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朝果然很有料(5万历廿一年1593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小院之观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开始亲政,后来因为出现“国本之争”,逐渐怠政,三十多年不上朝。东北的努尔哈赤逐渐崛起,边患越来越严重。期间,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军事上发生“万历三大征”,消耗了大量国力。1619年,萨尔浒大战中,明军大败,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仅在位一个月就去世。明熹宗继位,改元天启。在位期间政治更加腐败黑暗。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党争。魏忠贤趁机拉拢齐楚浙党,被称为阉党。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大肆打击东林党,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1627年,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他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但明朝已经积重难返,加之他生性多疑,错杀袁崇焕,致使东北的后金(大清)开始对中原虎视眈眈。内部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加派“三饷”,更让农民负担加重,社会矛盾激化。1644年3月,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大明灭亡。 目录 第一章 明朝军事之痛 南北兵之争 暂时和平了 蓟州之变 第二章 第二次抗倭援朝 丁酉再乱 南原之战 杨元之死 第三章 从守到攻的转换 稷山之战 转攻为守 血战蔚山 第四章 万历朝鲜战争 邢玠的动作 丰臣秀吉之死 露梁海战 到底谁赢了 第五章 播州之乱 西南不倒翁 播州之乱 杨应龙的对策 围攻海龙屯 第六章 万历皇帝的荒唐事 修建定陵 一顶凤冠 怠政皇帝 矿税之祸 第七章 努尔哈赤的崛起 十五岁的少年 李成梁的算盘 努尔哈赤的第一桶金 第八章 辽东大帅李成梁 努尔哈赤征服女真 朝廷的警觉 内忧与外患 反明还是不反明 第九章 萨尔浒之战 万历皇帝的应对 杨镐的方案 努尔哈赤的战术 东路军的覆灭 光海君李珲 确实打不过 倒退的帝国 李贽的故事 第十章 朱常洛:三十天皇帝 一个月皇帝 梃击案 红丸案 移宫案 司礼监秉笔太监 第十一章 明朝最奇葩的皇帝 木匠皇帝 奢安之乱 辽东经略 第十二章 后金立国根本之战 沈阳之战 血战浑河 辽阳之战 第十三章 熊廷弼经略辽东 三方建置 经抚之争 广宁失陷 第十四章 如何处理熊廷弼 东林书院 帝师孙承宗 孙承宗的办法 第十五章 魏忠贤与东林人士的恩恩怨怨 重复多次的老问题 东林的失误 天下第一布衣 第十六章 明朝的关宁锦防线 孙承宗的困局 柳河之败 关宁锦防线之辩 袁可立与毛文龙 宁锦防线是另一回事 第十七章 东林党的真面目 推升吏科都给事中风波 杨涟的奏疏 魏忠贤的报复 冷风热血,洗涤乾坤 孙承宗的努力 第十八章 宁远之战 不该被遗忘的袁可立 兵部主事 徐光启的改革 宁远之战 觉华岛之屠 第十九章 宁锦之战 谁来继承汗位 皇太极的水平 袁崇焕的失策 第二十章 明朝最黑暗的一个时代 天启时代落幕 袁崇焕去职 朱由校的功绩 第二十一章 朱由检的难题 信王即位 毕自严的办法 李应期的奏疏 第二十二章 袁崇焕经略辽东 五年平辽 复杂的多边形势 夸兵索饷 东江斩帅 第二十三章 “己巳之变” 皇太极的决策 几个争议 血战京师 督师之死 第二十四章 “己巳之变”后的形势 大权独揽 后金的终极战术 天下大乱 第二十五章 崇祯皇帝的豪赌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爱国者孙承宗 明末的精锐 乌真超哈 松锦之战 第二十六章 传庭死,而明亡矣 李自成的战力 孙传庭的抵抗 传庭死,而明亡矣 崇祯皇帝的问题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后记 导语 作者在本书中延续了之前的写作风格,擅长将复杂曲折的历史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将文学性与学术性相结合,轻快而不轻佻,通俗而不媚俗,使本书整体呈现出既轻松典雅又严谨深刻的行文特点。作者深度解读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文化内涵,让读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发,更具可读性、易读性、耐读性,相比一般的通俗讲史作品,更具持久生命力。 精彩页 大明王朝的落幕 崇祯十七年(1644 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 “大顺”,改元“永昌”,随即亲率 50 万大军誓师东征。 大顺军渡黄河,下太原,克忻州,鏖战拿下宁武关,大同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承胤先后投降,至京师再无阻碍。大顺军有如奔流之势,于三月十六日直抵西直门下,以大炮轰城。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谈判,提出两个条件: 一、割让陕西、陕西地区,封李自成为王; 二、犒赏大顺军白银一百万两。 作为交换,大顺军当立即退守河南,负责平定国内其他叛乱,并替朝廷抗击清军,但李自成不向崇祯皇帝跪拜称臣。 对于已陷入绝境的崇祯皇帝来说,这个条件不算不能接受,何况朱由检根本已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 崇祯皇帝再次拒绝。 午时,李自成下令攻城。未时,一群回族人将广宁门打开,北京外城陷落。消息传到崇祯皇帝耳朵里,他本想召集总督京营的李国祯率三大营护驾,等了半天,回报说三大营将士已经溃散,无法召集。 崇祯皇帝沉默片刻,带着太监登上紫禁城后的煤山,所谓“登高望远”,这一望,望见大顺军队正在入城,并不见哪里发生战斗,仿佛他们已是京师的主人。 这时,距离朱由检最后的日子已不足二十个小时,他焦躁不安。 天黑了,京城上空阴云密布,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下雨,雨中还夹杂着细碎的雪花。 崇祯皇帝身上都湿透了,头发散乱,一绺一绺贴在前额上。他从外面回到乾清宫,知道一切已无可挽回。 崇祯皇帝反而镇定了,他命左右拿酒来,举杯豪饮,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十几杯酒下肚,崇祯皇帝咬咬牙,吩咐道:“传旨,命后宫妃嫔快快自尽。” 太监王承恩苦着脸劝道:“万岁爷,事情还没到如此地步啊……” 崇祯皇帝瞟他一眼:“快去办吧。” 即使是富有天下的皇帝,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子女们。崇祯皇帝派人找来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 15 岁,永王朱慈炤 13 岁,定王朱慈炯 5 岁。 看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朱由检不禁泪流满面,他连忙让人找来三套粗布旧衣,亲手给他们换上。一边为太子系衣带,他一边叮嘱道:“儿啊!你们今夜是皇子,天亮以后就是平民百姓了。不要留恋我,各自逃命去吧。逃出宫去,隐姓埋名,千万不要暴露身份。以后见到做官的,年纪大的要称呼老爷,年纪轻的要叫相公。见到平民,年纪大的要叫老爹,年纪小的要叫大哥。见到读书人你要称呼先生,见到当兵的你要称呼军爷。” 朱由检这些年从没有跟儿子说过这么多话,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赶紧招呼太监王之心、栗宗周、王之俊,把诸皇子送去外戚家躲避,择机进一步转移至安全之地。 送走儿子,崇祯皇帝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坤宁宫,看到周皇后已经悬梁自缢,想到皇后平日的贤德,朱由检忍不住掩面痛哭。 一旁的长平公主、昭平公主也痛哭不已。昭平公主年方 5 岁,长平公主年已 16岁,本来去年已为她选定都尉周显,婚事却因“流寇”逼近而暂停。 逢此变世,明皇祖的规矩就是保全皇子,女眷自行了断,未出嫁的公主,则由父亲亲自持剑了断。 朱由检望着平日最疼爱的两个女儿,心如刀绞,叹息道:“孩儿啊,你 为何生在皇家!” 说罢,他颤抖着举起宝剑斫下。 昭平公主幼小,当场死亡;长平公主本能地伸手一挡,宝剑砍断左臂,公主尖叫一声,昏死了过去。 朱由检重新举剑,却再也没有力气砍下去。 一阵沉闷的雷声从天空滚过,殿内刮起一阵寒风。朱由检一哆嗦,他叫来仅存的侍卫和太监们,铠甲佩剑,手持三眼火铳,急匆匆上马离开皇宫。 一行百余人来到内城东华门,迎头射来一阵乱箭。岂有此理,连皇上都敢射,脑袋不想要了!侍卫判断,东华门守军已经变节,不能硬闯了。 崇祯皇帝思考片刻,向北一指,侍卫立刻明白了,从朝阳门出城。此门由世袭成国公、驸马朱纯臣把守,怎么也不能够出岔子。 结果一行人护着崇祯皇帝转到朝阳门,只见城门紧闭,呵斥兵士开门,守军坚称要有朱公手谕才行。 大半夜的,兵荒马乱,上哪找朱公去?这不明摆着使绊子嘛!崇祯皇帝等得着急,直接带人奔向内城东北角的安定门。 安定门倒是没人,奈何城门锁得死死的。侍卫、太监们用刀撬,用斧砍,用火烧,可是紫禁城的城门都是选的顶级木料,光厚度就至少 10 公分,还门里套门,多道漆水刷得锃亮、大铜钉嵌满。天顺年间曹石之乱时,曹吉祥之侄曹钦带几百人都搞不定,现在这点人,一样没用。 关键是闹腾一大圈,时间不够了,天已拂晓,就算出得城门,大概率还是得被闯军活捉。 崇祯皇帝已然身心俱疲,他明白走不了了,只得回到皇宫,在大殿鸣钟召群臣议事。 不会再有人来了,外面人喊马嘶,哭声一片,就是没有一个大臣进殿。 崇祯皇帝不由得长叹一声,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便走进御书房,咬破中指,写下最后的遗言: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