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高等院校通识课教材,是编著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吸收了历史学、哲学、文学、宗教学、考古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简要而深入的阐述。不仅客观叙论了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环境,还注重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归纳,凸显了每一个历史阶段的主流文化;在对中国传统文学、史学、科技、艺术的概论中,注重其基本内容、特色、贡献及影响。本书注重观念层面及其物化形态的叙述,重视彰显中国文化的积极价值和意义,继承与纳新相结合,系统深刻,繁简适当,不仅适宜用作高校教材,也适宜广大普通读者研阅参考。 作者简介 龚贤,云南曲靖人。现为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思想史、管理思想史研究。出版专著3部,编著3部,在《光明日报》、《武汉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1O余项。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释义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四节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依托的社会结构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要览 第一节 中国文化发祥 第二节 夏商西周文化 第三节 春秋战国文化 第四节 秦汉文化 第五节 六朝文化 第六节 隋唐文化 第七节 宋元文化 第八节 明清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哲学与宗教 第一节 上古原始宗教 第二节 先秦诸子 第三节 汉代经学 第四节 中国道教 第五节 魏晋玄学 第六节 宋明理学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学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诗歌 第三节 中国古代散文和辞赋 第四节 中国古代小说 第五节 中国古代戏曲 第六章 中国传统史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述略 第二节 史书体裁和史学名著 第三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地位与传统 第六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 第八章 中国古代艺术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第二节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第三节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第四节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第五节 中国古代乐舞艺术 参考文献
导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派繁多,品类繁富,具有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等品格。其内涵之丰富,历史之悠久,发展之强盛,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的重要位置。 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日益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更显示出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价值和生命力,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而且有助于发扬中华文化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