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介绍了仿生超浸润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进展,相关基础界面浸润理论、界面黏附理论与相关液滴行为理论知识;详细介绍了在空气或水下环境中表现出特殊浸润性及黏附状态的自然界面、人造仿生智能界面;书中还展开介绍了超浸润微纳米界面的仿生制备方法、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及实际应用成果;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刺激响应超浸润智能界面、超浸润界面在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该领域当前的成果、挑战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仿生超浸润领域的发展情况和奥秘,本书注重可读性、趣味性、学术性的统一与融合。本书可供材料、化学化工、机械、生物科技等专业领域,尤其是仿生、表界面浸润与黏附、微纳米结构制备等研究领域的人员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仿生爱好者的科普读物。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仿生超浸润领域背景及发展简史 1.2 超浸润界面研究的意义 1.3 仿生超浸润界面名词解释 1.4 本书内容总括 课后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界面浸润基础理论 2.1 亲液性和疏液性的定义 2.2 超浸润 2.3 液滴与表面之间的浸润接触模型 2.3.1 杨氏模型 2.3.2 Wenzel模型 2.3.3 Cassie-Baxter模型 2.3.4 Transition模型 2.4 水-油-固三相体系中的浸润情形 2.5 接触角滞后现象 2.6 本章小结 课后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界面黏附基础理论与液滴行为 3.1 表面张力、润湿与黏附功 3.2 黏附理论 3.2.1 机械互锁理论 3.2.2 经典吸附理论 3.2.3 毛细-黏性附着模型、抽吸模型 3.2.4 静电理论、化学键理论 3.2.5 黏附理论小结 3.3 浸润性、黏附力与液滴行为的关系 3.4 微纳米结构上的液滴受力、行为 3.4.1 微纳米沟槽与毛细力 3.4.2 锥度结构与拉普拉斯压差 3.4.3 异质结构与表面能梯度 3.4.4 倒刺、斜角、凹角结构与黏滞力差 3.4.5 动能诱导液滴合并与定向移动 3.5 本章小结 课后习题 基础知识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第4章 界面浸润及黏附相关性能表征 4.1 静态接触角测量 4.2 液体界面张力测试 4.3 固体表面能测试 …… 第5章 自然界超浸润界面 第6章 超浸润界面的仿生制备技术 第7章 仿生超浸润材料及其应用 第8章 可切换浸润或黏附的智能响应界面 第9章 超浸润相关领域的新发展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