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熹忠德思想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欧阳辉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朱嘉忠德思想走出了唐宋五代时期“忠德的迷失”“社会的迷失"“价值的迷失"所构成的“意义的危机”的困境。他构建了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忠德思想文化价值体系,为人们安身立命、修已安人、进德修业提供了价值依据和思想资源。本书立足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大背景,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朱嘉忠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政治维度、道德维度、实践修养和当代价值作了深刻分析和全面阐述,系统性地挖掘和厘清了朱襄忠德思想。
作者简介
欧阳辉纯,男,1976年生,湖南永州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士,山东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现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贵阳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广西伦理学会理事、云南省道德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医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儒学和中国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厅级基金项目6项,在《孔子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齐鲁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目录
自序 身在凡而心在圣境
绪论
第一章 混乱与焦虑:朱熹之忠的历史时代
第一节 政治与道德秩序的混乱
一、政治失序
二、道德混乱
第二节 佛与道引起的文化焦虑
一、佛教挑战
二、道教泛滥
第三节 商品经济对人心的冲击
一、商品经济的繁荣
二、统治者私欲膨胀
第二章 理一分殊:朱熹之忠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天理是忠德的理论核心
一、天理
二、中庸
第二节 人性是忠德可能的基础
一、人性论析
二、天命之性
三、气质之性
第三章 政统之忠:朱熹之忠的政治维度
第一节 政统意涵
第二节 人君之忠
一、正心诚意
二、举贤任能
三、民为邦本
第三节 为臣之忠
一、以道事君
二、移俗教化
三、献身爱国
第四章 道统之忠:朱熹之忠的道德维度
第一节 道统意涵
第二节 做人之忠
一、克已为人
二、公而忘私
三、威武不屈
第三节 谋事之忠
一、持正不阿
二、扶危济困
三、尽职尽责
第五章 去私进德:朱熹之忠的修养实践
第一节 格物致知
一、格物
二、致知
第二节 居敬穷理
一、居敬
二、穷理
第六章 公忠:朱熹之忠的价值审视
第一节 公忠:朱熹忠德的政治价值审视
一、爱国主义
二、反腐倡廉
第二节 朱熹忠德思想的历史地位
结语 朱熹忠德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儒学
后记
序言
身在凡而心在圣境
我日常的生活除了读书
还是读书,云淡风轻,山光
无色。
最近看《明儒学案》,
读到第三十二卷《处士王心
斋先生艮》,为王艮的那种
好学的精神和自信所折服。
他在《乐学歌》中说:“人
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
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
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
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
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
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
是学,学是乐。呜呼!天下
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
,何如此乐?”这是王艮读
圣贤书,追孔颜乐处的绝妙
描写。
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王
重阳说:“离凡世者,非身
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
,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
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
而心在圣境矣。”(《重阳
立教十五论·离凡世》)这
样的“圣境”值得追求。我平
时读书,没有这样的体会,
只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
忘记一切,似乎达到一种“
圣境”的感觉。但是,当从
书本中走出来的时候,总还
是脱不了俗气。有时候觉得
生活很不容易,只想一心读
书,忘记生活,不要从书中
走出来。我很向往古代士人
在山林深处佛寺中点灯夜读
的那种妙境。但是这种想法
又是多么幼稚!人总是要生
活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中,因
此,读书写作或许就是我想
呈现的一种“存在感”吧!不
过,现在我终于还是有了自
己读书的乐园。儒家、释家
、道家或文学、历史、哲学
类的原著和二手材料,我都
比较喜欢阅读。只是我读原
著读得很慢,快不了。读快
了,没感觉。只有慢慢读,
慢慢品,才能有点体会。
我以前总觉自己智商太
低,读书十遍,不如别人读
一遍。后来发现历史上很多
人很勤奋,但是所取得的成
就也不是很大,我也就自我
安慰一番了。例如,明代前
期的吴与弼就是如此。他曾
经拜明代“三杨”之一的杨溥
为师。有一次,他读朱熹的
《伊洛渊源录》,说:“睹
道统一脉之传,不觉心醉。
”(《康斋文集·跋伊洛渊源
录》)从此,他不顾生活清
贫,发愤读书,刻苦奋斗。
不过,他尽管如此勤奋,但
从理学发展史上来看,他的
建树确实是不多,然而他在
宣传和解释程朱理学上却做
出了许多成绩。他的弟子陈
献章跟随他学习理学,其实
陈献章在知识上从吴与弼那
里学到的东西不多。陈献章
从吴与弼那里学到的最大收
获就是对理学的阅读热情。
吴与弼和弟子们共同劳动,
共同读书。《明儒学案·崇
仁学案一》说:“(吴与弼
)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
游者甚众。先生谓娄谅确实
,杨杰淳雅,周文勇迈。雨
中被蓑笠,负耒耜,与诸生
并耕,谈乾坤及坎离艮震兑
巽,于所耕之耒耜可见。归
则解犁,饭粝蔬豆共食。陈
白沙(陈献章——引者注)
自广来学。晨光才辨,先生
手自簸谷。白沙未起,先生
大声曰:‘秀才,若为懒惰
,即他日何从到伊川门下?
又何从到孟子门下?’”
吴与弼这种阅读热情,
影响了陈献章。所以说,他
理学成就不大,但是他读书
的执着精神却影响了一大批
弟子。除了陈献章之外,娄
谅、胡居仁、罗伦、周文等
人都出自吴与弼的门下。著
名的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还
从娄谅和陈白沙的弟子湛若
水问学。
其实很多的道理,我也
听说了,什么“勤奋出天才”
“只要肯努力总有收获”“勤
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
分收获”等之类的道理,我
也能明白。但是,在行动的
时候,往往还是做不好。遇
见不顺心的事情,总产生一
种失败感、挫折感,需要不
断读点古代经典来给自己打
打气。这大概就是人生的一
种修炼,也许这就是人们常
说的修身励志吧!
钱穆先生曾经说他读书
,“虽居乡僻,未尝一日废
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一
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
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
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
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
之矩矱,时切其向慕。”(
《宋明理学概述·序》)正
是因为钱穆先生有这样的心
态,才使他成为著名学术大
师。我现在仅有的不过是对
儒学的一点热情而已,至于
钱先生那种安身乐学的心态
,我还没有达到。不过,明
代程学颜的“自以此学不进
,背地号泣”(《明儒学案·
泰州学案一》)的阅读体验
我还是有的。
有时候想想自己走过的
路,其实浪费了许多时间,
因为在读研究生之前我总想
多方面体验生活。我兼职做
过几个月的实习记者,当过
两年高中英语教师,还担任
过几年镇政府公务员。居乡
僻不读书,只有抱怨;陷困
厄不读书,只有叹息;处名
利之中不动心,也做不到。
时间就是这样浪费的。有句
话说得好:行千里路不读书
,最终还是流浪汉。对我来
说,这简直就是“诛心之论”
。自从读了硕士博士破格晋
升教授之后,才真正体会到
读书的乐趣。所以,现在勉
强可以达到“身在凡而心在
圣境”的阅读心境了。
明代哲学家王艮说:“圣
人以道济天下,是至重者道
也;人能弘道,是至重者身
也。道重则身重,身重则道
重,故学也者,所以学为师
也,学为长也,学为君也。
以天地万物依于身,不以身
依于天地万物。”(《明儒
学案,泰州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