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基于生计能力的农户持续性贫困生成机制与脱贫路径研究/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胡伦//陆迁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农户生计能力视角,以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理论、贫困陷阱理论、动态贫困理论和可持续生计框架为指导,在系统地综述国内外贫困理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秦巴山区陕西省贫困县796份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及资料,在对样本地区内不同贫苦类型农户生存现状、农户贫困特征及治贫绩效进行深入剖析基础上,构建了合理的生计能力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度,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及方法,深入探析生计能力与持续性贫困产生的临界效应、生计方式选择效应和参与排斥效应,并在分析不同贫困类型农户脱贫影响因素基础上,从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分析持续性贫困农户脱贫路径,并提出治理持续性贫困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农村持续性贫困有效治理、推进精准扶贫进程提供新思路。 作者简介 陆迁,宁夏中宁人,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林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以“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长期致力于农村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与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多项。在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Rural Sociology、《中国软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参编教材3部。 目录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户贫困具有陷贫返贫的波动性和持续性特点 1.1.2 生计能力缺乏是持续贫困的表现 1.1.3 生计能力在有效缓解农户持续性贫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生计能力研究 1.3.2 生计能力对贫困影响 1.3.3 持续性贫困测度及影响因素 1.3.4 持续性贫困的形成机制 1.3.5 贫困治理路径 1.3.6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1.6 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贫困认识演化:由收入贫困到能力贫困 2.1.1 收入贫困内涵与外延 2.1.2 能力贫困内涵与外延 2.2 贫困分类:持续性贫困与暂时性贫困 2.2.1 持续性贫困的概念 2.2.2 持续性贫困波动形式 2.2.3 暂时性贫困的概念 2.2.4 暂时性贫困的波动形式 2.2.5 暂时性贫困与持续性贫困的联系与区别 2.3 基础理论 2.3.1 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理论 2.3.2 贫困陷阱理论 2.3.3 动态贫困理论 2.3.4 可持续生计框架 2.4 生计能力对农户持续性贫困生成机制的理论框架构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巴山区农户生存现状、贫困特征与治理绩效 3.1 我国扶贫机制的发展历史脉络 3.2 我国农村贫困发展现状与致贫成因分析 3.2.1 我国农村贫困发展现状 3.2.2 我国农村致贫成因分析 3.3 数据来源及调研地特征 3.3.1 数据来源 3.3.2 调研地特征 3.4 不同贫困类型农户生存现状 3.5 贫困治理主要措施与反贫困效果分析 3.6 样本区贫困治理绩效分析 3.6.1 贫困治理绩效综合指标体系构建 3.6.2 贫困治理绩效评估 3.6.3 样本区贫困治理绩效评估的结论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巴山区农户生计能力识别、测度和特征 4.1 农户生计能力内涵与外延 4.2 农户生计能力指数及其构成 4.2.1 农户生计能力维度 4.2.2 农户生计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4.3 农户生计能力度量 4.3.1 度量方法:变异系数法 4.3.2 农户生计能力测算 4.4 农户生计能力不同维度特征分析 4.4.1 社会资本特征 4.4.2 金融资本特征 4.4.3 自然资本特征 4.4.4 物质资本特征 4.4.5 人力资本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巴山区农户持续性贫困生成机制:临界效应 5.1 问题提出 5.2 生计能力对持续性贫困农户临界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5.2.1 模型基本形式 5.2.2 假说推演 5.3 生计能力对持续性贫困农户产生的临界效应实证检验 5.3.1 数据来源 5.3.2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5.4 生计能力指数及结构对持续性贫困门槛回归模型介绍 5.4.1 门槛模型介绍 5.4.2 门槛模型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秦巴山区农户持续性贫困生成机制:参与排斥效应 6.1 问题提出 6.2 生计能力对持续性贫困参与排斥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6.3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6.3.1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6.3.2 描述性统计 6.3.3 研究方法介绍 6.4 参与排斥效应对持续性贫困的影响实证分析 6.4.1 参与排斥效应对持续性贫困恶化的影响关系分析 6.4.2 参与排斥效应对持续性贫困恶化的作用机制分析 6.4.3 生计能力对农户持续性贫困参与排斥效应缓解机制分析 6.5 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秦巴山区农户持续性贫困生成机制:生计方式选择效应 7.1 问题提出 7.2 生计能力对持续性贫困产生的生计选择效应理论框架 7.3 生计能力对持续性贫困产生的生计选择效应实证分析 7.3.1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7.3.2 不同生计策略下农户生计能力的积累密度分布图 7.3.3 研究方法 7.4 生计能力对农户持续性贫困影响分析:生计方式选择效应 7.4.1 不同生计方式选择对农户持续性贫困的影响实证分析 7.4.2 不同生计方式选择下农户生计能力对持续性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 7.5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秦巴山区农户生计能力的持续性贫困脱贫路径分析 8.1 问题提出 8.2 不同贫困类型农户脱贫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8.2.1 不同类型贫困农户脱贫描述性统计 8.2.2 基于二元Logit模型生计能力的持续性贫困脱贫影响因素分析 8.3 农户生计能力提升的脱贫路径:努力水平和政府救助视角 8.3.1 努力水平和政府救助对农户脱贫的重要性 8.3.2 努力水平和不同政府救助模式影响农户贫困程度理论分析 8.3.3 努力水平和政府救助对农户脱贫的实证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结论 9.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