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温故集--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访谈回忆录(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于1972年,50年的发展历程蕴涵了几代学者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在庆祝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50周年之际,本书编辑组收录了50余篇来自任教老师和校友的采访稿件和回忆文章,回顾了刘敦愿、蔡凤书、李肇年先生等前辈创建专业的点滴过往,回忆了几代学人走上考古之路的校园生活与田野经历,并寄语于后生。温故而知新,本书旨在回顾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成长过程,总结和传承山大考古精神,为考古专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支撑。
目录

访谈·治学严谨,且学且行/访徐基老师
访谈·丹青妙笔,薪火相传/访刘善沂老师
访谈·任重道远田野路,宏才远志山大人/访任相宏老师
回忆·记忆入职山大考古/任相宏
访谈·潜心致学寻师道,创新考古焕活力/访于海广校友
回忆·首届考古班的田野实习与社会实践课/朱承山
回忆·50·年的坚守/崔秀国
回忆·考古历程回眸/何德亮
访谈·“三牛”精神传真谛,扎根考古促传承/访白云翔校友
访谈·抱朴守正,笃学敏行/访佟佩华校友
访谈·感谢母校给了我一副厚实的肩膀/访王川平校友
访谈·脚踏实地立足田野,积极开拓拥抱创新/访栾丰实校友
访谈·薪火相传,砥砺前行/访刘伯勤校友
访谈·不忘师长教诲,认真努力工作/访鲁文生校友
访谈·高情厚谊,辞旧开新/访杜金鹏校友
访谈·栉风沐雨,兴趣使然/访尚民杰校友
访谈·考古承传文脉,田野历练人生/访崔大庸校友
访谈·上下求索,知行合一/访郑同修校友
访谈·慎终如始,善作善成/访杨爱国校友
访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访许宏校友
访谈·考古传承担使命,学科融合促发展/访方辉校友
访谈·做好考古事业,讲好中国故事/访林玉海校友
访谈·扎实认真,求真务实/访王富强校友
访谈·讲台传师道,田野闻桂香/访靳桂云校友
回忆·考古实习的那些事/杜文赞
访谈·甘于寂寞,享受考古/访徐龙国校友
访谈·薪火相传,自强不息/访陈根远校友
访谈·代代相传担使命,博学笃行释地书/访郑岩校友
访谈·铭记初心,不断求索/访刘延常校友
访谈·立足田野,宁静致远/访王青校友
回忆·朝夕相处,苦乐同享——1986·级考古班田野实习考察追忆/赵新平
访谈·本心体悟,漫步寻真/访王睿校友
访谈·访古探根,守望初心/访燕生东校友
访谈·求实创新,行稳致远/访王奇志校友
访谈·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访岳洪彬校友
访谈·扎根田野,慎终追远,未有穷期/访孙波校友
访谈·五湖四海山大人,一脉相承考古魂/访陈淑卿校友
访谈·行思慎远,踏实笃行/访雷建红校友
访谈·严谨求实,扎根北疆/访张文平校友
访谈·俯瞰大地,仰望星空/访王建华校友
访谈·严谨求实,开放多元/访赵海涛校友
访谈·扎根田野,立德树人/访王芬校友
访谈·在齐鲁大地上感受山大考古的温度/访郭俊峰校友
访谈·怀热忱投身教育,干考古乐在其中/访唐仲明校友
访谈·扎根田野传承考古精神,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工作/访王强校友
访谈·扎根田野,行稳致远/访梁法伟校友
访谈·心怀热忱,步履不停/访钱益汇校友
访谈·立足田野,守正创新/访郎剑锋校友
访谈·保持好奇探索,勇担责任使命/访张东菊校友
回忆·读研三年杂忆/陈洪波
访谈·保持本心,脚踏实地,奋勇争先/访陈章龙老师
后记
序言
从1972年山东大学正式
创建考古专业算起,到
2022年已有半个世纪的发
展历程。回顾考古专业50年
的发展历史,如果加上成立
考古专业之前的时期,大体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1972年之前
)。山东大学考古专业正式
成立之前,曾经有一个较长
的准备时期。远的可以追溯
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齐鲁大
学吴金鼎先生在城子崖遗址
发现龙山文化,刘咸先生带
领山东大学文学院部分学生
参加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在滕县安上村的考古发掘。
而直接的渊源则是刘敦愿先
生1953年参加河南烧沟汉
墓的发掘,1954年在山东
大学历史系开设“考古学通
论”课程,而后不间断地在
山东各地开展田野考古调查
。这些考古活动为在山东大
学设置考古专业做了充足准
备,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
础。所以,酝酿已久的考古
专业于1972年经国家批准
正式创建,应该是一件水到
渠成的事情。
起步阶段(1972~1977
年)。1972年创建考古专
业和成立考古教研室时,教
师只有刘敦愿、蔡凤书和李
肇年三位先生。师资的严重
缺乏是制约这一阶段考古专
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解
决这一难题,经刘敦愿先生
多方联络,先后从校内外引
入了李发林(1972年)、
宋百川(1973年)和马良
民(1974年)三位先生,
并从第一届毕业生中挑选于
海广留校任教,使考古专业
的专业教师增加到7人。因
为教师的不足,这一时期的
部分课程则临时聘请校外的
教师担任,如北京大学的李
伯谦、故宫博物院李知宴、
北京图书馆的徐自强、徐州
师范学院的严孝慈、郑州大
学的王兵翔、山东博物馆的
张学海、王恩田和朱活等先
生,都来山东大学给考古专
业学生讲授过不同门类的考
古和文物专业课程。
这一阶段的山东大学考
古专业只保持有一届在校学
生,上一届毕业之后再招收
新生。考古专业的学生人数
也比较少,1972级只有10
人,1975级增加到15人,
并且招生范围局限于山东省
内。学生的考古发掘实习,
除了第一届学生在尹家城遗
址(1973年)进行了小面
积(100平方米)的短时间
(共21天)独立发掘,其他
如泰安大汶口(1974年)
、日照东海峪(1975年)
、临淄齐故城(1976年)
、兖州王因(1977年)等
遗址的考古发掘实习,都是
依托山东博物馆和中科院考
古研究所山东队等单位的考
古发掘工地进行的。
这一阶段随着考古专业
的教师队伍逐渐扩充,校内
外结合完成了两届考古专业
学生的培养任务。在课堂教
学和田野实习两个方面为山
东大学考古专业的后续发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阶段(1978~2001
年)。1978年是山东大学
考古专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这一
年从辽宁省朝阳市引进了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
古专业的徐基先生,并分别
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和山
东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分配
来了任相宏、刘凤君、张智
奎和赵平文及调入李淮生(
1979年)5位年轻人,从而
使考古教研室的教师队伍增
加到13人,基本满足了教学
工作的需要。到1987年,
先后又有栾丰实、王之厚(
1982年)、许宏、崔大勇
、杨爱国(1984年)、倪
志云(1985年)、方辉
(1987年)一批年轻人留
校任教,使在职的教师队伍
人数增加到创纪录的17名①
。新石器时代考古、商周考
古、战国秦汉考古和魏晋隋
唐考古等不同研究方向的学
术梯队基本搭建起来。同时
,还先后调入张守林(文物
修复和库房管理工作)、张
洪英(绘图和资料室管理工
作)和于保平(考古摄影)
等负责考古教研室的技术和
资料管理工作。
“文革”结束之后的第二
年恢复高考,山东大学
1978年开始招收考古专业
本科学生。此后,由送完一
届再招下一届改为隔年招生
,同时在校的本科学生增加
到两届,每届学生人数保持
在20人左右,各类课程的设
置也逐渐规范化。同时,从
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
生。
从这一阶段开始,山东
大学考古专业的田野考古实
习由以往的配合其他单位的
发掘工作进行,改为由学校
独立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和独
立进行发掘实习,这种做法
一直持续到现在。这种做法
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学生实习
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发掘时间
和工作进度,困难之处是需
要独立的经费支持,所以,
学校层面的理解和切实支持
非常重要。关于具体发掘遗
址的选择,一般在充分考虑
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的同时,
结合当时的学术课题和学术
研究前沿,尽量将两者较好
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培养
人才的任务,又取得能够推
动学术进步的研究成果。如
泗水尹家城、济南大辛庄、
邹平丁公、长清仙人台、沂
源姑子坪等遗址的发掘实习
,均取得较好的成效并有重
要成果面世。1988年,山
东大学还和惠民地区、邹平
县合作,在邹平丁公遗址附
近建立了占地10亩的考古实
习基地。特别是1989年《
泗水尹家城》的出版,是在
设立考古专业的大学中比较
早地出版的学生实习考古发
掘成果。而这期间发掘的丁
公、仙人台、双乳山和洛庄
汉墓等遗址,先后获评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绩
在全国高校中仅次于北京大
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