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史(书画卷4中唐到五代乱世风骨)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祝唯庸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从中唐到五代这段乱世中的艺术历史,主要讲述了韩滉、颜真卿、李阳冰、柳公权、杨凝式、张彦远、边鸾、黄筌、徐熙、徐崇嗣、李煜、韩熙载、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等古代艺术家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的艺术创作。 作者简介 祝唯庸,青年艺术家、专栏作家、高级工程师,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教师,长期从事书画创作及艺术史论研究工作。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开设“一听就懂的中国艺术史”课程,自2018年12月开播以来持续更新,至2021年4月底,已发布114课,累计播放超过1600万次,累计粉丝超过31万人,在喜马拉雅人文板块口碑榜、艺术类排行榜长期稳居第1名。 目录 第一章 韩滉(上) 画家中的狠角色 第二章 韩滉(下) 乱世里的《五牛图》 第三章 颜真卿(一) 艰难成长 第四章 颜真卿(二) 金戈铁马 第五章 颜真卿(三) 慷慨悲歌 第六章 颜真卿(四) 宦海沉浮 第七章 颜真卿(五) 杀身报国 第八章 李阳冰 小篆千年等一回 第九章 柳公权(上) 心正则笔正 第十章 柳公权(中) 法度集大成 第十一章 柳公权(下) 筋骨伴终生 第十二章 杨凝式 非狂非癫吃韭花 第十三章 张璪、朱景玄 画论语纷纷 第十四章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第十五章 五代十国,烽烟再起 第十六章 边鸾 开启花鸟时代 第十七章 黄筌 黄家富贵 第十八章 徐熙、徐崇嗣 落墨花和没骨花 第十九章 李煜(上) 南唐君主爱文艺 第二十章 李煜(下) 问君能有几多愁 第二十一章 韩熙载 永不落幕的夜宴 第二十二章 荆浩 踏遍青山人未老 第二十三章 关仝 青出于蓝胜于蓝 第二十四章 董源(上) 千面画师董北苑 第二十五章 董源(下) 潇湘山水多平淡 第二十六章 巨然 披麻山水多禅意 第二十七章 李成 画随诗酒到天涯 参考文献 序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孕育 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文化是 民族的命脉,坚实的文化内 核是中华民族能够长久存在 的原因。我们无数次历尽劫 难后又浴火重生,就是因为 我们的文化基因能够在艺术 中一直延续,从未中断。 《一看就懂的中国艺术 史》是一部关于传承中国文 化艺术的专著,它视角广、 跨度长,并且结合历史背景 讲述,让中国艺术穿越时间 ,严肃但不枯燥地展示在读 者面前。 然而,中国艺术的历史 之长久、内涵之深厚、记录 之浩瀚,绝非一人一时所能 穷极,必有疏漏之处。且本 人能力有限,对某些领域的 研究还不够深入,其间谬误 之处肯定也不在少数。盼望 读者朋友的指正,我将不胜 感激。 祝唯慵 导语 喜马拉雅人气主播祝唯庸系列作品。 用历史人物读懂千年艺术史,从此看懂华夏艺术品。 零压力读懂中国艺术史,妙趣横生,老少皆宜。 祝唯庸用他独特的艺术视角,以时间顺序为写作脉络,通过艺术作品连点呈线讲述我们不曾了解的中唐到五代艺术家,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而丰富的讲解这一时期的艺术故事。 书评(媒体评论) 祝唯庸的艺术史讲述, 为我们拓展了体会艺术的多 个维度。他将作品放在具体 历史情境当中去读去看,将 那些学识丰富、思虑通达、 久负盛名的创作者一一展现 在我们面前,让每一位听众 、读者都能更深刻、更生动 地体会到。 ——杨再春 书法家,中 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 精彩页 第一章 韩滉(上) 画家中的狠角色 当我们在了解古代艺术家的时候,常常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欣赏他们创造的伟大艺术。对于不同的艺术家,艺术对他们本人的意义有很大的区别,粗分一下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以吴道子、陆探微、曹不兴、唐伯虎、齐白石等为代表,还包括历代画院的画家。艺术对他们而言首先是一份工作,他们都是靠艺术吃饭的。这一类人的作品在技术上都非常优秀,作品面貌偏华美、精致,因为他们需要讨好为作品付钱的人。 第二种以宗炳、张芝、怀素、徐渭、倪瓒等为代表。他们在生活上主要依靠祖上产业或者他人接济,艺术是他们全部的精神生活。比起第一类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条条框框,他们更强调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非常任性、不拘成法,经常会作出一些不被当时人所理解的创新。 而绝大多数艺术家都属于第三种。他们首先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通常是做官,艺术只是他们闲暇时的消遣。他们通常都经过系统的训练,基本功都过关,故不存在太多技术障碍,也因此对于技法上的大幅度创新没有过多兴趣。他们只想用艺术化解心中的块垒,抚慰在现实世界里被打击到支离破碎的心灵。这类作品的效果通常处于第一种偏“拘谨”和第二种偏“洒脱”之间,对于懂一点艺术的人来说,他们的作品看起来是最有观赏性的。 本章所要介绍的韩滉(723—787)就属于上述第三种艺术家。回看韩滉的职业生涯,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官,且多数时候是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朝廷里做一个处于风口浪尖的官。他将艺术作为一种调剂生活的方式,从来没有放弃绘画。 韩滉的家族世代为官,他的父亲韩休曾做过宰相,死后追赠太子太师、扬州大都督,谥号文忠。2014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队对韩休的墓进行抢救性挖掘,虽然墓葬被盗得很严重,但是在墓室内还是发现了非常精美的壁画。其中最大的惊喜是墙壁上的“山水画”,后文里还会提到它。 从韩休墓中出土的精美壁画可以看出,其全家都有很好的艺术修养,甚至有传说韩休也是一位画家。这种艺术性的家庭氛围,和曾经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的家庭特别像。 大唐开元十一年(723)、韩混出生。《旧唐书·韩混传》记载:“混,宰相子,幼有美名,其所结交,皆时之俊彦。”说的是韩滉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名声,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其结交的都是俊杰。十几岁的时候,韩滉门荫入仕,出任左威卫骑曹参军。“门荫”也叫恩荫,指的是高官的子弟可以不用考试直接做官,汉代就有这种现象,唐代非常盛行,到宋朝建立了制度,称为“推恩荫补”,这是一种在科举之外专为世家子弟设立的制度。 在唐朝,门荫入仕相较于科举入仕的人,会因为自己有深厚的家族背景而趾高气扬。以科举出身为傲则是到宋明时代以后的事情。 关于韩混的生活习惯和作风,《旧唐书·韩混传》载:“非公直者不与之亲密。性持节俭,志在奉公,衣裘茵衽,十年一易,居处陋薄,才蔽风雨……入仕之初,以至卿相,凡四十年,相继乘马五匹,皆及敝帷。”大意为韩滉结交的都是秉性刚直的人,他非常尚节俭,虽然是宰相的儿子,但一套衣服能穿十年才换。居室也很简陋,仅能遮蔽风雨。从开始做官,到最后官至卿相,四十年时间里,先后乘马五匹,每一匹都是老死在槽下。这就是韩滉一生的基本状态,听着有点像后世的海瑞。[著者注: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明朝著名清官] 然而,这些平平淡淡的描述远远不能涵盖他颠沛起伏的一生。韩滉十几岁就开始做官,本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了,可到了开元二十七年(739),父亲韩休去世,这一年,他17岁,只能回家为父亲守制。期满除服后,被任命为京兆府同官县主簿。当他再次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母亲柳氏又病逝了,他又为母守制。 所以在20岁左右的几年中,韩滉有大量的时间读书、临帖和学画。他喜欢读《易经》和《春秋》,还非常喜欢书法,他的草书深得张旭笔法。在绘画技法方面,他倾心南朝陆探微;但是在绘画题材上,他早期偏好人物,晚年多画田园、风俗。 服母丧期满除服后,韩滉被任命为太子通事舍人,后来又做到主簿,相当于当今的中层公务员。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韩滉33岁,他不得不逃到南方襄阳地区避难。 P9-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