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秦帝业(秦代国家治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马平安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大秦帝国漫长的兴起过程写起,对秦人的进取精神、耕战思想、以法治国理念的形成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追溯秦文化及郡县制的建立,特别是秦帝国对周代分封制的终结,以及开后代政治制度之先河。 作者简介 马平安,1964年生,河南卢氏人,历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史、中国近代政治史。写作出版《春秋何以无道》《战国何以称雄》《晚清变局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北洋集团与晚清政局》《中国政治史大纲》《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著作20余部;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从诸侯到帝国 一、先祖足迹 二、秦赢立国 三、襄公勤王 四、穆公始霸 五、孝公变法 六、惠文称王 七、昭襄称帝 八、秦皇一统 第二章 秦人立国之根本 一、重视礼乐制度之建设 二、重视培植国民之精神 三、重视耕战政策之延续 四、重视以法治国之推行 第三章 影响秦皇决策的文化因素 一、天命思想 二、商韩学说 三、吕不韦的整合与设计 四、阴阳五行说 五、神仙学说 第四章 秦始皇的文化观与文化政策 一、秦始皇的道德文化建设 二、兼容并取的实用文化政策 三、对思想文化统一的探索与实践 第五章 大秦帝国政治制度之创新 一、皇帝制度 二、官僚制度 三、监察制度 四、郡县制度 五、基层政制 六、任官制度 七、以法治国 第六章 大秦帝国经济制度之创新 一、统一度量衡 二、统一货币 三、法制化的经济行政管理 四、法制化的赋税、徭役制度 第七章 大秦帝国的中央与地方之关系 一、人事大权皆在中央 二、撮粟尺布尽专于中 三、调兵遣将合符而动 四、监御史掌监视四方 第八章 秦始皇统治设计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在分封与郡县间没有寻求平衡 二、在皇权继承人选上摇摆不定 三、在权力集团内部缺乏有效制衡机制 第九章 秦朝速亡直接原因再探讨 一、沙丘政变 二、权臣祸国 三、六国复叛 第十章 大秦帝国的历史定位 一、“秦政”文化符号之形成 二、千古功过谁评说 三、汉承秦制,凤凰涅槃 结语 秦帝国的意义与秦文化的价值 一、秦帝国的意义 二、秦文化的价值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一、孔子的预言 太史公在《史记·孔子 世家》中记载:“鲁昭公 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 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 鲁,景公问孔子曰:‘昔 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 也?’对曰:‘秦,国虽小 ,其志大;处虽辟,行中 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 ,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 ,授之以政。以此取之, 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秦是春秋时期偏居西方一 隅的一个诸侯小国,却在 秦穆公时能够称霸,这让 函谷关外的诸侯各国感到 震惊与不可思议。齐景公 同样好奇,因此向孔子征 询原因。孔子回答说:“ 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 所处之地虽然偏僻,但施 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 提拔用五张黑羊皮赎来的 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 爵,刚将其从拘禁中解救 出来,就与他深谈了三天 ,随后把执政大权交给了 他。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 家,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 是可以的,他当霸主又算 得个什么呢?”孔子有此 认识时,年仅三十岁。他 凭借自己的博学深思,通 过秦穆公理政的历史,得 出了“虽王可也,其霸小 矣”的结论。果然,三百 年后,秦始皇统一六国, 建立了大秦帝国,将孔子 对秦国的政治预判变成了 现实。 二、荀子的观感 战国末年的著名思想 家荀况曾去齐至秦,亲身 参观了秦国一些地方,见 到秦昭王与秦相应侯范雎 。《荀子·强国》中记载 了荀况对秦国治理的观感 : 应侯问孙卿子曰:“入 秦何见?”孙卿子曰:“其 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 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 胜也。入境,观其风俗, 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 ,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 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 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 俭、敦敬、忠信而不楛, 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 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 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 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 ,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 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 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 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 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 。故曰:佚而治,约而详 ,不烦而功,治之至也, 秦类之矣。” 应侯问荀况:“先生在 秦国,都看到些什么?” 荀况回答说:“城堡等设 施很险要,地势有利,山 林川谷很关,天然资源十 分丰富,客观条件非常优 越。进入秦国境内,观察 风俗,百姓纯朴,音乐不 庸俗下流,服装不轻佻怪 异,百姓们都敬畏官吏而 顺从,是符合古风的百姓 。到了县城衙门,官吏都 严肃认真,无不恭敬勤俭 诚敬忠信,而且并不恶劣 ,是具有古风的官吏。进 入秦国的国都,观察那些 士大夫,他们都是走出自 家的大门,就进入公家的 门,出了公家的门,就回 到自己的家中,没有徇私 的事,不相互勾结,不结 党成群,异常突出地无不 明通公正,这是具有古风 的士大夫。观察其朝廷, 所处理的政事,到退朝时 都没有积压,官员们安然 得像没有事做一样,这是 具有古风的朝廷。所以, 秦国保持四代优胜,不是 侥幸,而是有一定的理数 的。这就是我所见到的。 所以说,安逸而治理得很 好,简易而又周到,不劳 烦而有功效,这是治理好 国家的最高境界,秦国已 经达到类似境界。”这是 荀况叙述亲眼所见当时秦 国政治、社会、吏治、民 风等方面的观感以及他的 真实评价。 荀况是战国末年集大 成的思想家,他既继承了 儒家以礼义治国的思想, 又具法家思想,兼采道、 名、墨诸家之说,从认识 社会的眼光和理论水平来 说,在当时无有过之者。 荀况对当时秦国社会 的看法,值得后世治国理 政者鉴之思之,尤其值得 在书斋中做学问的人三思 而后行。 三、一代伟人的定位 早在1973年,针对郭 沫若写的《十批判书》中 对秦始皇的批判,一代伟 人毛泽东激情赋诗,鲜明 地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这位伟人挥笔写道: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 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 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 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 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在这首诗中, 充分肯定了秦始皇的历史 业绩与秦帝国政治制度对 后世政治的巨大贡献。一 句“祖龙魂死秦犹在”“百 代都行秦政法”,充分表 明了这位中华伟人对秦始 皇与秦政的肯定与赞赏。 英雄相惜之情,在此溢于 言表。 作为一个博览群书并 且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马 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 人,毛泽东不仅对中国专 制制度及其价值体系有过 全面深刻的研究、探讨和 理论批判,而且还在行动 上号召和带领中国人民对 旧的统治秩序进行过激烈 的武器批判。在彻底否定 君主专制制度、打倒帝制 等方面,毛泽东不仅是一 名言者,更是一名行者。 在比较历代帝王和历 朝传统政治的基础上,毛 泽东充分肯定了秦始皇实 行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统一 领导,厚今薄古、变革政 治制度,统一中国,统一 文字、货币、度量衡,实 行郡县制,开凿郑国渠修 筑驰道与万里长城等治国 理政的举措。 毛泽东旗帜鲜明地说 ,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 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 皇坏,我赞成秦始皇。 ……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