战争计划探析》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美国核安全的奠基(1939年10月—1945年8月) 第一节 罗斯福政府与核武器决策 第二节 美国核武器研制与管理 第三节 早期核控制与核垄断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美国国家核安全体系的创立 第一节 创建国家核安全法律保障机制 第二节 创建国家核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第三节 创建国家核安全决策指挥机制 第四节 创建国家核民防机制 第三章 美国与国际核安全体系的创立 第一节 国际核管控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核垄断与“巴鲁克计划” 第三节 美国与国际核管控机制 第四节 建立核安全同盟 第四章 美国核军事战略与核军备发展 第一节 核军事战略的演进 第二节 核军备建设的发展 第三节 美国核安全体系的形成 第五章 美国核安全体系的分析与总结 第一节 核安全体系建构动因分析 第二节 美国核安全体系的特点及影响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