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感性生活--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三部分导读(精)/精神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法)皮埃尔·马舍雷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该书是马舍雷的斯宾诺莎《伦理学》导读系列的第二分册,导读的内容是《伦理学》第三部分《论感情》。该分册对斯宾诺莎在“受感致动的情状的起源与自然(de origine et natura affectuum)”的公理、命题、证明、附释、绎理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从概念、推理、推论的体系中,还原了斯宾诺莎对人的感情的唯物主义理解。在马舍雷的解读中,斯宾诺莎所说的“感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的心理情绪。相反,“感情”的规律和万物的规律一样,是处在同一个顺序和联系之中的。“感情”在拉丁文中的表达是affectus,其原义即为“受感而动”或“受感致动”。普遍联系、相互保持交换关系的一切事物,都在相互关系中受到相互作用而“受感致动”。凡遇同向的力量,事物的运动就受推动而有加快的趋势;凡遇反向的力量,事物的运动就受抑制而有减慢的趋势。观念作为事物的观念,也同样以这一规则而动。身体受到来自外部身体/物体所施加的同向力量的作用,身体的观念也受到推动,而有“快乐”的情状;反之,身体的观念则受到抑制,而有“悲伤”的情状。马舍雷对这部分的解读尤为细致,“快乐”和“悲伤”的基础是身体的观念保持自身存在的“欲望”,“欲望”—“快乐”—“悲伤”,在“想象”作用机制之下同外部身体的观念发生复杂的致动性交换,可以显现为波动的情感、双向的情感,以及在“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中的复杂衍生情感(受感致动的情状),从而构成了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感情(激情)的现象学结构。
作者简介
皮埃尔·马舍雷(Pierre Macherey,1938— ),法国当代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研究专家、文学思想研究者。1938年2月17日出生于法国的贝尔福小镇。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的学生,现为法国北部里尔大学荣誉教授。著有:《读〈资本论〉》(和阿尔都塞、巴里巴尔、朗西埃等人合著)、《文学生产理论》、《黑格尔或斯宾诺莎》、《黑格尔和社会》、《文学在思考什么?》、《马克思1845》、《规范的主体》等。
目录
前言
“论受感致动的情状”部分的主题与谋篇布局
对受感致动的情状的理性观照(“论受感致动的情状”的标题与序言)
从被动情状激情到受感致动的情状
感性生活的组织方式
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定义和公设)
定义一和定义二
定义三
公设一和公设二
第一章 感性生活的自然基础和基本形式(命题一到命题十一)
1.心灵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命题一、命题二和命题三)
2.Conatus(努力)(命题四到命题八)
3.受感致动的基本情状(命题九、命题十和命题十一,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一、定义二和定义三)
a/欲望及其双重决定(命题九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一)
b/快乐和悲伤的对子(命题十、命题十一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二、定义三)
第二章 受感致动的次级情状表现和对象关系的形成(命题十二到命题二十)
1.爱与恨(命题十二和命题十三及其绎理和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六和定义七)
2.联系与转移的机制(命题十四和命题十五及其绎理和附释,命题十六,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八和定义九)
3.受感致动的情状的双向特征(命题十七及其附释)
4.受感致动的情状系统的时间性投射(命题十八及其两则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十二和定义十三,定义十四和定义十五,定义十六和定义十七,命题十九和命题二十)
第三章 受感致动机制在人际间的表现形态和受感致动的情状的模仿(命题二十一到命题三十四)
1.二元组情境与三元组情境(命题二十一和命题二十二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十八和定义十九,命题二十三及其附释和命题二十四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二十三和定义二十四)
2.指向他人的感情和指向自我的感情(命题二十五和命题二十六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二十一和定义二十二、定义二十五和定义二十六、定义二十八和定义二十九)
3.受感致动的情状的模仿(命题二十七及其附释、绎理一、绎理二、绎理三,以及绎理三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三十三和定义三十五)
4.他人注视之下的动作(命题二十八,命题二十九及其附释,命题三十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三十和定义三十一、定义四十三和定义四十四)
5.受感致动的情状模仿机制的讨回效果:为自己和为他人的欲望与被欲望、爱与被爱、恨与被恨(命题三十一及其绎理和附释,命题三十二及其附释,命题三十三和命题三十四)
第四章 感性冲突(命题三十五到命题四十七)
1.爱何以会转化为恨(命题三十五及其附释、命题三十六以及其绎理和附释、命题三十七和命题三十八,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三十二)
2.拒你所欲和欲你所拒(命题三十九及其附释,命题四十及其附释和绎理一与绎理二及绎理二附释,命题四十一及其附释,命题四十一绎理及其附释,命题四十二、命题四十三和命题四十四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三十四、定义三十六、定义三十七、定义三十八、定义三十九和定义四十二)
3.厌憎和迷恋(命题四十五、命题四十六、命题四十七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五和定义十一)
第五章 感性生活中的偶性和变动(命题四十八到命题五十七)
1.固着(命题四十八、命题四十九及附释)
2.预感(命题五十及其附释)
3.无常的喜怒哀乐(命题五十一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二十七、定义四十、定义四十一)
4.心灵的几种走锚情状(命题五十二及其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四、定义五、定义十和定义四十二)
5.忧虑与偏好(命题五十三及其绎理,命题五十四,命题五十五及其绎理、附释及该附释之绎理和附释,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二十五和定义二十六)
6.关于偶性的感性行为的推导以及对受感致动的被动情状的一般定义(命题五十六,受感致动的诸情状定义之定义四十五、定义四十六、定义四十七、定义四十八,以及受感致动的情状的总定义)
7.个体感性体验的差异性(命题五十七及其附释)
第六章 受感致动的主动情状(命题五十八和命题五十九)
主要受感致动的情状形态索引
《伦理学》第三部分纲要
代译后记:斯宾诺莎《伦理学》Affecn,s概念意涵锥指54()
序言
本卷是对《伦理学》第
三部分的阅读,是斯宾诺莎
《伦理学》系列导读①的第
二分册,本系列的第一分册
是对《伦理学》第五部分的
阅读,已于1994年出版。②
在本导读的第一分册的开篇
③,已经对这个导读计划、
其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作
了一些解释:读者可以去参
阅。在这里可以回顾一下,
我们对斯宾诺莎《伦理学》
作这一导读,意在为那些对
《伦理学》文本有兴趣——
不仅仅是对思想内容有兴趣
,思想内容是颇有阐释的余
地的——的读者提供一个解
读的引导:本导读的意图是
让斯宾诺莎所依循的推理的
阐述更易为人所把握,他的
这种推理是不能与它借以展
开并表现自身的那种演证的
部署体系(appareil
denaonstratif)相分离的。
出于基本方法论需要的规定
——这一规定要求在努力形
成解释之前先要确切完整地
认识文本——,这里首先要
逐字逐句地进入斯宾诺莎的
文本;切勿用阐述观念的方
式替换他的字句,仿佛这些
观念是存在于离开书写它们
的文本支持之外似的。这决
定了利用这里给出的导读的
方法:对导读的利用必须伴
随着对斯宾诺莎文本的不断
阅读,而对他的文本的阅读
要尽可能地读原文,也就是
说,读其文本的拉丁文原文
①,并在逐字逐句研究地理
解了原文的基础上对之作出
重译;万不可将这里给出的
导读当作这种直接阅读的替
代,相反,这里的导读恰恰
是以努力做到逐字逐句的直
接阅读为前提的。
由于这一系列导读以多
少有些随机的顺序发表出了
对《伦理学》各部分的专门
研究,故此,使《伦理学》
的连续部分的次序始终显得
不清。就此我不能再重复作
出解释,但要说明的是,《
伦理学》是由几个“部分
(parces)”而不是由几“卷
(libri)”组成全书的:借此编
排样式,斯宾诺莎当然是想
提请读者留意这项哲学事业
的总全的特征,即便这项哲
学事业是以连续的阶段推进
完成的,也从来没有偏离著
作标题所标明的主要目标,
这个主要目标就是将阐明实
践生活所必需的理性要素加
以集合汇总。由此来看,《
伦理学》的每个部分当然是
与它们共属的思辨的总体不
可分离,各部分在这个总体
中各就其位,若脱离了这个
总体,每个部分都将在很大
程度上失去其意义。对文本
的逐字逐句的阅读——这就
是《伦理学》的这个系列导
读所主张的阅读类型——切
勿忽视这种有机联系,以本
质上伦理性的关切——这是
一个贯彻始终的关切——为
出发点而进行的不同步骤的
反思,也正是由这种有机联
系而成了一个整体。话虽如
此,但毕竟,如何将他的方
法分解为即便不是绝对自动
地被把握也至少是易于被明
白领会的推理顺序,这一直
也是斯宾诺莎的一个关切:
显然也正是基于此一考虑,
全书的论述才以系列命题的
形式被呈现出来,这样便切
分了论述的渐进过程,以便
于使论述遵循共时性的和原
因性的必然性。这部著作前
后相继的各“部分”因而各自
覆盖着相对独立的探究领域
,它们在全书整体之中构成
了“整体的部分”,从各自特
有的角度共同映射出一个总
的系统。故此,我们能够联
系《伦理学》各部分的探究
领域来对它们分别进行认识
,只要做到如下这一点就可
以,即,勿忽视尤其适用于
全书通盘考量的积分整体性
把握方式,这种积分整体性
也是同全书的演证的部署体
系的工作执行——这种演证
的部署体系的工作执行过程
一以贯之地展示着这种积分
整体性——联系一体并纵贯
全书的。①
这里要研究的《伦理学
》第三部分正好位于贯穿于
整部著作的线索的中心。在
此前两部分的论述之中,斯
宾诺莎先是给出了对若干普
遍法则的阐述,只要事物的
自然总体地并在其各部分的
细节中都服从于原因性原则
,那些普遍法则就整全地决
定着事物的自然(第一部分“
论神”),接着由此推导出了
精神顺序所特有的工作规则
,因精神顺序所属的“是”的
种类不能化简为身体顺序所
特有的受决定机制,故有其
特殊的工作规则(第二部分“
论心灵”)。作为《伦理学》
第三部分理性考察之对象的
感性(感情)生活本身乃是这
种心灵建制的特殊方面,这
种心灵建制为形形色色的个
体存有——就其普遍形式而
论的个体存有,它们可以是
人,也可以不是人——设定
了基础:因此,在对伦理学
说进行阐明之前,《伦理学
》第三部分对一种真正的实
践理论所内含的要素作出了
界定。只有从这一部分出发
,才有可能使对特殊地规定
着——在个体方面和集体方
面规定着——人的状况的那
些样式加以推导成为可能(
第四部分“论奴役”),这一
推导进而又在关于实现解放
的步骤的推理考察中得到了
延续,那些使解放得以实现
的步骤也将使理智的理论机
能和感性的实践机能达成伦
理的综合(第五部分“论自由
”)。《伦理学》第三部分就
受感致动诸情状加以推理得
出的理论构成了一个关节,
此一关节将专门对普遍而论
的自然所进行的探究与对有
其特殊性方面的人类存有的
探究联系了起来:这一部分
因而使我们能够从理论的视
角过渡到实践的视角、从客
观的视角过渡到主观的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