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两篇,上篇伤寒论,下篇杂病,对原著做了详细的注解以及提示,校勘,选注等,以帮助中医医师和中西医结合医师及中医药爱好者学习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本书内容翔实,知识面广,学术性专,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黄福忠,男,生于1946年2月,汉族,四川省荣县人。主任中医师,自贡市首届名中医,中华中医学会授予全国名医。先后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张仲景国医大学研究生结业,进修于重庆市中医研究院(所)。曾任内江地区卫生学校、内江地区中医学校、荣县卫生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荣县老年大学中医教师,荣县卫生局《荣县卫生志》副总编辑,先后任荣县中医院住院部负责人、医务干事、门诊部主任、主任中医师、自贡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荣县医学会中医学组组长、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委会第五届全国、国际委员,兼任《临床医学荟萃》丛书编委会编委、华西肝病研究所研究员、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等职。 目录 绪论 上篇 伤寒论部分 《伤寒杂病论·序》注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 下篇 杂病部分 概论 《金匮要略方论·序》注释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治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学派纷呈。劳动 人民,与病作斗,经验总结 ,升为理论。理论独特,经 验丰富,综合复杂,医学科 学。民族繁衍,功不可没, 生命科学,组成部分。国之 精粹,生命力强,文化遗产 ,宝贵财富。跃居世界,传 统医学,主导地位,引领潮 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 发展中医,人类得福。 余自少年,酷爱医学, 立志学医,为民除疴。拜师 学艺,启蒙入门;中医专业 ,系统学习。进修深造,名 师指点;参观考察,同道切 磋。熟读经典,旁参诸家; 勤于临证,医技求精。从医 执教,教学相长,坚持临床 ,学验俱增。读书有悟,爱 笔以志;临证有效,验案妥 存。重危病人,精心救治; 疑难杂症,专病以攻。长年 积存,教案八本,医案医话 ,三十余册。撰写论文,一 百余篇,参会交流,足迹国 内,刊物发表,乃至国外。 中医兴亡,匹夫有责, 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年逾 古稀,当有所思,老有所为 ,无愧于民。岐黄生涯,六 十余载,勤学深钻,两鬓白 发。矢志从医,终身不悔, 鞠躬尽瘁,解除民忧。白天 应诊,应接无暇,挑灯苦读 ,深夜笔耕。博采精义,融 入新知,结合临证,抒发己 见。携其子孙,通力协作, 整理旧稿,撰写新篇。中医 治病,辨证论治,经方严谨 ,疗效显著。同病异治,异 病同治,古为今用,推陈出 新。将《伤寒杂病论》,词 注释义,辑成此书,取名《 伤寒杂病论注释》,传之于 世,启迪后学,继承发扬, 贵在创新。弘扬医学,繁荣 学术,杏林之春,百花绽放 。 鉴于笔者,才疏学浅, 错漏难免,企盼斧正。 黄福忠 2007年8月初稿 2021年12月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