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男耕女织,春耕秋收,这种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生活方式,不仅全方位地影响了华夏传统文化,也深深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早已从一种外在的生计形态转化为一种内在精神的理想型。从《诗经·豳风七月》,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再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对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而言,田园生活,不仅是生计的依靠,也是心灵的归宿,更是信仰和伦理的根基。 耕织图融诗书画于一体,生动写照中国乡村四时耕织生活,男耕和女织绘于一卷,田园诗与风俗画相映成趣,它既是一幅展现中国世俗生活的丹青画卷,也是一部华夏传统教化的教科书。近年来,已经有多种传世耕织图重印出版,王加华教授此作,收集了流散海外的三种《耕织图》珍本,并附以多年来研究耕织图的独特心得,必有助于学界重新认识耕织图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内涵和价值。 作者简介 王加华,男,1978年2月出生,山东新泰人,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研究》副主编、《节日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史、图像史学、区域民俗学。 目录 耕织图研究综述 海外三版本耕织图的收藏与价值分析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元代程棨《耕织图》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狩野永纳翻刻明代宋宗鲁《耕织图》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清代康熙《御制耕织全图》 附录一 显与隐:中国古代耕织图的时空表达 附录二 谁是正统:中国古代耕织图政治象征意义探析 附录三 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 后记 序言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 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农 业不仅是国民经济最重要 的部门,也是民众衣食与 国家税收的最主要来源, 还是施行民众教化、建立 良好社会秩序、保证国家 政治稳定的基础所在。因 此,从中国历史的早期开 始,上至帝王、中至地方 官员与士绅、下至普通平 民百姓,都对农业生产极 为重视,在几千年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 与农事活动相关的资料记 载,如各种劝农文、农书 、农事政令等。除文字性 材料外,还有大量与农业 生产相关的图像作品,其 中最为典型与著名的非耕 织图莫属。 耕织图,顾名思义就是 以农事耕作与丝棉纺织等 为主题的绘画图像。耕织 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起始最早可以追溯到 战国时期,如河南辉县琉 璃阁采桑纹铜壶与四川成 都百花潭宴乐射猎采桑纹 铜壶上的采桑图。此后经 汉唐至宋元明清等朝代不 断发展与丰富,类型更加 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具 体来说,耕织图有广义与 狭义之分。广义的耕织图 指所有与耕、织相关的图 像资料,如铜器或瓷器上 的耕织纹样、画像石(砖 )与墓室壁画耕织图像、 寺庙与洞窟壁画耕织图像 、农书与日用类书所载耕 织图像、年画耕织图像等 。狭义的耕织图则仅指宋 代以来体系化的耕织图像 ,如南宋楼璹《耕织图》 、元代程棨《耕织图》、 清康熙《御制耕织图》等 ,通过系列的绘画形式将 耕与织的具体环节完整呈 现出来,配有诗歌,并对 图画略做说明。相比之下 ,其他耕织图像往往只是 对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的简 单描画。 楼璹《耕织图》后,自 南宋至清代,七百多年间 ,至少出现过几十套不同 版本与内容的体系化耕织 图像。具体如南宋时期的 《蚕织图》、梁楷《耕织 图》、刘松年《耕织图》 、汪纲《耕织图》、李嵩 《服田图》等,元代程棨 《耕织图》、杨叔谦《农 桑图》、忽哥赤《耕稼图 》,明代宋宗鲁《耕织图 》、仇英《耕织图》,清 代康熙《御制耕织图》、 冷枚《耕织图》、雍正《 耕织图》与《耕织图》刻 石、陈枚《耕织图》,另 外还有乾隆《御制棉花图 》、嘉庆《授衣广训》、 光绪木刻《桑织图》与《 蚕桑图》、何太青《耕织 图》等。这些耕织图,有 绘本、拓本、木刻、石刻 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代所创绘的不同 内容、不同版本的耕织图 ,不仅在国内流传,许多 还流传到海外地区。如早 在明代时,耕织图就曾随 着中日、中朝间文化的频 繁交流而传到日本、朝鲜 等国。清代中叶尤其是鸦 片战争以后,更多的体系 化耕织图作品通过传教士 、瓷器贸易、外销画以及 非法的军事掠夺等途径而 传入欧美等地。目前体系 化耕织图的收藏,以中国 、美国、日本最为集中, 其中又以现藏于美国弗利 尔美术馆的元代程棨《耕 织图》、日本国立公文书 馆内阁文库的狩野永纳翻 刻明代宋宗鲁《耕织图》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清代 康熙《御制耕织全图》三 套图绘最具代表性。 现藏于海外的耕织图作 品,是中国古代耕织图绘 制传统与作品的重要组成 部分,可弥补国内某些版 本耕织图未有收藏(或有 收藏而暂未可见)的不足 ,建立起中国古代体系化 耕织图的时代链条,并对 艺术学、农史学、民俗学 等学术研究有着非常重要 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作 为中国古代以农为本、重 农劝农传统的产物,耕织 图深刻体现出传统中国以 农为本、重农尚织的治理 理念与农耕文明特质,因 此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 统社会亦具有不可替代的 功用与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 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的灵魂”,“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 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 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 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 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 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 提供有益启发”。中国古代 耕织图等图绘作品,作为 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 与载体,亦是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与载体 ,理应受到我们的高度重 视。为此,基于海外收藏 之耕织图所具有的重要功 能与价值,我们编写了《 海外藏元明清三代耕织图 》一书,以向国内读者更 好地宣传、介绍中国古代 体系化耕织图像,同时发 挥这些图像在资料保存、 学术研究、国家与社会治 理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本书的结构,大体分为 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 中国古代体系化耕织图的 基本情况与相关研究做一 简单介绍与梳理,同时对 海外耕织图像的流传、收 藏与价值等情形略做描述 与分析。第二、三、四部 分,分别对现藏于美国弗 利尔美术馆的元代程棨《 耕织图》、日本国立公文 书馆内阁文库的狩野永纳 翻刻明代宋宗鲁《耕织图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清 代康熙《御制耕织全图》 三套图绘的版本与收藏等 情况做简要介绍,并收录 相关图像。第五部分,收 录目前有关耕织图研究的 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以 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认知 中国古代体系化耕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