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法系(精)/法律文明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何勤华//江小夏//袁也//孔晶//钱泳宏等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对法系、中华法系的概念界定入手,论述了中华法系的起源、内涵、特点,中华法系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华法系的成员国法律的发展,中华法系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华法系的衰亡及历史地位。第一章阐述了中华法系的法哲学、法律学术、律学家和律学教育;第二章从法律形式和法律制度两个角度梳理了中华法系之母国法——自隋唐至明清的古代中国法;第三章主要对中华法系的三个主要成员国——日本、朝鲜、越南的法和法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与母国法的关系进行论述;第四章详析了中华法系的解体,一方面从总体视角界定了中华法系解体的时限,并分析了解体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从时间维度梳理了中华法系在母国及其各成员国解体的整个过程;余论部分论述了中华法系的历史遗产,提出这些历史遗产对当代中国乃至亚洲各国法律与法学的发展,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作者简介 何勤华,1955年3月生,华东政法大学前校长,教授,法学博士。兼任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1月考入华东政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于1984年12月毕业,留本校法制史教研室任教。1992年10月起,作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的称号。 著有《西方法学史纲》《20世纪日本法学》《中国法学史》《法律文化史谭》等多部作品,在法学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华法系之法哲学、法律学术、律学家和律学教育 第一节 法哲学 第二节 法律学术 第三节 律学家 第四节 律学教育 第二章 中华法系之母国法 第三章 中华法系之成员国法 第一节 日本法 第二节 朝鲜法 第三节 越南法 第四章 中华法系的解体 余论 中华法系的历史遗产 附录 中华法系研究文献 索引 序言 中华法系,与印度法系 、伊斯兰法系、英美法系和 大陆法系并列,是世界上延 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 的法律体系之一,在人类法 律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中华法系是什么时候 形成的?其形成的历史文化 条件是什么?其兴盛、发展 、演变及衰亡的过程怎样? 它的法哲学、法律学术、律 学家、律学教育的状况如何 ?它的法律形式、法律制度 包括哪些内容?其特点与风 格是什么?它对近现代中国 以及日本、韩国、越南等东 亚国家法律的影响如何?这 些,就是“法律文明史”之第 7卷《中华法系》所要详细 讨论的问题。 一、概述 在我国,关于中华法系 的研究,从19世纪末20世 纪初叶就开始了。 (一)清末民初对中华 法系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最早提出中华 法系的是攻法子。1884年 ,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穗积 陈重教授(1855-1926)提 出了世界五大“法族”(legal family)的学说,将世界各 国的法律制度,分为五大家 族,即印度法族、支那法族 、回回法族、英国法族和罗 马法族。这里,支那法族就 是中华法系。1903年1月28 日出版的《政法学报》(癸 卯年第2期),刊登了攻法 子所著“世界五大法系比较 论”一文。在该文中,攻法 子依据穗积陈重的研究成果 ,在对世界五大法系(法族 )的形成、历史沿革、主要 内容、基本特征以及其影响 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的同 时,对中华法系也做了初步 的阐述。 1904年,维新巨子梁启 超(1873-1929),在“中国 法理学发达史论”一文中, 进一步对中华法系的概念以 及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地位做 了论述,他指出:“近世法 学者称世界四法系,而吾国 与居一焉。其余诸法系,或 发生蚤于我,而久已中绝; 或今方盛行,而导源甚近。 然则我之法系,其最足以自 豪于世界也。夫深山大泽, 龙蛇生焉,我以数万万神圣 之国民,建数千年绵延之帝 国,其能有独立伟大之法系 ,宜也。” 之后,我国的各种法学 刊物,开始陆续刊登关于中 华法系的研究文章。如卢复 的“中国法系论”(载《法政 学报》1918年第1卷第1期 ),孟之英的“五大法系比 较观”(载《政法月刊》 1923年第3卷第1期),高 维潜的“建设一个中国法系” (载《法学季刊》1926年 第2卷第8期),薛祀光的“ 中国法系的特征及其将来” (载《社会科学论丛月刊》 1929年第1卷第4期),等 等。 从上述成果来看,清末 民初对中华法系问题的探讨 ,主要集中在对中华法系概 念的认识(通过比较世界上 五大法系之异同,强调中华 法系的源远流长),中华法 系具有哪些特点,以及中华 法系如何摆脱消亡的命运而 走向新生等方面。 (二)20世纪30年代以 后对中华法系的研究 进入20世纪30年代,关 于中华法系研究的论著进一 步增多,发表了如李次山的 “世界法系中的中华法系”( 载《法学丛刊》1930年第1 卷第4期),马存坤的“建树 新中华法系”(载《法律评 论》1930年第7卷第39期) ,焦易堂的“新中国法系与 世界大同”(载《法学季刊 》1930年第1卷第1期), 丁元普的“中华法系成立之 经过及其将来”(载《现代 法学》1931年第1卷第4-5期 ),王汝琪的“中华法系之 复兴”(载《复兴月刊》 1933年第1卷第10期),刘 哲的“受中华法系支配的日 本中古民刑事法”(载《法 学丛刊》1933年第2卷第4 期),居正的“中国法系之 重新建立”(载《中华法学 杂志》1944年第3卷第1期 ),张天权的“论中华法系” (载《中华法学杂志》 1945年第4卷第8期),曹 德成的“中国法系研究发微 ——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载《中华法学杂志》1948 年第7卷第4期),等等。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丁 元普、程树德、蒋澧泉、陈 顾远、居正、杨鸿烈等人的 成果尤为重要。1931年, 丁元普在“中华法系成立之 经过及其将来”一文中,提 出了中华法系的问题“要之 ,吾中华法系传统之精神, 固由于礼刑一致之观念,而 其进化之途径,实由宗法而 扩大为国法,……而我国之 刑法,独臻发达,与罗马式 之法典,注重于民法,各有 其历史与环境之关系,正不 足为诟病了。”1934年,《 法律评论》第19期发表了程 树德的文章:“论中国法系” ,强调指出:“法系之盛衰 ,与国家之强弱或正比例。 中国国运不振,故法系随着 而微,非必其法系之果不善 也”。 …… 本卷的导论,主要阐述 什么是法系,什么是中华法 系,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 ,它的内容与特点,中华法 系的解体,以及其后的社会 背景与历史原因。 第一章是对中华法系的 法哲学(法学观、法律思想 )的系统梳理。同时对中华 法系的法律学术即律学(在 日本称“明法道”)、律学家 (法律学家、律家、法学家 ,在日本称“明法博士”)和 律学教育(明法科)的系统 阐述。由于朝鲜和越南在这 个领域的资料很难收集到, 所以本章仅就中国和日本的 情况进行了论述。 第二章涉及中华法系的 主体内容,即中华法系之母 国法——中国自隋唐至明清 的法律的论述。内 导语 本书将中华法系的研究放在一个世界法律文明的视野中,既从法律文明的高度考察中华法系的法哲学、法学学术、法学教育等,又从整个中华法系的体系来考察了各成员国—日本、朝鲜、越南法制的形成和发展,试图沟通起中华法系各成员国与母国的法律文化交流。 全书深入探讨了中华法系历史遗产的现代意义,沟通古今法律传统的联系,阐发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提出中华法系传统在法典编篆与注解、环境保护、慎刑恤罚、尊老爱幼、恤废怜疾、追求无讼等方面的价值,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和世界法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