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棉花(克俭1944大字版)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黄蓓佳 |
出版社 | 中国盲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田野上奔跑的乡村男孩克俭,本该在青阳城里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日本人的入侵让他失去了爹,娘为躲避轰炸不得已带着儿女们逃到了乡下。克俭虽然只有八岁,但懂事沉稳,他救了跳伞的美国飞行员,和家人们一起尽心尽力照顾他,最终送他重上蓝天。烽火岁月里,善良、勇敢、友谊依旧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照亮了黑沉沉的夜空。 作者简介 黄蓓佳,出生于江苏如皋。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夜夜狂欢》《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派克式左轮》《没有名字的身体》《所有的》《家人们》;中短篇作品集《在水边》《这一瞬间如此辉煌》《请和我同行》《藤之舞》《玫瑰房间》《危险游戏》《忧伤的五月》《爱某个人就让他自由》《珞珈路》;散文随笔集《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玻璃后面的花朵》《片断》《地图上的行走者》等。 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包括长篇《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漂来的狗儿》《亲亲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宝贝》《遥远的风铃》《艾晚的水仙球》《余宝的世界》《童眸》等等。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越南文出版。 目录 一 天空中突然长出来一朵白棉花 二 跳伞的飞行员去了哪儿 三 保安旅和日本兵的一场恶战 四 捕黄鳝有了意外发现 五 家里藏了一个人 六 克俭和姐姐智闯石庄 七 丁埝镇的抗日演出队 八 挖药引差点挨了枪子儿 九 飞行员的名字叫杰克 十 娘要为杰克拜菩萨 十一 “鸡同鸭讲”的尴尬 十二 两个好朋友 十三 保安旅要开拔 十四 鬼子来了 十五 薛先生试了很多药方子 十六 打银杏打下来一条蛇 十七 新四军首长夜探杰克 十八 香喷喷的美国奶粉 十九 撒传单 二十 红烧肉从哪儿来 二十一 你走后一定要来信啊 二十二 最好的中国兄弟 导语 “黄蓓佳长篇典藏”系列讲述了生活在不同时代的某个正值八岁的孩子的成长。不同的年代为他们的童年涂上了不同的底,但是童真一样,快乐一样,他们的玻璃似的清透纯洁的心灵也是一样的。时间绵延,时代更迭,小读者可以循着书里的故事追溯以往,看到他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小时候,了解他们童年时热切的盼望,隐秘的梦想,从而开始对自己的生活的思考。 本书的主人公是生活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乡村孩子克俭。 精彩页 一 天空中突然长出来一朵白棉花 一九四四年,农历还在七月尾上,克俭跟着娘在屋后的菜园子里压南瓜藤。 听房东薛先生说,这块地从前是他们薛家祠堂的马棚,族里的公产,祠堂主事专门雇着人养马,最多时养过七八匹,马棚前走一趟,老远闻到马臊味。这些马在冬闲时节拉到海边盐场贩私盐,赚了钱用作祠堂祭祖的开销。后来盐税管得紧了,衙门里抓到一个贩盐的就打死一个,薛姓人再不敢顶风作案,马卖了,马棚也拆了。养过马的这块地,地气自然是肥厚,种什么都是见风长,这不,立秋刚过,地里的南瓜已经结出拳头大的瓜纽儿,嫩生生的,绿莹莹的,头上的那朵金黄色的花,要谢不谢,半开半闭,像婴儿满月时戴的一顶花边帽。 娘说,瓜纽儿结得多,就要压藤,打花,掐纽儿,一根藤上至多留两个,这样结出来的瓜,个儿大,也面实,能顶饱。要是由着它们长,长到最后满地都是青疙瘩,小得不成样子不说,一煮一锅水,不好吃。 娘在地里种南瓜,还是听了驻扎在此地的保安旅沈沉旅长的劝。有一年娘在地里撒菜种,沈沉带人骑着马从地头过,看见娘把种子撒得东一簇西一簇,笨手笨脚不像个种地的人,起了疑,下马盘问,才知道娘本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带着孩子从城里逃难过来,临时落脚在此地。沈沉拿脚尖踏踏地里的土坷垃,好心劝娘说,地里的土都没耙碎,也别种菜了,种几窝南瓜吧,那东西好侍弄,长出瓜来既能当饭又能当菜。沈沉说,战争打到今天,还不知道往下是什么形势,粮食只会越来越紧张,到断顿的时候,能有几个南瓜吃,就是大福气。 从那时,娘听沈沉旅长的话,年年都在屋后种南瓜。娘总是等南瓜长到锅盖那么大,长到金黄的瓜皮上罩一层粉白的霜,才招呼克俭几个孩子帮忙摘瓜,帮忙抬到通风的柴棚里,一个个地摞着,从秋天吃到冬天,吃到青黄不接的春天。 算起来,从一九三八年日本人打到青阳城,娘带着绮玉、思玉和克俭下乡逃难,已经有了六个年头。逃难的时候克俭才两岁,是抱在娘的怀里的,如今他八岁,站着齐到娘的肩头高。他的大姐绮玉,下乡那年是小学生,去年离家参加了新四军。娘猜绮玉是共产党,否则的话,她要抗日,就近入沈沉的保安旅就行了,何必舍近求远去入新四军呢? 这样的想法,娘不敢对外人说。娘也嘱咐思玉和克俭不能说出去。保安旅和新四军,说起来都是抗日打鬼子的,可是两支队伍时不时地有摩擦,你打我一下子,我捅你一下子,总没个心平气和坐着谈事情的时候。再有,十里外的石庄镇上驻扎有日本兵,日本兵周围还有为虎作伥的“皇协军"。方圆几十里的地盘上,国民党、共产党、日伪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眼小眼虎视眈眈,大仗小仗一触即发,娘带着小女儿思玉和儿子克俭在三种势力的夹缝里过日子,自然要小心翼翼求平安。娘对人解释长女绮玉离家的事情,编了个谎,说是投奔了通州舅舅家,念高中去了。至于听者信不信,娘不管。这年头,彼此都是心照不宣吧。 娘是个做事利索的人,几年的乡村日子过下来,侍弄园地已经学成一把好手。她一只手里掂着一把小铁锹,脚跨着满地游荡的瓜秧子走,打谎花,压瓜藤,掐掉多余的枝蔓,就手清除杂草,眼到手到。三伏天刚过,日头很晒,娘像很多乡村农妇一样,头上盖了一块湿毛巾,两边垂下来,耷拉在耳边上,既遮阳,又擦汗。她穿的那件洗得发白的紫花布褂子,背后有一块颜色特别深,是汗湿了。 “克俭,小心别碰着瓜纽儿!”娘直了腰,手伸到背后去,把汗湿之后粘在皮肤上的衣服拎起来,扇一扇风,回身嘱咐着。 克俭的动作慢,娘的一垄地已经做完到头,他的才做了小半垄。因为他贪玩。南瓜地里有各种小虫子,蚯蚓和地鳖虫什么的就不说了,光是蚱蜢,长相各异的就有好几种。深褐色的一种个头小,但是灵活,猛然一蹦,弹到克俭的额头上,“噗”的一声,又痒又疼。粉红色的,新娘子一样羞答答的,总是藏在南瓜叶子底下,一掀叶子,它慌忙往藤蔓深处躲,死活都不肯出来见世面。绿色的个头最大,飞起来的时候最漂亮,浅绿色翅膀下面,还有一层极薄的玫红色纱翼,阳光下闪出粉亮粉亮的光。捉蚱蜢很容易,看准一个,手一捂就成。蚱蜢这东西很蠢,不懂得避开人。但是蚱蜢的两条长腿有力气,会蹬人,它一蹬,克俭的手心一痒,一激灵,手抬起来,蚱蜢就趁机弹开,远远地逃命。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