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世界船王董浩云1931年至1937年在津创业期间及1937年至1948年与天津方面业务往来的档案资料。
按照档案文献内容,本书分为七章,章下设若干个专题,各专题内的文件均按时间顺序编排。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为利用者提供方便,让该书在以公布史料为主的前提下,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编者在书前撰写了综述,各章前撰写了概述,并编写了董浩云大事年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船王董浩云在天津(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世界船王董浩云1931年至1937年在津创业期间及1937年至1948年与天津方面业务往来的档案资料。 按照档案文献内容,本书分为七章,章下设若干个专题,各专题内的文件均按时间顺序编排。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为利用者提供方便,让该书在以公布史料为主的前提下,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编者在书前撰写了综述,各章前撰写了概述,并编写了董浩云大事年表。 目录 导论/宋美云 董浩云与天津航业公司 一、组织沿革 二、上海分公司 三、塘沽分理处 四、汉口临时办事处 五、航运业务 六、上海通成公司 七、“通成”轮事件 八、“黄石公”轮交涉案 九、与保宏保险公司交涉索赔案 十、天津益记轮驳股份有限公司 十一、船是董浩云的第二生命 董浩云与轮船业同业公会 一、天津市轮船业同业公会 二、上海轮船商业同业公会 三、全国轮船商业同业公会 董浩云的经营理念 一、倡导“自销、自运、自货、自船” 二、促成航业合作 三、改革中国航运 四、拓展外埠业务 五、开创远洋航运 董浩云与上海泰昌祥公司 一、业务往来 二、“永亨”与“古城丸”相撞案 三、“永亨”轮撞振兴码头案 董浩云与九号码头之争 一、收购九号地产 二、九号码头之争 董浩云与大沽口冰难 一、冰难救助 二、善后赔偿 亲情与友情 一、个人情况 二、董浩云与董兆丰 三、董浩云与顾宗瑞 四、董浩云与王更三 五、董浩云与叶绪耕 董浩云年表(1931—1947) 后记 序言 天津市档案馆与天津 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 织有关人员从天津市档案 馆的浩瀚档案中,爬梳整 理家父董浩云先生在天津 留下的资料,编成巨著《 船王董浩云在天津》,内 容丰富,考订翔实,主题 突出,条理分明;宋美云 研究员还撰写了洋洋万言 的导论诠释,显示出深厚 的专业功底。相信此书定 会成为研究董浩云先生和 中国近代航运史的重要参 考书。 天津是家父事业的启 航地。家父把最美好的青 春献给天津,天津也没有 待他,给予了他丰厚的回 报,从1931年起的短短 三四年间,家父从一个刚 刚踏入航运业的小秘书, 逐渐升至“天津航业公会” 的常务执行委员,成为天 津航运界的中坚人物。 家父出身清寒,没有 后台靠山。他的成功也决 非侥幸,靠的是勤力苦干 ,慎言敏行,一步一个脚 印,以实际成绩赢得上司 的信任和重用。此书以第 一手原始资料,客观记录 了家父在争取承运山西同 蒲铁路器材,争取收回天 津九号码头,以及营救受 冰灾被困大沽口的船只、 船员等一系列事件中表现 出的年轻人少有的智慧与 魄力,以及他杰出的贡献 。 一个人除了树立远大 的理想,还必须具有刻苦 学习、自强不息和不畏艰 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只 要坚持到底,定能取得成 功,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也”,家父便是一个典范 。这便是此书给予大家的 一个启示。 最后,谨代表我们兄 弟姐妹,向为出版该书提 供大力支持的天津市档案 馆、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 合会以及天津人民出版社 ,向该书的编辑者宋美云 研究员、周利成副研究员 等,致以最衷心的谢忱。 导语 一个人除了树立远大的理想,还必须具有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只要坚持到底,定能取得成功。 董浩云先生经过一生的奋斗而取得成功的辉煌业绩,就是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这些都是难得的生动教材,值得我们这些后人认真学习、体会,并将之继承、发扬、光大。 后记 本书自2007年初开始 立项,历时一年半紧张而 有序的工作,终于完成。 我们深知,这里面凝结了 很多人的心血和辛勤劳作 。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档 案史料汇编,但却让我们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一是虽然档案中董浩云的 亲笔很多,但却多为草稿 ,不但字迹潦草,而且涂 改现象严重;二是这个全 宗的档案基础差,文件排 列混乱无序,我们录入时 ,常常需要根据内容重新 排列顺序,甚至有的文件 残缺不全,有的缺少开头 ,有的没有结尾;三是多 数文件没有注明时间,有 的整本卷都没有时间,尤 其是董浩云的亲笔多数都 是这样,我们只能依据文 件的内容、前后文件的联 系来推测日期;四是档案 记述事件不完整、不系统 ,支离破碎,这给撰写每 章概述带来了困难,以至 有些事件到目前为止还未 完全弄明白,还需有待进 一步核实。虽然有这么多 困难,但课题组的全体成 员迎难而上,兢兢业业, 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克 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初稿完成后,编辑组 携带书稿专程赴香港,向 董浩云先生的弟弟董兆裕 、儿子董建成、女儿金董 建平等家人,以及香港中 文大学教授郑会欣先生征 求意见。他们不但提出许 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而 且还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 的资料和照片。董建成先 生还亲自为本书作序。 这本书能够顺利完成 ,应该感谢市档案馆领导 对档案编研工作的充分重 视,以及馆各部门给予的 大力支持。特别是市档案 馆馆长荣华先生,不仅始 终如一地支持和关注着该 书选材、编写及出版的全 过程,而且几次与编辑组 一起讨论该书的体例和编 写思路。天津市社会科学 界联合会主席万新平先生 ,深感本书资料的弥足珍 贵,决定将此书列入天津 通史资料项目,并给予出 版资助。天津人民出版社 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 证了该书的顺利出版。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宋美云负责统稿和撰写综 述;周利成拟定了选材大 纲、篇目,担任了选材、 录入、校对、编排、统稿 、撰写章前概述和图片选 编等工作;刘琳负责选材 、录入、校对等工作;蒙 秀芳、王静负责选材、录 入工作;马锦玲负责前期 档案复印工作;陈采、荆 浩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在此,还要感谢天津 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所 长胡光明先生、副研究员 林纯业先生,《今日天津 》责任编辑张建先生,天 津史专家王向峰先生等通 览全稿,并提出修改意见 。感谢《每日新报》专刊 部主任李丽娟、编辑王永 利先生对该书的宣传工作 。 精彩页 他自幼向往大海,16岁投身中国的航运事业,终生与航运结下不解之缘。1931年,年仅20岁的他只身来到天津,在天津航业公司艰苦创业,从秘书做到船务部主任,直至做到天津航业公会常务执委。1938年初,在积累了丰富的航运经验后,他回到上海,自办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开创了中国、亚洲乃至世界航运史上的多项第一,因而享有“现代郑和”的美誉。他,就是董氏航运集团的创始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董浩云先生。 董浩云加入天津航业公司 1923年天津海河自人工裁湾取直后,河流缩短,斜度增加,泥沙增多,河道淤塞,水位下降,造成吃水在11尺以上的海轮不能直接驶入天津紫竹林码头,只得在塘沽停泊后借驳船转运货物。20世纪20年代,活跃在华北地区的轮船公司有招商、太古、怡和、日清、大连、政记、近海礼和、开滦、三北、华北、近东等10余家,各公司拥有轮船多者10余只,少者数只,共百余艘。而在津沾间作业的驳船公司却只有太古、大沽、仪兴3家,所有驳船总计不过30余只。驳船的不敷应用,常常使轮船公司卸货困难,造成海轮停泊在塘沽10余日不能启碇,轮船误期给轮船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而天津各码头的出口货物更是堆积如山,尽管驳运船只昼夜不停地运转,但排队装货上船的商家仍一等就得三四天。因船少货多,运价无定,驳运公司随意加价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每吨货物的驳费少则一两白银,多时竟达数两。 鉴于驳运业的巨额利润和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1929年9月1日,金城银行的下属公司通成公司和久大公司共同在津创办了天津航业公司,在英租界十二号路15号——天津通成公司内办公。通成公司出资25万元,久大出资10万元,初以通成公司的25万元向工商部注册。对外称天津航业公司,对内则以天津航业公司、久大运输部联合办事处行事。周作民、叶绪耕、朱宝仁、宋承熙、杨济成5人为董事,范旭东、杨子楠为监事,叶绪耕为总经理,王更三为经理,业务经理为贺旭东,会计主任由叶绪耕兼任,张知煌、吴仲珂为办事员。 公司成立后,通成出资27.2万元、久大出资9.2万元,向上海大中华造船厂订购了一轮五驳。由于造船厂没有如期交船,致使天津航业公司业务不能正常开展,第一年租用了一艘1500吨海船航行津沪,专运津帮面粉,之余,只得以“考察海河驳运状况”和“制定业务进行计划”为主。直到1930年7月一轮五驳工程才大体完成,但因天津驳运正值萧条,久大盐运也告中止。所以,公司决定从7月15日开始暂停天津业务,改在上海试营业,在南市关桥设立上海分理处,周作民委托上海通成公司洪经理与驻沪董事宋承熙共同主持,由经理王更三执行业务。半年间,先后开办沪扬、沪潭、沪汉等航线,但终因货运平常,同业倾轧,而营业落空,亏累甚重,上海业务遂告结束。 1931年7月,天津航业公司正式开业。久大运输部股份全部归并天津航业公司,其名下的所有船产也均移交天津航业公司所有。公司初以通成煤运,久大、永利运盐及启新洋灰公司货运为主要业务。1931年11月,增设船舶代理部,以代理船只及一切客货运输。随着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各项业务日渐开展,公司董事会决定向社会公开招聘航运人才。 董浩云,1912年9月28日生于上海闸北,父亲董瑞昌曾在上海经营五金业,母亲陶太夫人极为贤惠,夫妇二入胼手胝足,艰苦创业,育有三子二女。次子董浩云自幼体弱多病,加之父亲生意遭受挫折,16岁时即休学在家自修,他日后丰富的学识和扎实的中英文功力都得益于此时的勤学苦读。16岁时,他进入日本国际运输公司工作。当得知天津航业公司正在招考职员时,从小对大海情有独钟的董浩云,毅然辞去了安稳的职位,考入金城银行下属的通成公司。1931年11月底,他与友人顾联青一同乘火车经南京来到天津。12月初到职后,董浩云担任天津航业公司秘书。从此,他开始了与海洋紧密相连的传奇人生。 董浩云在天津航业公司一干就是六年。在这六年中,他积极倡导“自船、自货、自运”的经营理念,并在1933年通过山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的支持,冲破英国航商的重重干扰,打破了外商长期垄断中国航运的格局,将同蒲路材料运输交与国人承运,北宁路当局随之附和,国人的航运从此打入华北咽喉要道的运输业,为中国远洋航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5年,他利用外交手段,与天津英工部局、港务局多次周旋,经过数月的口舌之战,最终将“九号码头”收归天津航业公司名下,同年10月15日,公司迁至该址办公。从此,天津航业公司有了自己的码头,结束了租借洋人码头、长期受外国人无端刁难的历史。1935年底至1936年初,渤海湾大沽口内外发生了一场空前的冰难,140余艘中外大小船只被重冰围困达20余日,各船断水、绝粮,船上人货岌岌可危。董浩云挺身而出,他多次赶往现场视察冰情,并一面与海河工程局、港务局和航业公会多方积极协调,制定营救方案;一面派公司“天行”号破冰船前往救助,更亲自乘坐飞机两次投放食物、饮水、烧煤和各种必需品,为船员和旅客提供了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