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英译原理研究 |
分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作者 | 蔡新乐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提出应建构出适应历史需要的儒学翻译学,将中华文化思想精华运用于翻译研究之中,推动翻译研究走出后现代虚无主义的困境,最终建立起新的“跨文化的人的构成”的理论系统,以促使翻译研究的理论建构走向“中国化”道路。并以此为思想导向,致力于儒家思想的方法论的探索及其在《论语》英译之中的系统性运用。 作者简介 蔡新乐,河南唐河人,1964年生,中山大学博士,现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曾任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第一学术带头人,翻译理论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一级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家学会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理事;《广译》(南京大学与台湾政治大学合办)联合主编;国家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儒家翻译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节 思路的可行性:“求放心”的意义 第二节 翻译研究的处境及其问题 第三节 儒家翻译学的趋向及其任务 第四节 儒家思想的负载词、关键词和核心词与本书的研究重心 第五节 “中国译论”的建构与儒家翻译学的内德打造:尼采的“透视主义”与儒家的“感通” 第六节 安乐哲的“中庸”focusing the familiar的“透视主义”问题 第七节 “中庸”之导向、《论语》英译原理研究与本书的探索课题 第二章 “心”丢了以后:《论语》中“一以贯之”的今译和英译问题初探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一贯之道”:传统疏解中的“心与理”与现代疏解中“心”的缺席和“理性”的登场 第三节 今译的问题:没有“心”的“思想”与只见“理性”的“学说”、“原理” 第四节 英译之中的“一贯之道”:“原理”的霸权与“线索”的暴敛 第五节 英文亦需之“心道”:“一以贯之”之三重意蕴及其仁化循环和自我回归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思之心”英译的原理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儒家之“思”的意义 第三节 三种“常识”之于儒家思想的(跨文化)传译 第四节 “心”的传译需要“极其原理” 第五节 “诗教”与英译之“心” 第六节 本章小结:跨文化交流需走上心心相印的“恕道” 第四章 求放心以成中庸的英译:以“民鲜(能)久矣”为个案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无中庸,何以得儒家思想之正解及其外译之进路? 第二节 今译的不通与混乱及其出路:峻极于天的追求与熊十力的中庸观 第三节 英译的问题与“中庸”的外传的支点 第四节 《中庸》表达英译解决方案:求放心,道家与儒家的比较及莎士比亚与海德格尔的启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从“绘事后素”的理解看〈论语》英译的方法论问题——与鄢秀、郑培凯商権 第六章 《论语》之中“仁”的英汉译解原理简论 第七章 儒家的“回环道路”与〈论语·学而》章的今译和英译 第八章 “圣人气象”如何再现?——论〈论语》的“心源”导向的跨文化英译 第九章 夫子“作与不作”的历史意义与跨文化英译原理研究 第十章 “闻一知二”的子贡跨文化英译形象的原理初探 第十一章 子路的“知与不知”三层意蕴的中庸之道跨文化译解初探 第十二章 中庸解〈论语〉及其跨文化问题:以“两端”为例 第十三章 〈论语〉英译要求中庸的回归:以“异端”的处理为例 第十四章 〈论语〉英汉译“天”与“德”的缺席:中庸解“子以四教” 第十五章 结论 附录 认识论的侵入与“道”、“德”的失守:许渊冲英译《论语》问题之管见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本书提出应建构出适应 历史需要的儒学翻译学,将 中华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源运 用于翻译研究之中,推动翻 译研究走出后现代虚无主义 的困境,最终建立起新的“ 跨文化的人的构成”的理论 系统,以促使翻译研究的理 论建构走向“中国化”道路。 以此为思想导向,本书 主要致力于儒家思想的方法 论的探索及其在《论语》英 译之中系统性的运用。笔者 经过详尽的考察和分析指出 ,尽管朱熹早就提出,中庸 之道乃儒家“道统”之所寄, 但即使他本人在其“集解”之 中也并没有突出加以运用, 而在现代有关思想在今译和 英译之中亦没有发挥应有的 作用,故而,儒家“为己之 学”所要求的对人的打造的“ 德”,往往被外化为“道德” ,恰与夫子之追求截然相反 。如此,重振“合外内之道 也,故时措之宜也”(《礼 记·中庸》)的中庸哲思, 也就有必要将之引入译论建 构,确定其方法论地位并以 之为导引,才可跨文化再现 儒家经典之真。 因而,“以儒解儒”不仅 是语内解释更是语际译解的 主要的时代课题,而需要大 力倡导和进一步落实。而本 书通过学理分析、相应的例 证的讨论、研判以及对《论 语》有关论断的重译,高屋 建瓴,试图揭示出有关方法 论的运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 本书收录论文13篇,加 上“绪论”和附录的批评文字 ,一共收录15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