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为高等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而编写,获得了北京市教学名师项目资助。机器人技术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传感器、通信与网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行业和领域交叉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本书的特色是系统地介绍了TRIZ创新方法,收录整理了TRIZ创新方法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全书共8章,第1~3章分别介绍了工程技术、机器人技术及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传统的创新思维方法及TRIZ的创新思维方法;第4、5章以TRIZ创新工具体系为主线,详细介绍了40个创新原理、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物场模型与标准解法系统、“How to”模型与知识库;第6章介绍了TRIZ技术系统进化八大法则;第7章介绍了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创新活动与知识产权的关系;第8章介绍了创新通识教育的内涵、目标及实施途径。 本书配有大量的机器人应用案例和图片,各章还配有测试题,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辅导资料或课外读物。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技术概述 1.1.1 工程技术发展的历史阶段 1.1.2 工程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1.3 工程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1.1.4 工程技术的分类 1.1.5 工程技术活动的全过程 1.2 机器人技术概述 1.2.1 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 1.2.2 机器人的基本组成结构 1.2.3 机器人的主要类型及应用 1.3 技术创新的概念 1.3.1 创新的定义 1.3.2 创新能力的构成 本章小结 第1章测试题 第2章 创新思维 2.1 思维 2.1.1 什么是思维 2.1.2 常规思维及其特点 2.1.3 创新思维及其特点 2.2 常用创新思维方法 2.2.1 逻辑思维 2.2.2 形象思维 2.2.3 灵感思维 2.2.4 发散思维 2.2.5 联想思维 2.2.6 逆向思维 2.3 TRIZ创新思维方法 2.3.1 最终理想解 2.3.2 九屏幕法 2.3.3 小人法 2.3.4 金鱼法 2.3.5 STC算子法 本章小结 第2章测试题 第3章 创新的方法 3.1 传统的创新方法 3.1.1 试错法 3.1.2 头脑风暴法 3.2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3.2.1 TRIZ理论概述 3.2.2 TRIZ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2.3 TRIZ理论体系 3.2.4 创新的5个等级 3.2.5 TRIZ理论的应用 3.3 计算机辅助创新工具(CA1) 3.3.1 CAI概述 3.3.2 CAI的主要功能 3.3.3 CAI技术应用与推广 本章小结 第3章测试题 第4章 TRIZ的40个创新原理 4.1 TR1Z创新原理的由来 4.2 40个创新原理 4.3 创新原理的分类 4.3.1 有关创新原理的几点说明 4.3.2 40个创新原理的分类 本章小结 第4章测试题 第5章 TRIZ创新工具体系 5.1 TRIZ创新工具体系简介 5.2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 5.2.1 技术矛盾的定义及特点 5.2.2 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 5.2.3 技术矛盾应用案例 5.3 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 5.3.1 物理矛盾的定义 5.3.2 分离方法 5.3.3 物理矛盾应用案例 5.3.4 综合应用案例 5.4 物场模型与标准解法系统 5.4.1 物场模型的定义 5.4.2 标准解法系统 5.4.3 标准解法应用步骤及实例 5.5 “How to”模型 5.5.1 “How to”模型的定义 5.5.2 科学效应库 5.5.3 知识库 5.5.4 综合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第5章测试题 第6章 TRIZ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6.1 技术系统的定义 6.2 技术系统进化八大法则 6.2.1 完备性法则 6.2.2 能量传递法则 6.2.3 提高理想度法则 6.2.4 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 6.2.5 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6.2.6 向微观级进化法则 6.2.7 协调性法则 6.2.8 动态性进化法则 6.3 产品预测的S曲线 6.4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应用 6.5 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本章小结 第6章测试题 第7章 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7.1 创新的制度保障 7.2 知识产权概述 7.2.1 知识产权 7.2.2 知识产权的发展历程 7.2.3 知识产权的特性 7.3 专利的概念 7.3.1 什么是专利 7.3.2 专利的种类 7.3.3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7.4 专利的申请 本章小结 第7章测试题 第8章 高校创新通识教育工程 8.1 创新战略,教育先行 8.2 创新通识教育的起源、发展与内涵 8.2.1 创新通识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8.2.2 创新通识教育的内涵 8.2.3 创新通识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8.3 高校实施创新通识教育的途径 8.3.1 高校实施创新通识教育的基本条件 8.3.2 创新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 8.3.3 创新通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 本章小结 附录A 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简介 附录B 历届世博会标志性创新成果简介 附录C 1901-2021年诺贝尔奖获奖情况汇总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