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数字社会治理(数字信用和数字规则)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唐斯斯//张延强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数字信用”与“数字规则”两个全新的维度探究数字社会发展与治理。其中,“数字信用”既是数字社会构建的重要基石也是数字社会治理的“软规则”,“数字规则”更多从法律法规层面思考如何加快构建数字社会发展的“硬约束”,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适用于我国发展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治理体系,给出数字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提升未来我国在全球数字空间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唐斯斯,博士、副研究员,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信息化规划与发展政策、智慧教育、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参与课题研究20余项,参与我国智慧城市领域、农业农村信息化、信息惠民、大数据等政策研究、文件起草和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多次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优秀研究成果奖。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多部,发表论文20多篇。
目录
第1章 缘起:“数字化”重塑社会形态
1.1 数字社会的进化
1.1.1 从狩猎社会到数字社会
1.1.2 信息社会的再认识:知识和效率
1.1.3 数字社会的再进化:数据和计算
1.1.4 数字社会的内涵:基于知识主义和技术主义维度
1.2 数字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
1.2.1 社会存在数字化
1.2.2 社会连接畅通化
1.2.3 智能计算泛在化
1.2.4 组织结构扁平化
1.2.5 权力机制重构化
1.2.6 数字风险复杂化
1.3 新视角下数字社会构建的基本要素
1.3.1 数据要素成为数字社会的新生产要素
1.3.2 数字身份成为数字社会的新逻辑起点
1.3.3 数字技术成为数字社会的新动力引擎
1.3.4 数字信用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构建基石
1.3.5 数字规则成为数字社会的新治理基准
上篇 数字信用——数字社会构建的新基石与“软规则”
第2章 认知:什么是数字信用?
2.1 信任是维系人类文明社会的基因
2.1.1 信任理论——数字信用的理论基础
2.1.2 人类文明形态发展下的信任关系演变
2.1.3 数字信任关系的形成
2.1.4 从数字信任到数字信用
2.2 数字信用的形成动因
2.2.1 根本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传统信任关系失灵与新信任关系缺位叠加
2.2.2 直接动因:数字社会形态下新信任机制构建需求迫切
2.3 数字信用的本质内涵
2.3.1 数字信用的界定
2.3.2 数字信用的主要特性
2.4 数字信用的构建逻辑(以数建信、以数增信、以数治信)
2.4.1 数字信用演进过程
2.4.2 数字信用构建“三部曲”
第3章 基石:基于数字信用的典型应用场景
3.1 中国语境下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3.1.1 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与内容构成
3.1.2 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的治理属性
3.1.3 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3.1.4 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3.2 数字信用精准描绘信用画像
3.2.1 自然人(个人)信用画像
3.2.2 市场主体(企业)信用画像
3.2.3 政府部门信用画像
3.3 数字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3.3.1 数字信用是社会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3.3.2 数字信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3.3.3 数字信用经济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3.4 数字信用促进数字经济升级
3.4.1 以数字信用构建数字交易诚信环境
3.4.2 以数字信用加速数据要素交易流通
3.4.3 数字信用为数字经济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3.5 数字信用赋能城市治理创新
3.5.1 以数字信用优化城市公共产品供给
3.5.2 以数字信用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创新
3.5.3 以数字信用提升城市风险防范能力
第4章 治理:基于数字信用的社会治理新探索
4.1 新型数字信任架构助推社会善治
4.1.1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4.1.2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理念由刚性管制向柔性服务转变
4.1.3 数字信任推动社会治理空间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
4.2 数字信用赋予数字资产新范式
4.2.1 数字货币的信用传承
4.2.2 数字资产的基础设施——区块链
4.2.3 数字资产交易的原理
4.2.4 数字收藏品的兴起
4.3 数字信用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
4.3.1 以数字信用平台提升政府规制能力
4.3.2 数字信任提升政府数字治理合法化
4.3.3 以数字信用驱动政府业务模式创新
4.3.4 以数字信用机制加速政府数字化转型
4.4 以数字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4.4.1 基于数字信用的全链条监管
4.4.2 基于数字信用的分级分类监管
4.4.3 基于数字信用的精准监管
4.4.4 基于数字信用的联合监管
下篇 数字规则——数字社会治理的新基准与“硬约束”
第5章 变革:数字规则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5.1 什么是数字规则
5.1.1 数字规则的概念
5.1.2 数字规则的特征
5.1.3 数字规则的形式
5.2 新发展需要与旧规则体系的冲突
5.2.1 社会数字化与个人利益的冲突
5.2.2 数字价值化与社会公正的冲突
5.2.3 数据流动化与数字安全的冲突
5.3 新规则体系构建需要直面的问题
5.3.1 个人信息保护难问题
5.3.2 数据交易难问题
5.3.3 数字市场失灵问题
5.3.4 政务数据共享难
5.4 数字规则体系的建构逻辑
5.4.1 数字“三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基石
5.4.2 良好数字生态: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目标
5.4.3 数字行为规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的内核
第6章 探路:全球数字规则体系构建初探
6.1 各国围绕数字治理加快建章立制
6.1.1 从法律层面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
6.1.2 数据流通交易
序言
在快速迭代的数字科技
驱动下,人类正以前所未有
的速度和整齐划一的步伐迈
入万物互联的数字社会。数
字社会是从原子世界向比特
世界发展的新阶段,数据无
处不在、网络无处不在、计
算无处不在、软件无处不在
和连接无处不在成为常态。
在新的社会形态下,人类社
会在实体物理空间的大多数
行为以“数据”的形式在信息
网络空间中体现出来,社会
环境将由传统的单一物质体
向“物质体+数据体”形态转
变。治理主体、治理对象、
治理环境、治理手段等的颠
覆性变化,必然驱使社会治
理模式面临深刻的数字化重
塑,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
“数治”新时代。本书以数字
社会中数字身份(人的数字
化)和数字资产(物的数字
化)为治理对象,全面探讨
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
策略和挑战,探讨了各行业
、各领域及社会整体的治理
模式,提出从数字信用和数
字规则两个方面构建数字社
会治理中的“软规则”和“硬
约束”,实现对传统治理模
式的变革和创新。
本书写作的初衷是希望
以笔者的文字笔触为“窗口”
观察分析某些数字社会存在
的特殊问题(如算法决策操
纵、直播带货乱象、短视频
监管难等)、特定现象(如
信息茧房、数字黑洞、数字
鸿沟等),并结合笔者多年
工作实践经验探索性提出一
些兼具实用性与适用性的数
字社会治理思路策略。数字
社会治理涉及领域多、范围
广,体系庞杂、内容丰富。
单一视角下的数字社会治理
在治理思路、治理策略、治
理路径等方面难免有所局限
甚至偏颇,这也是本书基于
“数字信用”与“数字规则”双
维度思考数字社会治理的主
要考量之一,试图通过“数
字信用+数字规则”达到“1
+1>2”的叠加治理效应。
数字信用与数字规则是
数字社会治理的“一体两面”
。其中,数字信用是数字社
会构建的新基石与“软规则”
,数字规则是数字社会治理
的新基准与“硬约束”。数字
信用与数字规则本身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从严格意义
上讲,数字信用制度也属于
广义的数字规则体系,但两
者在社会治理中的侧重点各
有差异,前者突出信用手段
所带来的内在规范与引导,
后者强调规范性制度所形成
的强制性约束与规治。在数
字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二
者共同发挥作用,相互助力
、彼此融通。
数字信用是非规范性规
则向规范性规则的一种过渡
,是对规范性数字规则的补
充。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信
用的工具属性与功能作用发
生了极大变化,在社会治理
、公共服务、行政监管等场
景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承担着更加多元的工具属
性,日益丰富的工具属性及
信用功能使得信用在推动数
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数
字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数字
可信社会、破解数字社会治
理困境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
显。数字信用作为信用发展
到数字社会高级阶段的新形
态、新升级,其所具有的“
可积累性”“低成本性”“高虚
拟性”“可计算性”“去中心化
”“多场景性”“强关联性”等
特性赋予了其更强大、更多
元、更智能的治理功能。与
此同时,信用作为一种介于
道德伦理、公约良俗柔性治
理手段与法律制度刚性规治
手段间的社会治理工具,经
由契约精神、诚信治理和道
德氛围培育三重努力共同构
建起数字可信社会的“生命
向度”,已经成为数字社会
形态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再
构、破解旧制度失灵与新制
度缺位交织所形成的社会治
理困境的新型治理工具。
具有强制约束性的数字
规则被认为是数字社会治理
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手段。加
快数字规则体系构建已成为
全球共识,不只单个主权国
家需要一套适用于自身发展
需求的数字规则体系,整个
人类“地球村”同样有着迫切
的规则需求以应对全新数字
社会形态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
提出数字规则的概念,明确
数字规则的重要战略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进一步指出,要“坚持放
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
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
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目前我国数字规则体系构建
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口与理论
缺口。鉴于此,笔者立足当
前国内数字社会治理难点和
国际国内数字主权竞争焦点
等多个维度,提出以数字公
权、数字人权和数字产权的
数字“三权”为框架基础,加
快构建涵盖数字安全保护、
数字开放共享、数字资产交
易、数据跨境流动和数字竞
争秩序五大子内容的数字规
则体系。本书希望在制定与
数据要素、数字技术相适应
的具有法律效力支持的规则
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
于数字规则与数字信用融通
的数字社会治理新范式、新
机制,进而为各行业、各领
域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治
理流程和更高效的执行机制

数字社会治理作为数字
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通过
协作、创新和行动来达成治
理共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
,加之数字社会治理领域的
研究仍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
化之中,本书只是笔者对于
数字信用和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