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际一颗嘉庚星--陈嘉庚精神校本文化读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七篇,分别为导读篇、经营篇、兴学篇、抗战篇、精神篇、校史篇和播迁篇。从陈嘉庚实业经营智慧、陈嘉庚的实业思想、陈嘉庚兴学历程陈嘉庚教育思想内涵等对大学生的启迪几方面展开,让同学们走进“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的精神世界,弘扬嘉庚精神。 目录 导读篇 一、陈嘉庚传略 二、陈嘉庚年表 经营篇 一、南洋、南侨与南侨文化 二、陈嘉庚的经营项目 三、陈嘉庚的经营智慧 四、陈嘉庚的实业思想 五、陈嘉庚公司章程和眉头警语选摘 兴学篇 一、陈嘉庚兴学的初衷 二、陈嘉庚兴学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 三、陈嘉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抗战篇 一、剪辫脱清,参加同盟 二、筹赈济案,抵制日货 三、维护团结,反对分裂 四、奔走呼号,唤醒民志 五、组织机关,助力抗战 六、提案攻汪,民族脊梁 七、征募机工,回国服务 八、回国慰劳,拨云见日 九、避匿晦时园,成书回忆录 精神篇 一、陈嘉庚毕生主要贡献 二、永远的陈嘉庚精神 三、对嘉庚学子进行陈嘉庚精神教育的意义 校史篇 一、创办时期(1920—1937) 二、播迁与复员(1937—1949) 三、喜获新生(1949—1958) 四、分校发展(1958—1970) 五、复办发展(1974—2003) 六、升格高职(2003至今) 播迁篇 一、播迁纪要 二、烽火弦歌 三、历史回声 参考文献 序言 仰望星空,繁星绚烂,“陈嘉庚星”(国际小行星中心 编为第2963号,1964年紫金山天文台所发现)闪亮其中。 陈嘉庚的名字被镶上太空,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这 份殊荣是由陈嘉庚毕生的贡献及其高尚的精神品质所决定 的。 筚路蓝缕,已启山林。中华民族素以顽强的生存精神 和勇敢的开拓精神著称于世。“唐人过番”现象是其中一 帧剪影,陈嘉庚无疑是其中佼佼者。纵览陈嘉庚的整个实 业人生,从少年下南洋协理家族生意,到中壮年自立自营 并打造出那个时代少有的商业帝国,再到企业收束后仍毅 力维持小规模经营,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国定居 ,他搏击于商场达60载,起落沉浮,堪称传奇。闽人爱拼 敢赢,陈嘉庚海外开拓实业时积极勇进,涉足种植、制造 、商贸、报业和航运业诸领域,集农、工、商多种身份于 一身,是彼时华侨经营有成的代表之一,华侨实业家陈嘉 庚蜚声海内外。 以商人逐利的经济学属性看,陈嘉庚的实业活动如果 是基于经营小家需要,那么他无异于一般商人。为什么陈 嘉庚示于世人的形象如此高大伟岸?主要在于他将实业活动 所粒积的财富再次分配,他先是因商而富,而后居富施仁 ,举善兴学,用他的话说即是“取诸社会,用诸社会”。 陈嘉庚创办、倡办或襄助各类学校达百余所,这些具有嘉 庚血缘的学校遍布海内外,他甚至将个人企业股份十有之 八划拨于亲手创建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二校,毁家兴学 并不言过其实。教育是公共产品,有着很强的公益属性, 陈嘉庚以私人身份涉足其中,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 耗费之巨,中外罕见,陈嘉庚视之如“尽国民一份子之天 责”而已。商以养学,亦商亦儒,陈嘉庚的实业活动因此 附带着浓浓的社会责任观,陈嘉庚因此成为海外华侨举善 兴学的原型,之后不少华侨步其足迹掀起了大规模兴学热 潮。 在经商与公益的互动中,陈嘉庚的声望日隆一日,逐 渐走上南侨领袖地位,这使得他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在母 国十四年抗战中,这一点发挥出巨大能量,侨领陈嘉庚登 高一呼,发起南侨总会,将万千南侨有组织地团结并动员 起来,积沙成塔,源源不断地为母国抗战输送了人力、财 力和物力,在华侨史上谱写出华侨爱国精神的光辉篇章。 陈嘉庚是这场史无前例的华侨救国运动的组织者,毛泽东 专门为其题书“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字,堪称经典概 括。 陈嘉庚是一位世纪老人,一生跨清末、民国、抗战和 新中国几个时代,更是一位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其事 迹涉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且均有建树,时 人和后人赞赏有加,口口相传,并不吝以实业家、政治家 、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爱国者等加以冠称,于是 有了伟大的“陈嘉庚精神”。陈嘉庚精神源发于陈嘉庚一 生林林总总的家国情怀和公益举动,公、忠、仁、诚、毅 、敢、俭是基本写照,而贯穿其中最清晰的一条红线即是 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他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行为 的准则。 陈嘉庚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对嘉庚血缘学校 而言,更是一种优秀的文化血脉,研究、学习并传承陈嘉 庚精神极其必要。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前身系1920年陈 嘉庚先生创立的“集美学校水产科”,百年历程中一代代 嘉庚弟子相守相望,艰辛守业,至今它已发展成为一所具 有一定特色和影响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回眸校史变迁 ,虽几度分合,数易其名,但嘉庚文脉始终薪火相传,衍 续清晰,且历久弥新,成为立校与强校的文化基因。凡是 过往,皆为篇章,面向未来,均为序曲,讲好嘉庚故事, 弘扬嘉庚精神,发挥嘉庚文化育人作用,仍是新时代“海 院人”办好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几年来,学院将嘉庚文化列为现代示范性高等职业 院校和省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特色项,对嘉庚文化育人 机制做出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以“诚毅”为主线,以人才 培养目标为导向,创建嘉庚文化育人品牌。目前,学院的 陈嘉庚精神研究、学习与传承活动相当活跃,相关制度安 排陆续推出,建有嘉庚大讲坛和陈嘉庚研究会等平台,讲 坛学钟长鸣,经常邀请学有所长、研有所专的专家举办相 关活动;推动嘉庚文化元素融入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第 二课堂,建设了嘉庚读书社,开展了嘉庚精神征文和嘉庚 精神“三下乡”活动;开设有“诚信早餐工程”“百分十 爱心基金”和“龙舟·帆船运动”等一批具有嘉庚文化元 素的体验式校园实践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加强 陈嘉庚精神研究力度,完成了一大批省教育厅、市社科联 、集美陈嘉庚研究会立项的研究项目,并特别设立了“陈 嘉庚职教思想”研究专项……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嘉庚文化成为学院办学中的特色人文 教育品牌。 为了系统地普及陈嘉庚生平事迹以及精神内涵,促进 嘉庚学子对嘉庚文化的精神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嘉庚文 化进入第一课堂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017年秋季起, 校本文化课“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因之创设,课标和讲 义随之编订而成。这一年, “一种基于优秀本土文 导语 为了系统地普及陈嘉庚生平事迹以及精神内涵,促进嘉庚学子对嘉庚文化的精神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嘉庚文化进入第一课堂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2017年秋季起,校本文化课“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因之创设,课标和讲义随之编订而成。这一年,“一种基于优秀本土文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科研工作案例——以‘嘉庚文脉’为视角”获福建省教育厅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立项,该课的教材开发工作被列入本项目建设内容。教学团队历经两年时间,收集、编订并最终结集了本书。内容设有导读篇、经营篇、兴学篇、抗战篇和精神篇,另设了校史篇和播迁篇,目的是帮助学子了解百年校史,既看得见乡愁,又守得住乡愁。 精彩页 一、陈嘉庆传略 1.故乡开蒙。青年出洋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的一个华侨世家。少年陈嘉庚在家乡开蒙,九岁那年人家乡旧式私塾——南轩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与其他私塾比较并无二致,陈嘉庚读的书主要是《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五经”典籍。他的塾师是个学究,只教诵读,并不做解说,陈嘉庚谓之“念书歌是也”,以至于“数年间绝不知其意义”。十四岁那年,陈嘉庚转入“陈氏家塾”(系其伯父所办)上学,改由才气颇佳的邑庠生陈令闻主持,并改授《四书集注》,课堂上详加讲解,也教破题作文。陈嘉庚勤勉从学两年,课业进步颇大,除家塾里的功课外,少年陈嘉庚也涉猎《三国演义》等经典著作和一些通俗史书。尽管《南侨回忆录》牟言中他如此记述:“余天资素钝,九岁入私塾,十七岁夏塾师谢世,辍学出洋”,“时已有简单之日报,余仅一知半解,在洋就商之后,对学问事不知求益.抱憾不少”等,但从其后来所著著作的行文立论、家书以及各类场合的讲演而看,这些自述有一定的谦逊之意,实际上,陈嘉庚的国学根底颇为扎实。 1890年,南轩私塾停办,陈嘉庚辍学在家。此时,早年闯南洋的父亲陈杞柏来函催促,要其前往侨居地新加坡协理家族生意,是年陈嘉庚17岁。青年陈嘉庚奉父函召,到当时的英属星洲(即今天的新加坡),在父亲经营的“顺安”号米店当学徒,这是他第一次出洋就商。陈嘉庚在那里服务了十三年,从学徒到经理,一边学商,一边侍奉父亲,中规中矩,直到“顺安”号米店收盘。其间,几进几出于唐山与南洋之间,系因回梓成婚、归国葬母和为母守丧等事。 2.还债立信,初创基业 初出南洋的陈嘉庚在“顺安”号米店协助父亲和族叔经营,还涉及地皮、黄梨加工等业,勤勤恳恳,终日“仆仆于事业”。“顺安”号经营有序,账目清楚,颇有得利,初出茅庐的陈嘉庚深得其父赏识。至1900年,陈杞柏的经营达到顶峰,家业汇计资产达40余万元(叻币,即当时新加坡币)。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1903年陈嘉庚回国守完3年母丧,第四次出洋到新加坡时,却发现父亲的营计已衰败没落,负外债达20多万元。陈嘉庚盘点账目,发现系因父亲疏于管理、族叔患麻木之症,叠加父亲的继妾及螟蛉之子挥霍所致。陈嘉庚痛心疾首,一边感叹家君数十年艰难辛苦,却遭此不幸,一边立志替父还清外债,同时思谋东山再起之机会,是年陈嘉庚不到31岁。 彼时,按照新加坡法律规定,陈嘉庚完全不必理会父亲债务,但他掷地有声:“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自此,陈嘉庚另起炉灶,一代工商巨贾开始了自立自营的工商之旅。万事开头难,“顺安”号停摆后,陈嘉庚几无积蓄,他仍从经营米店、黄梨罐头厂干起,从简起家。至1907年,他仅用短短三年即兑现承诺,还清顺安债,且有相当盈余。陈嘉庚就是这样一介儒商,他崇尚儒道商德,正是其诚信人格获得客户与伙友的信任,才有后来的经营业绩。还债立信,为其初创基业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 3.多业经营,修成巨贾 父亲的“顺安”号停摆后,陈嘉庚念“不可赋闲度日”,先是在距离新加坡十英里外的、讲水港郊区建起了黄梨厂。因为本金有限,一切从简,用木料茅草造厂房,购买旧机器,起号“新利川”,同年盘下“日新公司”。由于经营有方,两厂当年盈利4万元,是年夏天,还加开一米店,起号“谦益”,连同“顺安”号尾款,陈嘉庚迅速积累资产近7万元,此乃陈嘉庚在实业经营中挖到的“第一桶金”。 有了一定的资产积累后,陈嘉庚购地砍蕉种梨,号“福山园”,自产自造自销,他将自己的黄梨罐头商标定名“苏丹”,“苏丹”系当地语言,系“王冠”之意,巧合的是后来陈嘉庚的黄梨罐头生意占据了新加坡市场的半数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梨“苏丹”。除米业和黄梨业两主业外,同时加创冰糖厂,承购“恒美”米厂(熟米业),兼顾地皮生意,并开始涉及橡胶垦殖与制造,经营规模迅速扩大。陈嘉庚实业经营中规模最大、获利最多的行业当是橡胶业,应该说这得益于他那敏锐的商业眼光。他早就判定20世纪将是汽车时代,也是橡胶时代,所以很早就觅购橡胶种子,在“福山园”套种,而且稍有积累后复购地垦殖,置入卖出,以小换大,顶峰时胶园面积达15000英亩,他被冠以“星马殖产橡胶拓荒人”和“马来亚橡胶王国功臣”称号,橡胶垦殖与橡胶制品成为陈嘉庚公司主营。1926年世界性大萧条前陈嘉庚公司各项营计达到巅峰,成为一个涵盖垦殖、制造、商贸等领域的跨国公司,各项工厂达卅余所,在世界各地共创设商店百余处,雇佣职工常达数万人,净资产累计达1200多万坡币,“华侨大实业家”之名远驰海内外。 4.举善兴学。开启民智 与一般资本家不同的是,陈嘉庚信奉“金钱如粪土,散播才有用”的金钱观,也积极践履“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去”的诺言,终其一生所积累的财富绝大多数花费于教育领域。在侨商地新加坡,他从1907年至1947年的40年内先后创办道南、爱同、崇福、崇本等小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