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飞行性能计算》以飞行力学、飞行动力学基本原理为逻辑起点,以大气环境、发动机以及各种典型飞行阶段飞机性能为研究对象,突出工程计算方法的实用性,重点介绍固定翼飞机的飞行性能计算理论与方法,继承了传统飞机性能分析计算的全部内容体系,同时适应技术新发展,融入了以下新特点:一是研究对象不仅涵盖常规三翼面气动布局,还包括隐身外形、飞翼布局、多操纵面、机翼前掠等众多新技术;二是综合考虑了设备升级、外挂物增强、外形结构改进以及各种新式气动修型(如针对反潜雷达天线的机尾修型、预警机雷达及其支架、硬式加油杆等)和新式外挂物(如拖曳诱饵弹、空中加油软管锥套系统)对飞机飞行性能的影响,弥补了传统飞机飞行性能计算理论盲点;三是配套有飞行性能分析数值仿真实例,对于工程实践具有很强借鉴意义,适应飞机性能分析数值仿真技术的发展和需要。
《飞机飞行性能计算》中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读者利用飞机重量、几何形状和发动机特性等飞机简单物理参数对比分析飞机飞行性能、预判预估飞行参数边界、定量分析飞行成本,有效提高航空工程教学、研究、训练、采购等各领域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另外,《飞机飞行性能计算》配有大量详实的案例分析、数据图表、仿真程序,附录收集了国际标准单位体系、英制单位体系、典型飞机的飞行性能数据、航空历史档案数据和性能分析数值仿真程序案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作为工具书使用。
《飞机飞行性能计算》读者对象包括航空/机械工程师、飞机设计师、飞行员、飞机制造公司、航空公司、空军装备与训练部门、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学生。
王海涛,1986年3月8日出生,山东潍坊人,2015年12月于空程大学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理论训练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空中加油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控制理论与仿真技术。获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装备科技译著出版基金2项、航空科学基金1项、空程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扶持基金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1项。公开出版专著1部《空中加油动力学与控制》、译著2部《飞行器控制与仿真(第3版)》《飞机飞行性能计算》、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9篇。
飞机飞行性能分析与计算是航空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相应理论是航空工程实践和人才培养的必备知识基础。飞行性能计算是飞行动力学的两大主题之一,在样机设计、生产制造和飞行训练等所有阶段都有广泛的应用。概括起来讲,飞行性能计算主要是计算飞机飞行航迹的相关特性。这些特性实质上是抽象为“质点”的飞机所能达到的运动指标。飞机性能关注的主要是作用于飞机的力。当飞行速度变化不大时,根据飞机定常运动方程可计算最大过载、最大速度、航程和续航时间、爬升率、盘旋半径等特性参数。当飞行速度显著变化时,则根据非定常飞行状态,计算飞行特性和起降特性,如最小爬升时间、飞行器无动力着陆下滑距离、滑跑距离和加减速时间等。这些特性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飞机的性能,构成了飞机的研制要求。
本书以飞行力学基本原理为逻辑起点,以大气环境、发动机以及各种典型飞行阶段的飞机性能为研究对象,突出工程计算方法的实用性,重点介绍固定翼飞机的飞行性能计算理论与方法,对飞机迭代设计、飞行训练和装备采购等领域中的性能分析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另外,本书配有大量详实的案例分析和数据图表,收录了大量典型飞机的飞行性能数据和性能分析数值仿真程序,能够作为工具书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出现的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