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均的研究成果结集(论文集)。全书分为两卷,上卷为《历史与诗学》,包括《论小诗:一个批评的范例》《胡适与早期新诗“说理”风气之形成》《闻一多的“文化抵抗”与新诗“格律”的确立》等多篇讨论诗学的论文;下卷为《戏曲的踪迹》,包括《<春柳>杂志与民初之戏剧改良》《<国剧画报>与“宫廷戏曲”研究》等多篇涉及戏曲的研究。全书深入细致,富于独创性。其中大部分文章曾发表于有影响的期刊杂志上。 作者简介 陈均,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编订朱英诞、穆儒丐、顾随等作家的作品及京昆史料文献多种。出版有专著《中国新诗批评观念之建构》、《京都聆曲录》及诗集《亮光集》、小说《亨亨的奇妙旅程》等。 目录 上卷 历史与诗学 论小诗:一个批评的范例 胡适与早期新诗“说理”风气之形成 闻一多的“文化抵抗”与新诗“格律”的确立 梁宗岱与“象征”观念的形塑 朱光潜诗学观念之建构 废名圈、晚唐诗及另类现代性 ——从朱英诞谈新诗的“传统与现代” 朱英诞琐记 ——从《梅花依旧》说起 顾随和《苏辛词说》 “顾随与鲁迅”补说 ——顾随佚文《鲁迅小说中诗之描写》读后 反思20世纪80年代,新诗史叙述诸问题及省思 以“古”为新:中文当代诗的一个面相 出今入古,与时俱化:一种“全新的写作” ——杨典诗散论 西风曾识半点香:柏桦的诗与人生 杜涯诗发微 另一种“中国经验” ——哈金诗二首读析 国士风 ——孙玉石先生印象记 下卷 戏曲的踪迹 《春柳》杂志与民初之戏剧改良 《国剧画报》与“宫廷戏曲”研究 “百年”之后的越剧发展态势与未来想象 “北方昆曲”概念之生成与建构 昆曲史的建构及写作诸问题 ——以《昆剧演出史稿》《昆剧发展史》中的 “北方昆曲”为例 “男旦”“女同”与“昆曲”: 近年来的中国戏曲文化生态剖析 有情领会唯在“还魂” ——俞平伯《〈牡丹亭〉赞》探析 北京昆曲研习社“节编全本《牡丹亭》”考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昆曲流派问题的回顾与省思 ——以昆曲“俞派”的建构与展开为例 青春版《牡丹亭》如何走出国门? ——以《青春版〈牡丹亭〉美西巡回演出2006》 剪报册为例 从戏曲史窥见清代社会日常 ——读《文化中的政治:戏曲表演与清都社会》 昆曲为何能“久衰而未绝”? 牡丹情缘 ——白先勇的昆曲之旅 “北京大学与昆曲”琐谈 吕班的戏剧艺术 李安电影:“风景诗”里的“哲学”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胡金铨的电影世界 《京剧》之后 ——由纪录片《京剧》之争议谈起 探求一种“戏曲化电影”的未来 ——从戏曲电影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的诗性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