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心理康复手册:心情好、睡眠好、恢复快》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脑血管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病后常见的脑功能障碍,包括躯体症状、情绪变化、认知改变、睡眠障碍的常见表现以及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中详细介绍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脑血管病心理康复手册:心情好、睡眠好、恢复快》既适合患者本人阅读,也适合脑血管病患者的家人及照料者学习。
同时《脑血管病心理康复手册:心情好、睡眠好、恢复快》也适合社区医院工作人员、康复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医学生以及关注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士参考。在此对各位编者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文中的观点是作者临床经验和新研究成果的总结,难免有疏忽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在后续不断修订、完善。
王春雪,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主任,北京天坛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理系副主任。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睡眠与意识障碍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副会长及神经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医体融合与脑健康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杂志》副主编及编辑部主任。2019年率领团队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第一篇 医学常识篇
1 什么是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卒中、脑中风的区别是什么
2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吗,哪些人更容易患脑血管病
3 脑血管的异常是否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4 如何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和复发风险
5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得了脑血管病
6 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活动困难,是大脑的问题还是肢体的问题
7 如果在家突发脑血管病,家属应该如何有效应对
8 脑血管病患者就医时应向医生提供哪些重要信息
9 脑血管病常用的必要检查有哪些
10 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
11 只要发病后及时送到医院,脑血管病患者就可以接受溶栓治疗吗
12 脑血管病后住院输液治疗、规律服药,是不是就能完全一恢复
13 得了脑血管病后恢复到以前的生活可能性有多大
14 脑血管病患者置入了支架还需要长期服药吗
15 脑血管病后患者情况稳定是否可以停药
16 什么是INR,为什么口服华法林要定期检测INR
17 脑血管病后长期服用降脂药,血脂检查结果正常可以停药吗
18 脑血管病后患者是否有必要定期输液“疏通”血管
19 脑血管病后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20 如何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
21 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阿司匹林,脑血管病患者应该如何选择
22 脑血管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23 对心脑健康的地中海饮食应该怎么吃
24 脑血管病后患者需要忌口、长期吃素吗
25 脑血管病后患者可能出现哪些情绪问题
第二篇 焦虑情绪篇
26 焦虑就是紧张、担心、着急、发脾气吗
27 焦虑情绪对身体有哪些不良影响
28 长期焦虑情绪会增加脑血管病复发的风险吗
29 如何识别卒中后的焦虑情绪
30 脑血管病后出现情绪焦虑是意志力薄弱、心态不好的表现吗
31 什么样的人容易在脑血管病后出现难以自控的焦虑情绪
32 如果脑血管病后患者有焦虑情绪,什么情况需要找专业医生咨询或治疗
33 脑血管病后患者情绪焦虑是否可以吃中药缓解或自我调节
34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焦虑情绪能否通过非药物治疗改善
……
第三篇 抑郁情绪篇
第四篇 认知障碍篇
第五篇 睡眠障碍篇
第六篇 心理治疗篇
作为一名有30年工作经验的神经科医生,我在工作中常常要面对两类人群,一类是患者,另外一类是他们的家属。神经科医生,也被称为脑科医生。在我和我的同事救治的大脑疾病患者中,中老年人是个很大的群体。工作中我有机会见证了有些患者从衰老走向疾病,从疾病状态痛苦地走向生命的尽头;有些患者带病生存,与疾病和平共处,在身患慢性病的状态下依然能够享受生活中的小幸福;还有些患者虽然患病,但是比之前活得更加快乐。上述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对疾病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疾病作出的反应、采取的行动。
全世界的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从25岁开始,人的一生中有25%的概率罹患脑血管病,而中国人的患病风险接近甚至超过40%(男性41.1%,女性36.7%)。尽管脑血管病更容易发生在老年患者中,但这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近年来年轻的脑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多。脑血管病夺去了患者的行动能力、交流能力、思考能力和感知能力,患者突然失去了自由和对生活的掌控感,甚至失去了尊严和生命。
在工作中,我有很多机会与老年患者的家属沟通老人的病情,发现很多患者的子女和家属对于脑血管病的医学知识了解得并不多,甚至还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这让他们有一种无力感和挫败感,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感到茫然困惑、无所适从,无法用自己的爱真正帮助患者。这也让他们有一种内疚感,甚至自责、悔恨,面对被疾病折磨的患者,他们感到力不从心,看着患者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却无能为力。
国内近年完成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脑血管病的患者人数高达1100万,这意味着有1100万个家庭饱受痛苦;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数超过110万人,脑血管病患者每年递增240万,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家庭面临这种灾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脑血管病团队历经10年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群的发病年龄比西方人群年轻10岁,且逐渐年轻化。随着各种危险因素的井喷式增长,未来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心脑血管病,其中脑血管病不仅是致死性疾病,更是致残性疾病。幸存的患者中80%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身体和心理残疾,因此充分认识脑血管病的危害,了解脑血管病预防、治疗和护理的科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提高老年患者脑血管病后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为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保持大脑健康、预防大脑疾病补上人生的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