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杂糅与从众(文明戏在上海的演出与发展1913-1919)/上海戏剧学院博士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胡珺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在发掘尚未被学界认识的1913~1919年上海文明戏演出相关的资料的基础上,尝试使用开展研究的新框架,主要是在政治、经济的变化发展和市民日常生活的背景中“重现”文明戏的演出“现场”;并依此讨论文明戏在此阶段内的杂糅东西、雅俗的艺术特点,曾经激进的政治性表达的削减,从少数受西化教育的学堂学生的“精英式”小众业余社团活动“下降”为被新文化运动话语所轻视的“过于”媚俗的都市商业戏剧的过程。
作者简介
胡珺,福建莆田人。先后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师从吴卫民教授、汤逸佩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话剧史论,2020年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源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取向与对应方法
第二章 舶来与转口:海上新剧第一潮(丙申至癸丑)
第一节 《新剧史·内史·春秋》提供的新剧发展脉络及案例
一、清末上海学生演剧
二、从城市到乡镇:筚路蓝缕的初期新剧职业演出
三、对演出活动失败原因的具体分析
四、上海剧人与巡演当地组织者合作模式的初步成功
第二节 考察初期新剧现场
一、上海业余演剧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早期新剧接受的域外元素及其影响
第三节 清末民初新剧的“革命”氛围及其消退
一、触及禁忌、提倡改良、被迫逃亡(1905-1908)
二、新剧家的死亡、丑闻与新作(1911-1912)
三、欧阳予倩在长沙的演剧与“革命”活动(1913)
第三章 多元与多变:都市职业演剧的成功(癸丑至甲寅)
第一节 癸丑中兴:郑正秋的‘偶然”成功
一、一炮而红还是渐入佳境?
二、新剧材还是老故事?
三、新媒体、新时尚、新资本
第二节 甲寅大盛:多层次的“新剧年”
一、上海新剧职业演出的“甲寅中兴”
二、“甲寅中兴”的助力之一:相关出版物的井喷
三、“甲寅中兴”的助力之二:图画的直观与动人
第四章 日新月异:考察甲寅前后的新剧现场(甲寅至丙辰)
第一节 新剧的剧场与相关组织管理方式
一、剧场建筑与用物
二、前后台的组织管理情况
第二节 甲寅前后新剧的演剧形式
一、演出开展与节目设计
二、无言剧:哑剧片段的设计
三、营造舞台奇观:几种流行的舞台设计
第三节 新剧剧目类型的增加与流变
一、戏靠衣装:从时装戏到古装戏
二、音乐歌舞戏中戏
第五章 新陈代谢:游戏场的崛起(丁巳至己未)
第一节 清末民初上海综合l生游戏场所的发展历程
一、十里洋场:清末民初上海的室内外娱乐游艺
二、走近大众:从茶园、屋顶花园到大型综合性游戏场
三、目不暇接:游戏场综合性的不断增强
第二节 原娱乐演艺行业的被迫调整与新剧人的选择
一、市场份额受压缩:茶园之被淘汰(1915-1916)
二、挣扎、转型与暂停:男子新剧不断滑坡(1917-1918)
三、走上小舞台:女子新剧的发展与稳定(1915-1921)
第三节 作为大众文化特殊场域的都市游戏场
一、城市平民的嬉游自留地:同时发生的复古与杂糅
二、生成中的公共空间:营造“阴性”感觉
三、新时代的商业化语境:资本助力大众文化
第四节 纠风正俗:郑正秋的苦干和重振新剧(己未)
一、新民图书馆
二、《药风日刊》
三、受聘复出编演新剧
四、组织全国新剧公会
余论
一、新剧/文明戏是相对独立的戏剧类型
二、新媒介的生成与通俗化的交流需要
三、聚焦市民生活并取得都市职业演剧的成功
四、来自资本规则的考验与新剧人的分化
五、新剧的成绩与危机
附录一 甲寅年《申报》所见各剧社公演剧目
附录二 新剧《隐痛》(1919版)
附录三 本书图表明细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汤逸佩
在中国话剧史研究领域
里,文明戏研究始终占据着
一个特别的位置。文明戏是
中国话剧的源头,是不同于
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新剧。
文明戏是中国近代“西学东
渐”思潮的产物,文明戏的
演出活动,是清末民初新潮
演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在大多数中国话剧史中,
文明戏被冠以“早期话剧”,
以区别于“五四”以后的现代
话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文明戏受到了新文化人
士的严厉抨击和否定,后来
的话剧史家就将现代话剧的
源头定位在“五四”新文化运
动,并成为一种定论。
文明戏研究有两大重点
,一是对文明戏本身的研究
,一是对文明戏的评价。尤
其是后者,当年“五四”新文
化人士对文明戏的否定,对
文明戏研究的影响是不言而
喻的。不过,20世纪80年
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和改革开放的国策,特别是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市场
经济,让“通俗”“商业”这样
曾经贬义的概念有了被再次
阐释的机会,还有戏剧界先
锋戏剧、主旋律戏剧、商业
戏剧三驾马车各有自己赛道
的现状,也大大拓宽了人们
对文学艺术多元功能的认识
。美国学者王德威提出的“
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
点,把晚清文学置于前景,
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显然,时代的巨变,市场经
济的日趋发达,学界对清末
民初文学艺术的重视,从某
种程度上意味着文明戏研究
的最佳时机已经来到。近年
来,有关文明戏的学术成果
数量,以及将文明戏作为选
题的国家各种级别的基金项
目,都出现了增长的态势。
本书作者胡珺是我的博
士研究生,她对研究文明戏
有很大的兴趣。当她提出博
士学位论文要写文明戏时,
我是有些担心的。因为文明
戏研究并不好做,大多数文
明戏研究是在收集、发掘相
关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另
外,文明戏的评价问题也并
不容易。不过,胡珺对此是
有备而来的,她说要通过博
士学位论文来解决这样一个
学术问题,就是“五四”以后
文明戏在话剧史叙述中的缺
席现象,用胡珺的话来说,
就是“脱焦”。事实上,文明
戏在20世纪20年代乃至以
后的年代里,并没有绝迹,
而是进入了游戏场等场所,
形成了一种新的生存和发展
的方式。在我看来,话剧史
叙述中的“脱焦”,反而意味
着一种学术空白的存在。我
对胡珺的这个选题给予了充
分的肯定。后来,她又提出
了另一个学术问题,文明戏
如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
上海第二大商业戏剧(京剧
第一),这与文明戏能够衰
而不亡,长期生存于大都市
娱乐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胡珺的选题及其观点是
具有挑战性的,或者用现在
流行的话来说,是带有强烈
问题意识的。毫无疑问,这
也是本书的最大优点。清末
民初大多数剧种是商业化的
,尤其是上海租界和华界的
闹市地区将戏剧演出作为推
动商业繁荣的要素之一,大
大提升了戏剧的商业地位。
文明戏走向商业化,并且在
“甲寅中兴”期间爆发出巨大
的商业能量,在某种程度上
是有其必然性的。在本书中
,胡珺以上海文明戏“甲寅
中兴”为中心,对文明戏商
业化演出涉及的几乎所有方
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和
阐释,如经典剧目的演出及
其票房,演出文明戏的剧场
建筑样式,以幕表制为主的
演出形式,职业化剧团的组
织方式和经营特征等。另外
,胡珺还指出戏剧传媒与文
明戏之间有着联动关系,并
从都市文化的角度,阐述了
广告、资本在文明戏演出活
动方面所起的作用。
在本书中,胡珺对上海
游戏场的发展与文明戏演出
关系的论述,也是充满新意
的。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大都
市,市民对大众娱乐的需求
是一般内地城市无法想象的
。在游戏场的演出环境中,
文明戏在与上海其他新剧种
的竞争中发展着其自身的生
存能力,而与各剧种之间的
频繁互动,得以衍生出类似
滑稽戏这样的新剧种。
我记得博士学位论文选
题定了后,胡珺就全身心投
入到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在
上海戏剧学院二楼的阅览室
内,经常可以看到她埋头整
理资料的身影。当然,她还
到上海图书馆等其他地方查
阅资料。正如我前面所说的
,做文明戏选题,收集和发
掘相关资料是论文能够成功
的基础,也是相当辛苦的。
现在看来,胡珺在这方面的
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在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许多
教授对此给予了优秀的评价
。实际上,我知道胡珺所收
集的相关资料远远不止书中
的这些,尤其是她所收集的
大量20世纪20年代游戏场
方面的资料,还未用到本书
中,这一方面是因为她原本
想阐释的文明戏“脱焦”问题
没有充分展开,另一方面,
这些资料可能要用于下一部
专著。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不
久,胡珺对我说,上海戏剧
学院研究生院公布了一个资
助优秀博士论文的出版计划
,她已经申请了。后来,我
看到胡珺的名字出现在首批
资助出版的优秀博士学位论
文作者名单之中。现在,胡
珺的博士学位论文就要出版
了。作为老师,我替她高兴
,同时希望她能够继续文明
戏的研究,并取得更好的成
绩。
2020年12月22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