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杨甲六经图整理与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乔辉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古人图书并重,有“左图右书”之制。六经自汉唐以来多有图释,至宋而兴,宋人杨甲在历史上首次以图释全部六经,作《六经图》。此书是六经图文献的开山之作,作为六经图撰作的范本,在编撰体例、撰作内容等方面有竿路蓝缕之功,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杨甲《六经图)整理与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明清六经图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本书作为六经图文献研究的起点,对于其后的六经图文献的整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成果填补了目前学界关于经图文献研究的空白。 作者简介 乔辉,山东济宁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经图文献、古文献学史。主持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在《人文论丛》《江海学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历代三礼图文献考索》(中华书局》等三部。成果多次获得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西安市哲社优秀成果奖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杨甲生平及《六经图》版本、撰述体例 第一节 杨甲生平及《六经图》版本说略 第二节 《六经图》撰述体例 第二章 “周易图”“尚书图”“诗经图”内容考证 第一节 《大易象数钩深图》内容考 第二节 《尚书轨范撮要图》内容考 第三节 《毛诗正变指南图》内容考 第三章 “周礼图”“礼记图”“春秋图”内容考证 第一节 《周礼文物大全图》内容考 第二节 《礼记制度示掌图》内容考 第三节 《春秋笔削发微图》内容考 第四章 杨甲《六经图》版本比勘 第一节 杨甲《六经图》“四库本”与“吴本”比勘 第二节 杨甲《六经图》“尚书图”与明清六经图“尚书图比勘 第三节 杨甲《六经图》“诗经图”与明清六经图“诗经图”比勘 第四节 杨甲《六经图》“礼图”与明清六经图“礼图”比勘 第五章 杨甲《六经图》的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序言 “六经”之名,始于《庄 子·天运》,包括《诗》《 书》《礼》《乐》《易》《 春秋》,经秦火后,《乐》 不传,《礼》存《周礼》《 仪礼》,后人亦称《诗》《 书》《周礼》《仪礼》《易 》《春秋》为“六经”。经解 之名始于戴圣,历考“六经” 并无以“经”字作书名解者。 六经乃儒家之要籍,经学之 源头,其中《诗》以道志, 《书》以道事,《礼》以道 行,《乐》以道和,《易》 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 分,六经之旨亦如《春秋繁 露》卷一《玉杯》言:“《 诗》《书》序其志,《礼》 《乐》纯其美,《易》《春 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 各有所长。《诗》道志,故 长于质;《礼》制节,故长 于文;《乐》咏德,故长于 风;《书》著功,故长于事 ;《易》本天地,故长于数 ;《春秋》正是非,故长于 治人。”六经内容包罗万象 ,所涉象数、名物、制度、 礼义、仪节、地理沿革等, 历代学者皆有著述,先秦以 迄明清,相关六经文献有万 余种,至清代,六经之学已 臻极盛。研治六经之法亦有 数端,以图解经乃其一端。 因时代悬隔,制度难解,器 物难明,汉魏以来,以图释 经遂为解读六经之法,与文 字之注释相辅相成,可谓凡 书所不能言者,非图无以彰 其形,图所不能画者,亦非 书无以尽其意,尤以烦碎之 仪文,如再得图以实之,使 读者按图以求其说,似更简 易省力。是书之与图,譬诸 经纬,不可偏废也。故古人 言经图是治六艺之津梁,穷 经之指南。 古人以图书并称,古人 著述,有“左图右书”之制, 夫六经自汉唐以来多有谱图 ,六经之图多见载于史籍, 如《后汉书·王景传》载有 《禹贡图》,《七录》卷三 载有《毛诗图》,《隋书· 经籍志》言郑玄、阮谌撰《 三礼图》九卷,唐裴孝源《 贞观公私画史》载有无名氏 《禹贡图》二卷等等。考六 经之有图,肇端于汉代,马 王堆汉墓出土有汉初《丧服 图》,清朱彝尊《经义考》 辑录东汉以来,谱图之著述 ,凡有九十八种之多。后经 图发展于魏晋隋唐,至宋代 大兴。宋代为经学变古时代 ,受“疑经辨伪”之风影响, “六经”之图作多而精,其类 以“总图”和“别图”而分,既 有垂范后世之作(即“范本” ),如聂崇义《三礼图集注 》、杨甲《六经图》等,亦 有典范之别图影响后世,《 诗》图之作如马和之《诗经 图》,《书》图之作如程大 昌《禹贡山川地理图》,《 礼》图之作如杨复《仪礼图 》,《易》图之作如刘牧《 易数钩隐图》,《春秋》图 之作如税安礼《春秋列国图 说》等。其中,杨甲在历史 上首次以图释全部六经,汇 辑而成《六经图》(简称“ 杨图”),是书成为后世学 者编撰六经图之范本,于经 图史而言,杨甲有筚路蓝缕 之功。有关杨图之撰作,《 四库全书总目》言杨图编于 绍兴年间(1131~1162) ,未刻板,只勒石于昌州郡 学。乾道元年(1165), 吴翚飞、毛邦翰等人编辑增 补杨图并刻板流传于世,后 又经叶仲堪重补刊。其后元 明清三代学者皆本其图而新 撰《五经图》《六经图》《 七经图》《九经图》等十余 种,另日本学者松本愚山《 五经图汇》〔早稻田大学藏 天明五年(1785)和刻本 〕亦以杨图为祖本,其影响 力可见一斑。 一 宋郑樵《通志·图谱略·索 象篇》云:“图,经也。书 ,纬也。……古之学者为学 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 ,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故 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 举而措之,如执左符。”明 王应电《周礼图说》曰:“ 古称左图右书,凡书所不能 言者,非图无以彰其形,图 所不能画者,亦非书无以尽 其意,此古人所以不偏废也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春秋舆图》言:“古称左图 右史,惟春秋列国,尤不可 不图。亦惟春秋列国尤难图 ,以其强兼弱削,大小无定 形,不可画定分封时疆界为 某国;又犬牙相错,棼如乱 丝,有以今之一县而四国错 壤者。”盖图书并重,相资 为用,自古而然。六经图具 有“图像”之特质,观之则一 目了然,用之则文意涣然冰 释。据《四库全书》《续修 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 》《丛书集成续编》《丛书 集成三编》《二十四史》《 经义考》等记载,宋之前六 经总图较少,别图较多,举 例如下。 (1)《周易》图类:( 晋)郭璞《易斗图》一卷( 佚)、《易八卦命录斗内图 》一卷(佚),(晋)袁宏 《周易谱》一卷(佚),( 晋)沈熊《周易略谱》一卷 (佚),(梁)《周易新图 》一卷(佚,撰者不详), (梁)薛景和《周易普玄图 》八卷,(唐)成玄英《周 易穷寂图》五卷(佚),( 唐)释一行《大衍玄图》一 卷(佚),(唐)吕子《吕 子易说》(无卷数,存)。 (2)《尚书》图类:( 汉)王恽《汉禹贡图》一卷 (佚),(晋)裴秀《禹贡 地域图》十八篇(佚),( 晋)顾恺之《夏禹治水图》 一卷(佚),(唐)无名氏 《禹贡图》二卷(佚),( 唐)文宗皇帝《尚书君臣事 迹图》(佚),(唐)宋璟 《无逸图》一卷(佚)。 (3)《诗经》图类:( 汉)刘褒《北风图》一卷( 佚),(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