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画像》是警察优秀作家付旭东最近十年精心创作的悬疑小说结晶,由十四个短篇小说组成。 小说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同时随叙述自然展开的情节也层层反转,令人大呼意外。这种悬疑的极端魅力诱惑,令人仿如置身于希区柯克的悬疑世界,惊呼连连,又能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付旭东,1971年生,摹拟画像专家,任职于武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著有《摹拟画像你我他》《与目击者沟通》,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短篇犯罪小说集。 目录 下山虎 慢一拍 画像 绿皮车 顺风船 下次再见 正中眉心 牛角刀 夜钓人 五封信 晌午 玫瑰色发卡 变焦 弄巧成拙 导语 知名画像专家、悬疑小说作者付旭东的最新悬疑力作《画像》以人性的深层开掘和思想的深度探索为叙事主题,有“欧·亨利的结尾”、“希区柯克式的悬念”、大卫·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小说从警察侦破视角来呈现案件真相和犯罪人性的复杂与多元。 精彩页 下山虎 整个上午,我都窝在实验室里。新作《与目击者沟通》即将杀青,我在做最后的校对。跟文字打交道是件辛苦事,以至于有人走进来我还浑然不觉。 “有件事想找你商量一下。”来人说,“电子物证室准备扩建。按上面的要求,实验室面积不得低于五百平方米。” 我当即一愣。回头看去,原来是我的上司,物证鉴定中心主任。他身材矮胖,脑袋和肩膀无缝对接。 “电子物证室扩建……”我有些不解,“这跟摹拟画像室有什么关系?” “现在已经进入互联互通时代,电子物证方面的检验任务呈直线上升,大有超过DNA的态势。实验室扩容,已经刻不容缓。”主任表情僵硬,“物证鉴定中心就这么三千平方米,一个实验室扩大就意味着另一个实验室要缩小……”说完,他左右看了看。 我终于有点明白了。“你的意思——摹拟画像室要缩小?”我问。 “准确地说,是裁撤。”主任生硬地说。 “简直是胡扯!”我起身说,“摹拟画像是刑事侦查最传统的技术手段,有多少案件正是依靠一张画像成功锁定嫌疑人的。”我指了指一旁的荣誉展柜,里面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奖牌和荣誉证章,“看看,它曾经创造过多少辉煌。”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咱们得面对现实。”主任反剪着双手,“我查了查,近两年直接靠画像的破案数为零,五年前是七,十年前是三十二,十五年前则是惊人的八十九。时代变了,老伙计!视频监控全覆盖之后.画像专业就没多大用处了。就像现在,只能做点理论研究之类的事情了。” “理论研究是刑事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据理力争,“侦查破案需要完备的技术支撑,这涵盖所有的专业,缺一不可。不要因为一时一事就夸大或者否定某个专业的作用。作为刑事技术部门的主管领导.你不应该这么短视。” “行了,行了,咱们就不要争论了。对摹拟画像专业和你个人,我是十分尊重的。”主任说,“这件事马上要上会了,日子不等人,希望你有个心理准备。” “我现在明确地告诉你:我不同意这个决定!”我不假思索地说。 主任挤出一丝笑意,无奈中夹杂着一丝讥讽。“老伙计,我是真心想帮你。可咱们中心这么多人.也得一碗水端平。给你透个信,今天这事不是我提出来的。刚才周局让我去了他的办公室,就裁撤画像室的事情征求了我的意见,我的观点跟你一模一样。只是……我没能让他改变主意。”他的语气突然变得舒缓.“不过,他让我通知你,要你马上跟古大打个电话——江岸刑侦大队的古大。” “什么意思?” “江岸刚刚发生一起命案。现场位于拆迁区,没有监控。嫌疑人在逃,侦查部门需要一张画像。”主任大有深意地看了我一眼,“再跟你透个信儿!周局说了,如果你把这个案子搞定了,也许他会重新考虑……不多说了。剩下的,你自己掂量着办。” 主任离开之后,我环顾四周——工作台上散落的木炭笔、老掉牙的榆木画架、贴着素描画像和嫌疑人照片的展墙、堆满人像资料的档案柜和柜子顶上的骷髅头……眼前的这些,承载着一个专业的从无到有;换个角度,也承载着一个人三十多年的奋斗。 半晌,我拨通了古大的电话。 我和古大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巷子往前走。两边早已人去楼空,地上尽是瓦砾、垃圾和肆意流淌的污水。 “以前,这里是全市最大的城中村——一共十六条巷子,最多的时候住了四五万人。”古大灵活地绕过障碍。他身手敏捷,具有一名基层侦查指挥员的务实和果敢。“去年年初开始拆迁,陆陆续续都搬走了,只剩下零散的几户。停水停电也不管用,这些人总有办法。” P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