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以文明互鉴为指导原则,对当代西方文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为中西之间的即时平等学术对话寻求支撑。全书有选择地呈现了西方近30年的重要前沿文论,并进行了具有批判性和学理性的阐释。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展现了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分支——批判理论的发展动向和代表性理论,下卷从“伦理转向”“实证主义转向”“后人类转向”三个方向,呈现了西方文论近30年的主要变革。本书既注重“新”,致力于呈现和阐释西方当代文论的新发展,更新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的理论话语;也注重“融”,致力于对当代西方文论进行跨学科审视和探究,也致力于通过中国视角、中国经验、中国学术话语来批判性地转化和融合其中的优秀部分,并以之来分析文学文本和文化现实。 本书不仅适合文艺理论和美学等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和爱好者阅读,并且由于当代文论的跨学科性质,也适合哲学、艺术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朱国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联聘教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并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兼任《文艺理论研究》主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著有《文学与权力:文学合法性的批判性考察》《乌合的思想》《权力的文化逻辑:布迪厄的社会学诗学》等,论文论著多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上 序 第一编 批判理论的新面向(上) 导论 后理论时代的批判理论新进展 第一章 文学场的逻辑:布迪厄的文学观 第一节 文学场的起源 第二节 文学场的结构 第三节 对反思性文学社会学的反思 第二章 基于“非美学”的突破与转向:巴迪欧的艺术哲学 引言 第一节 事件与真理:巴迪欧的哲学原理 第二节 “非美学”:艺术作为哲学的条件 第三节 一种新的艺术哲学:“在世界中”的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朗西埃平等主义美学 引言 第一节 从政治到美学 第二节 书写的政治 第三节 影像的命运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奈格里的诸众-艺术论 引言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与斯宾诺莎的再解读 第二节 帝国与诸众,生命权力与生命力量 第三节 生命的主体化与共同财富 第四节 帝国时代的诸众与艺术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编 批判理论的新面向(下) 第三编 专题:批判理论中的事件向度 下 第一编 西方文论的伦理转向 第二编 西方文论的实证主义转向 第三编 西方文论的后人类转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