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真德秀研究/博士文库/南宋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系列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孔妮妮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南宋理学大家、名臣真德秀的专门研究,通过对真德秀的成长历程、真德秀对君臣之学的诠释与建构、真德秀的政治思想及军事战略、真德秀的施政主张与地方治理、真德秀的文道观与正宗典范等对真德秀进行全面较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孔妮妮,1976年生,安徽合肥人。复旦大学博士。2010年进入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校任教,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宋元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宋明理学及宋元社会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规划课题、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习近平)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序言(袁家军)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从闽北寒士到更化词臣 第一节 真德秀的成长历程 第二节 真德秀与嘉定初年的词臣群体 第二章 真德秀对君臣之学的诠释与建构 第一节 《大学衍义》与帝王之学的建构 第二节 对辅臣之学的义理诠释与价值导向 第三节 《心经》《政经》与守牧之学 第三章 庙堂之策与真德秀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敬天保民与仁君之道 第二节 朝臣公议与士风重振 第三节 权臣政治与直谏勇退的名节观 第四章 战守之争与真德秀的战略规划 第一节 不主和议与拒送岁币的外交政策 第二节 对边防的战略规划 第三节 蓄力待时、以备战守的积极防御 第五章 真德秀的施政主张与地方治理 第一节 “廉”“仁”“公”“勤”的为官之道与治邑之绩 第二节 官方祭祀的世俗倾向与牧民官的现实考量 第三节 淳风化俗与地方秩序的稳定 第四节 真德秀对地方官员的荐举与按劾 第六章 真德秀的文道观与正宗典范的确立 第一节 真德秀对文道观的论述 第二节《文章 正宗》的编选与作文范式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 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 荟萃,素称“文物之邦”“人 文渊薮”,从河姆渡的陶灶 炊烟到良渚的文明星火, 从吴越争霸的千古传奇到 宋韵文化的风雅气度,从 革命红船的扬帆起航到建 国初期的筚路蓝缕.从改 革开放的敢为人先到新时 代的变革创新,都留下了 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纵览浙江发展的历史, 文化是软实力、也是硬实 力,是支撑力、也是变革 力,为浙江干在实处、走 在前列、勇立潮头提供了 独特的精神激励和智力支 持。 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 在浙江工作时作出“八八战 略”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 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 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 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 文化大省。2005年7月, 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 十一届八次全会.亲自擘 画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宏 伟蓝图。在习近平同志的 亲自谋划、亲自布局下, 浙江形成了文化建设“3+8 +4”的总体框架思路,即 全面把握增强先进文化的 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 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 务力等“三个着力点”,启动 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 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 、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 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 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 人才工程等“八项工程”,加 快建设教育、科技、卫生 、体育等“四个强省”,构建 起浙江文化建设的“四梁八 柱”。这些年来,我们按照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作出的 战略部署,坚持一张蓝图 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不断推进以文铸魂、以 文育德、以文图强、以文 传道、以文兴业、以文惠 民、以文塑韵,走出了一 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 征、浙江特点的文化发展 之路。 文化研究工程是浙江文 化建设最具标志性的成果 之一。随着第一期和第二 期文化研究工程的成功实 施,产生了一批重点研究 项目和重大研究成果.培 育了一批具有浙江特色和 全国影响的优势学科,打 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团 队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 术名师、学科骨干。2015 年结束的第一批浙江文化 研究工程共立研究项目81l 项,出版学术著作千余部 。2017年3月启动的第二 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已 开展了52个系列研究,立 重大课题65项、重点课题 284项,出版学术著作 1000多部。特别是形成了 《宋画全集》等中国历代 绘画大系、《共和国命运 的抉择与思考——毛泽东 在浙江的785个日日夜夜》 等领袖与浙江研究系列、 《红船逐浪:浙江“站起来” 的革命历程与精神传承》 等“浙100年”研究系列、《 浙江通史》《南宋史研究 》等浙江历史专题史研究 系列、《良渚文化研究》 等浙江史前文化研究系列 、《儒学正脉——王守仁 传》等浙江历史名人研究 系列、《吕祖谦全集》等 浙江文献集成系列。可以 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赓续了浙江悠久深厚的文 化血脉,挖掘了浙江深层 次的文化基因,提升了浙 江的文化软实力,彰显了 浙江在海内外的学术影响 力,为浙江当代发展提供 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智力 支持,为坚定文化自信提 供了浙江素材。 当前.浙江已经踏上了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的新征程,正在奋力打造“ 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 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 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文化工作在浙江高质量发 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 具有决定性作用、是关键 变量:展现共同富裕美好 社会的图景,文化是最富 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 识度的标识。我们要发挥 文化铸魂塑形赋能功能, 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 裕示范区注入强大文化力 量,特别是要坚持把深化 文化研究工程作为打造新 时代文化高地的重要抓手 ,努力使其成为研究阐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 传承创新浙江优秀传统文 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的重要平台、构建中 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 要载体、推广展示浙江文 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新时代浙江文化研究工 程将延续“今、古、人、文” 主题,重点突出当代发展 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新 时代浙学”建构,努力把浙 江的历史与未来贯通起来 ,使浙学品牌更加彰显、 浙江文化形象更加鲜明、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 浙江元素更加丰富。新时 代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将坚 守“红色根脉”,更加注重深 入挖掘浙江红色资源,持 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 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 努力让浙江成为践行创新 理论的标杆之地、传播中 华文明的思想之窗;擦亮 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 历史文化金名片,从思想 、制度、经济、社会、百 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 、宗教等方面全方位立体 化系统性研究阐述宋韵文 化,努力让千年宋韵更好 地在新时代“流动”起来、“ 传承”下去;科学解读浙江 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 代价值,更加注重学术成 果的创造性转化,探索拓 展浙学成果推广与普及的 机制、形式、载体、平台 ,努力让浙学成果成为有 世界影响的东方思想标识 ;充分动员省内外高水平 专家学者参与工程研究, 坚持以项目引育高端社科 人才,努力打造一支走在 全国前列的哲学社 后记 这本书稿是在我的博士 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拓展 扩充而成,至今已历十年 。我出站留校后,在杭州 社科院魏峰老师的建议和 鼓励下,申报并获批浙江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基地课题,结项成果即为 28万字的《真德秀研究》 。 在书稿出版之际,感谢 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戴建 国教授,在我人生的重要 关口,是戴老师给了我继 续从事学术研究的宝贵机 会。我至今还保留着老师 为我开列的书单、为我修 改的第一份文稿,天头地 脚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老 师的批注意见。十多年来 ,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无 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 水。我的博导王水照先生 已年近九十,多年来始终 关心我的学业和工作,督 促我不断进取。本书稿在 撰写和修改的过程中.王 先生提出了宝贵意见,使 书稿得以不断完善。在此 真诚祝愿先生健康长寿!我 还要感谢我的访学合作导 师Linda Walton,万安玲教 授热爱中华文化.在中国 书院研究和宋明理学研究 领域卓有建树。在波特兰 大学访学期间,万安玲教 授每周都要和我校园一聚 ,或听讲座,或探讨宋代 文化,或修改书稿,使我 受益良多。 感谢魏峰老师,五年来 始终关注着书稿的撰写和 修改,并多次邀请我赴杭 州参与宋史研讨会,师友 聚会,备受启发。感谢杭 州社科院的尹晓宁老师, 为促成书稿的尽快出版给 予了大力帮助。感谢匿名 外审专家对书稿所提出的 宝贵意见,从结构到内容 ,均按照审稿专家所提建 议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在 此深表感谢。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进 人上海师范大学已经十二 年了。感谢人文学院领导 查清华教授和张剑光教授 。两位老师都是我的带教 老师,从而立到不惑,他 们在我成长道路上始终给 予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两位老师性格不同,但以 学生为重、以大局为重、 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共同 发展为重,是他们坚持不 变的行为准则,也是两位 老师对我的教诲和要求。 宋史专家刘子健教授曾 感叹:“在海外教研,更大 的缺憾,是独学无侣,无 从就正。”我何其有幸,在 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虽屡 有困惑,但总能得益于众 多师长学侣的提点和帮助 ,使我有勇气披荆斩棘、 攻坚克难。感谢中国史学 科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邵雍 教授、合作导师戴建国教 授与汤勤福教授、黄纯艳 教授在我博士后出站答辩 时对文稿提出了宝贵意见 ,我在此后的修改中都一 一汲取.不断完善。感谢 俞钢教授、程郁教授、燕 永成教授和许超雄、雷家 圣、秦中亮、杨永生、韩 冠群、潘牧天等诸位老师 在书稿撰写过程中对我的 帮助。 感谢古籍所所长钟种教 授及全体同仁多年来对我 的帮助和支持,上海师范 大学古籍所自1983年成立 ,名家辈出、代有英才。 四十年来,古籍所不仅是 学术研究的重镇,也是一 个和睦团结的大家庭,厚 德、博学、求是、笃行的 精神必将永远传承。 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高 克勤社长、副总编辑胡文 波老师精心审阅书稿并提 出了宝贵的建议,责任编 辑黄芬老师认真细致地对 书稿进行核查编校,谨此 深以为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春华秋实、青丝白发 ,人生路上无论平顺或坎 坷。父母始终陪伴身旁, 不曾远离。在生活上,他 们包揽了几乎所有事务, 尽力为我解除后顾之忧, 在此真诚祝愿父母健康长 寿! 最后,我还要感谢一直 信任我、支持我的学生们 。书稿承蒙林雅馨、金梦 琪、田睿、孙玉雪等友生 的核对与指正,在此一并 致谢。虽为师生,情同姐 妹;彼此砥砺,互相成就 。 吾道不孤,同志者众! 2022年7月1日 精彩页 在真德秀著述的点校整理方面,主要有:朱人求校点《大学衍义》四十三卷①,以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善本元刻本为底本,参照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六年司礼监刻本,明崇祯五年陈仁锡评阅本和四库全书本进行互校。基本保留了《大学衍义》的历史原貌,对《大学衍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参考意义。刘光胜整理《西山读书记》共六十一卷(《西山读书记》原分甲、乙、丙、丁四集,现仅存甲、乙、丁三集。甲集三十七卷、乙集二十二卷、丁集二卷)②,以宋开庆元年福州官刻元修本为底本,校之以文渊阁四库本、乾隆本、同治本等,并参考了《四书章句集注》《资治通鉴》《吕氏家塾读书记》等.使《西山读书记》这一内容庞杂的读书笔记尽可能保持全貌并在《全宋笔记》第十编中出版。陈静点校《四书集编》二十六卷③,此书以《通志堂经解》康熙十九年初刻本为底本,以《通志堂经解》乾隆本、同治本等为校本,并编订目录以便读者检索。 要言之.目前对真德秀的研究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尚缺乏整体性研究。如朱荣贵《真德秀和(政经):理学家治国时代的来临》、向鸿全《真德秀及其(大学衍义)之研究》、张健《真德秀的文学理论研究》、孙先英《真德秀学术思想研究》等都侧重于真德秀研究中的某一方面或是对其单本著作的研究.局部研究没有被纳入真德秀研究的整体框架中。此外,在传统研究中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一些研究者将“经世”与“事功”等同理解,这是对经世化含义的误读。理学发展的历史意义应是整个社会层面的,而不能以一朝一政的得失来简单衡量.以简单的“事功”标准来评价南宋后期理学家的言行,其结论往往失之偏颇。真德秀对长民者的道德培养和吏能要求、在基层社会中对各种惠民举措的应用与推广、以“廉”“仁”“公”“勤”为核心的施政纲领和淳风化俗的教化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经世意义。 本书不倾向于将真德秀的思想和著述当作封闭的个体.而是在理学演进方向与时代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中考量真德秀的地位和作用。本书旨在对真德秀进行整体研究,通过对真德秀著作的系统解读,分析真德秀的学术建构、治邑实践以及理想与现实碰撞之后产生的成败经验,展现理学在晚宋时期的多元趋势和复杂特征,避免研究中所存在的表象化、片段化、单维化的弊病,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真德秀研究之不足,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本书力求突破“正统定则理学失其光”的思维定势,尽可能用多种来源的文献资料充实思想史和社会史的研究。除文集外,还在各种方志、家谱、碑刻、笔记中细致爬梳、点滴搜求,对以真德秀为代表的晚宋理学家在基层社会秩序建构中的多重作用进行全面考察.厘清理学在社会各层面不断延伸的发展脉络.展现理学从思想领域向社会领域拓展的时代趋势。无论是深化对理学的理解、促进理学研究的转型,还是实现对宋元社会的贯通性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