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精)/人文史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夏晓虹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秋瑾可谓二十世纪中国最知名的女性之一。1907年7月15日在绍兴就义后,百年来,女界中为世人普遍熟悉与持久关注的,秋瑾是唯一一人,真正当得起俗话所谓“活在人们心中”。对其三十三岁短促一生的研究早已硕果累累,关于秋瑾的讨论与叙述却一直不曾停歇。作者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潮视野论述秋瑾,在细致爬梳秋瑾史料的基础上“对秋瑾的经历、人生际遇、个性、思想、诗词作品的流传,以及形象的演化等”进行了阐释,细致描摹出秋瑾的传奇人生,浓缩式地再现了近代中国激荡的思潮更迭和演进态势,借以呈现隐含其间的百年政治风云与学术潮流。 作者简介 夏晓虹,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为河南大学讲座教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法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从事研究工作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香港岭南大学(2009、2014)客座讲学。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著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阅读梁启超》、《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以上三书增订结集为三卷本《阅读梁启超》)、《晚清文人妇女观》(日译本名《纏足をほどいた女たち》)、《晩清女性与近代中国》、《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晚清白话文与启蒙读物》等。 目录 序 本事篇 始信英雄亦有雌——秋瑾与《芝龛记》 秋瑾与谢道韫 秋瑾北京时期思想研究 《中国女报》中的“汉侠女儿”——秋瑾的国族论述与女性意识 延展篇 秋瑾早年行迹考辨——以《京报》相关史料为中心 一 关于秋瑾的出生地 二 关于秋瑾赴台时间 三 关于秋瑾入湘之年 晚清人眼中的秋瑾之死 一 舆论的抗争 二 大吏的被逐 三 良心的拷问 四 安葬的义举 五 告密的报应 六 文学的聚焦 秋瑾与贵林 秋瑾诗词集初期流传经过考述 一 何震与《秋瑾诗词》 二 陶成章、龚宝铨与《秋女士遗稿》 三 王时泽与《秋女烈士遗稿》 二十世纪秋瑾文学形象的演化 一 晚清报刊中的秋瑾冤狱 二 晚清:家庭革命的鼻祖 三 民初:从女学先进到革命先烈 四 1930年代:以“政治革命”收编“家庭革命” 五 1950-1980年代:从革命传统教育到尊重人性 六 余韵:作为女性的秋瑾 剩义篇 英雌秋瑾 我欲只手援祖国——说秋瑾的女杰情怀 晚清上海报刊中的秋瑾祖父遗闻 引用书目 序言 今年二三月间,趁着疫 情未了,闲居家中,整理了 迄今所写关于秋瑾的文章, 辑为一书。之所以有此操作 ,原本是为了回应几年前的 友情约稿。其实应该说,更 早以前,2007年,秋瑾的 侄孙秋经武先生已有过类似 的提议。而写作这篇自序的 此刻,上网检索,才发现老 先生竟已于2021年8月故去 。我的怠惰让我欠下了太多 此生无法偿还的人情债。 为了约稿而编书固然是 一个合适的理由,不过,无 论提议者还是写作者,对于 结集成书本当另有期待。秋 瑾既然是二十世纪中国最知 名的女性,对其三十三岁短 促一生的研究早已硕果累累 ,难以计数,应该也不缺少 我这一册小书的奉献。之所 以执意履约,还是自认进入 问题的角度与其他秋瑾研究 者有别。简而言之,我对于 秋瑾的考察,更多关注的是 她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潮 的关联。 显然,并不是每个研究 对象都经得起这样的观察与 分析。而秋瑾之足以成为话 题人物,实与其个性中的好 奇趋新、志向远大,甚至可 以说具有强烈的青史留名欲 望密不可分。由此造就了秋 瑾思想的与时俱进,人生犹 如一部传奇:从湖南时期擅 长词章的“才女”,到北京时 期接受男女平权启蒙的女学 先进,再到留日时期崇奉民 族革命的“英雌”,最终以组 织武装起义的光复军领袖而 被杀头。可以说,秋瑾的生 命历程,浓缩式地再现了近 代中国激荡的思潮演变,也 比一般闭锁闺中的女性拥有 了更广阔的社会牵动面。 而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 思潮的视野论述秋瑾,这一 构想在本书第二辑各篇有集 中体现。 坦白说,全书虽分三辑 ,但第二辑无疑是重头戏, 不仅多长文,也最近于本书 论旨。辑中第一篇《秋瑾早 年行迹考辨——以〈京报〉 相关史料为中心》实为最晚 出的论文,2021年10月写 完此篇,感觉有了新作,诸 文才有理由集合成编。而该 文尽管仍属生平考证,乃力 图确认秋瑾的出生地、赴台 与入湘之年,所涉时段也在 二十世纪之前,不过,思路 完全是从家族史展开,亦可 看出秋瑾祖父与父亲从幕僚 到地方官的仕进之路,这在 那个时代颇具普遍性。 接下来的《晚清人眼中 的秋瑾之死》反而很早成文 ,这是我写的第二篇关于秋 瑾的论述,也是影响最大的 一篇。只是,秋瑾并非本文 的主角,通篇讨论的是其 1907年7月15日被杀后引发 的种种社会反响。文中逐一 考论了民间报刊所代表的舆 论的独立性及对法制的呼唤 ,江苏士绅抵制浙江巡抚张 曾数调任背后的民间社团力 量,山阴县令李钟岳的自杀 透露出的官场分化,吴芝瑛 与徐自华冒险义葬秋瑾体现 的侠烈风尚,传为告密者的 胡道南难逃一死彰显的暗杀 威力,以及众多文学作品合 力构建的爱国女杰秋瑾被冤 杀的形象。凡此,都是有意 借助秋瑾一案,多角度地透 视晚清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 变化。我看秋瑾的特别观察 点也经由此文而确立。 随后的《秋瑾与贵林》 从标题可知,论文的重心显 然放在了满营军官贵林一边 。依据新见贵林在公祭秋瑾 大会上的演说词,本文力图 还原其攻击秋瑾反清革命的 传言,认为参祭本身已表明 贵林对秋瑾有起码的同情, 演说中也委婉表达了秋瑾罪 不至死一层意思。但我更看 重的还在贵林所具有的满族 维新人士的身份,“想分辨 的是,其间不只有‘革命’与‘ 反(对)革命’之争,也有‘ 立宪’与‘革命’之争;更细致 区分,则贵林代表的实为满 族内部期望自新的立宪派的 政治理念”。我希望能够辨 认埋没在历史深处的这些人 物的身影,以及他们的活动 与心事。 《秋瑾诗词集初期流传 经过考述》本是聚焦于最早 编印的三种秋瑾遗著,即 1907年何震所编《秋瑾诗 词》、1910年龚宝铨编刊 的《秋女士遗稿》,以及 1912年王时泽编印的《秋 女烈士遗稿》,主要讨论各 本的成书及编者情况,特别 关注三个文本之间的联系以 及秋瑾遗稿的来龙去脉。而 我的意图又在观照各本背后 隐含的社会思潮变迁,是即 本文结尾所概括的“三个印 本的递嬗传衍,不仅展示了 秋瑾感人的精神魅力,也见 证了时代思潮的演进,为无 政府主义、民族革命与共和 话语留下了历史的片影”。 排在本辑最后的《二十 世纪秋瑾文学形象的演化》 接近五万字,属于书中最长 的一篇。而论文的整体构思 在开篇已有揭示:晚清以来 ,“对秋瑾的言说本身已积 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足以 映现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 潮的更迭与演进态势”。本 文“将重心置于文学作品中 秋瑾形象的随时变异,借以 透视隐含其间的百年政治风 云与学术潮流”。以此,全 文从秋瑾之死起笔,主要划 分为晚清、民初、1930年 代、1950-1980年代以及 1990年代五个阶段,剖析 秋瑾如何从女界先觉,晋升 为革命先烈,并最终回归真 实的女性这一系列文学形象 变迁背后的社会意涵。 如果说,整个第二辑都 是在秋瑾之外做文章,那么 ,相对而言,第一辑各篇则 基本扣紧了秋瑾本人。不过 ,即便如此,在题目的设定 上,我还是有意横向拉开。 置于首篇的《始信英雄亦有 雌——秋瑾与〈芝龛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