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小说的叙述在这样的背景中展开:在莫桑比克一座由堡垒改造的老人院,院长离奇死亡。被鬼魂穆冈加附体的探员纳伊塔前往调查,在七天内每晚听取一位老人的证词,每一位都声称自己才是真凶,并讲述他们坎坷的命运和被遗弃的生活。这些证词和回忆充斥着错综复杂的谎言,令案件更加扑朔迷离。最后一晚,真相大白:原来,院长假借存储物资为名,替首都的政治势力窝藏军火。老人们用巫术藏起武器,院长因此被首都派来验收军火库的人暗杀,他还要暗杀纳伊塔,被鬼魂穆冈加救出,堡垒连同武器被炸成废墟。穆冈加用自己的死亡换回了树的生机,继续守护着树下的露台。 本书是米亚·科托早期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完成度。小说借助悬疑小说和非洲口头文学传统形式,探讨莫桑比克内战结束后面临的新国家与传统文化割裂以及新民族身份认同问题,深刻描写了人们内心的隔阂与渴望。全书结构精巧,文学语言价值较高。小说人物虽然不多,但极具代表性,其各自的坎坷命运展现了莫桑比克战后各类社会族群的特点,真实再现了战争对莫桑本土传统的毁灭性破坏以及新一代莫桑人与本土文化之间的隔阂。 目录 第一章 死者的梦 第二章 生者中的首日 第三章 纳维亚的告白 第四章 生者中的第二日 第五章 葡萄牙老头儿的告白 第六章 生者中的第三日 第七章 纽纽索的告白 第八章 生者中的第四日 第九章 阿莫的告白 第十章 生者中的第五日 第十一章 厄尔内斯蒂娜的信 第十二章 返回天空 第十三章 玛尔塔的告白 第十四章 启示 第十五章 最后的梦 译后记 后记 《缅栀子树下的露台》原书出版于1996年。 当时,持续17年之久的莫桑比克内战仅结束4年 而已,莫桑比克依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强烈 依赖外部援助。战后采取的自由经济政策虽然使 精英阶层获利,却使占人口比例更大的中下层人 民越发贫困,进一步拉开了贫富差距。不同阶层 之间的割裂还体现在意识形态上,在城市生活的 精英阶层和年轻一代大多受西方现代化教育,而 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莫桑比克人和大多数老年人则 保留着他们自己的传统和信仰。思想上的分化让 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隔阂,互相难以理解, 而城市精英阶层手握更大的话语权,这就使得传 统的老一代莫桑比克人逐步被边缘化,他们的声 音变得弱小,他们的语言变得晦涩。而《缅栀子 树下的露台》便是关于理解的一本书:一个受过 西方教育的莫桑比克年轻人在机缘巧合和善意帮 助之下钻入传统、巫术和象征的迷宫,在寻找表 相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事物复杂的内里。 从开头的情节上看,《缅栀子树下的露台》 似乎有着侦探小说的外壳:圣尼古拉收容所里发 生了一场凶杀案,所长伊瑟兰西奥被杀,尸体却 无处可寻。警探伊泽迪内奉命前去圣尼古拉堡垒 ,要在一周之内查出真相,他白天进行实地搜查 ,晚上则听取收容所中老人的证言。随着搜查和 讲述的进行,我们似乎离侦破凶杀案越来越远, “节外生枝”的发现则越来越多。伊瑟兰西奥的 死亡不过是一个切入点,让我们得以一窥收容所 住民的人生经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象征着莫桑 比克被逐渐遗忘的一部分。 《缅栀子树下的露台》确实是一本强象征性 的小说,我们完全可以把堡垒中的露台看作莫桑 比克的缩影,而活动于其上的每个人物都代表着 一个群体:受过西方教育的警探伊泽迪内,受过 “同化者”教育的女护士玛尔塔,背负诅咒的老 孩子纳维亚·卡埃塔诺,莫桑比克独立后留在这 片土地的葡萄牙人西地明戈,土生土长的莫桑比 克黑人纽纽索,人称女巫并自称每晚都会化水的 老妇阿莫,混血儿伊瑟兰西奥和他的混血妻子厄 尔内斯蒂娜。他们有着不同的种族、出身,受过 不同的教育,身怀不同的爱恨,却被不同的情结 系在这同一片土地上,他们还经受过同一场战争 。 战争撕裂了国家,也撕裂了人民。玛尔塔说 :“战争在时间中造出了另一个循环。标记我们 生命的已不再是年份或季节。我们已不再是收获 、饥饿和洪水。战争引入的是血的循环。我们转 而说‘在战前’‘在战后’。”属于战前一代的 老人们都是经受苦难者,也是被遗忘者,他们的 声音中掺杂了太多传统信仰,因而难以被战后一 代的年轻人理解,难以被逐渐现代化、城市化的 新世界听到。接受西方教育的莫桑比克人伊泽迪 内难以理解这些故事,是玛尔塔让他逐渐学会了 以正确的方式倾听。而整个调查取证过程中都只 是附在伊泽迪内身上的鬼魂艾尔莫林杜,也在生 死攸关的时刻挺身而出,不仅让伊泽迪内免于一 死,还通过触碰让缅栀子树奇迹般地重获新生。 随后,收容所的老人们与这棵树融合,莫桑比克 的历史传统仿佛就这样进入了缅栀子树,深藏于 它的树干中。老人们的消失换来了一个充满生机 的新世界,浸泡在光辉中的伊泽迪内和玛尔塔有 如这新世界的亚当和夏娃。莫桑比克的历史和被 历史的尘埃掩埋的人们从未真正消失,他们只是 进入了自然,进入了长满莫桑比克大地的缅栀子 树。从今往后,缅栀子花每次绽放时散发的芳香 都会令人追忆起过往。 小说中包含大篇幅的对话和口述,每天晚上 都有一位老人对伊泽迪内告白,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充满象征的晦暗夜晚,这些曲折离奇的故事 以真正属于莫桑比克的语言被讲出。为了凸显口 述文学的特色,米亚·科托一如既往地使用了很 多外来词和自造词。其中外来词大多来源于莫桑 比克土语,堡垒中的老人和工作人员会把土语词 掺杂在葡萄牙语里使用,这大约是老一代人的语 言习惯。直接来源于莫桑比克传统的词语也都使 用了土语词,比如草药的名字和巫术信仰中怪物 的名字等等。 如果说外来词最为直观地从语言的表层体现 出了莫桑比克的地域文化,那么自造词则深入了 思维层面,作者通过奇特的构词法向我们展现出 ,他作为一个生长在莫桑比克的白人是如何思考 的,又是如何把受到当地传统巫术思想影响的思 维方式和葡萄牙语词结合起来,生发出新的词语 、新的表达、新的思想。 在葡萄牙语原文中,巧妙的自造词十分吸引 眼球,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做到对等还原 。为了让读者进一步感受米亚·科托自造词的魅 力,此处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和大家分享。在 第三章开头,纳维亚辩称自己没有翻伊泽迪内的 东西,小偷另有其人。此处有一句被译为“有个 身影像秃鹫一样搜刮您的东西”,在葡萄牙语原 文中,“像秃鹫缅一样搜刮”其实是一个自造词 “abutreando”,它的词根是“abutre”,即“ 秃鹫”,作者为它加上了一个动词词尾,把常见 于非洲草原的食腐鸟类秃鹫变成了一个动词。虽 然这个词语中没有其他元素做进一步说明,但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