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感觉田野/行动之书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现代艺术史,同时也是现代展览的历史。
策展人不只穿梭游弋于艺术家、观众、美术馆、画廊这些有形的事物之间,同样连接贯穿着艺术史、媒介、制度、意识形态这些看不见的事物。这些有形之物和无形之物共同构成了艺术史、博物馆、大众媒体与艺术市场的大循环,置身其中的策展正是要追问:
在这个大循环中,艺术之“意义”坐落于何处?
艺术之“价值”溯源于何方?
艺术之“作品”与“创造”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
艺术作品如何与它所处的物理空间和意义空间互相作用?
策展人如何通过博物馆内外的策展实践参与到艺术史的书写之中?
在这个到处都是定位监控装置的“被展示”的时代,如何重新理解艺术、艺术展示以及艺术的历史?
如何通过更激进的展示寻回主动,克服我们被展示的真人秀状态?
策展人的最高目标是以艺术创造向社会、向时代提案,继而催生一种社会进程。
策展是一种心灵的社会运动,一种社会性的精神生产,一种推动社会创新的行动。
策展这部“行动之书”所书写的一切,不是关于拜物的艺术,而是为了开展出解放的艺术,召唤出未来的节日。
作者简介
高世名,策展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并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会理事和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CIHA)中国主席团成员、上海当代美术馆(PSA)和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美国克拉克高等研究院国际研究员、亚洲艺术文献库(Asla Art Arcllive)学术委员、《新美术》编委等。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策展实践、艺术教育,策划诸多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lO)、“山水宣言”(2016)、“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2017)、“未来媒体艺术宣言展”(2017)等,并出版专著《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等。
目录
总序
解放的艺术——策展作为行动之书/高世名
导言
第一章 我们的历史感觉
第一节 长征计划
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卢杰、邱志杰
“长征”沿途战报(节选)
“长征”现场批判会(节选)
第二节 中山公园计划
《中山公园地图》注解/邱志杰
寻找“中山公园”/袁文珊
多重层面之现代性的翻转与位移——关于“中山公园计划”的访谈
第三节 中国摄影文献研究
“十里店:学术田野和艺术考察”序言/高世名
探寻一种“社会学素描”——“十里店”展览座谈会(节选)
“红旗渠”行走脚注/刘畑、陈晓琼
时间的显影与定影
从“文人与史诗”到“浙江摄影文献”(节选)/高初
文人与史诗——人物设定与情境建构/刘烟
关于“历史的显影——战争时期的中国摄影”(节选)/高初
第二章 人民的名字
第一节 人民的名字
“人民的名字”会议
人民的名字:如水的社群/郑波
迈向社会性艺术——艺术实践的知识关乎社会政治过程的知识(节选)/黄孙权
“杀马特”中的现代性——关于城乡空间生产之社会展示/黄孙权、刘益红
平等之为方法/雅克·朗西埃
第二节 野草计划
“野草计划”策划手记(节选)/唐晓林、闵罕
鲁迅的“不容已”/孙歌
论《野草》的听觉艺术,江弱水
《野草》:梦的颠倒/薛毅
艺术主体表达位置的排练——策展《野草》(节选)/陆兴华
第三节 诸众之貌
诸众之貌:寻找亚洲社会动力的种子/黄孙权
“你们需要看到对方”——从占领华尔街到合作社的社会运动实践(节选)
连结者峰会
“帐篷场”是什么?/樱井大造
“印度知识与科学委员会”探访行记(节选)/王岩
第三章 网络社会
第一节 网络化的力量
网络化的力量——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社会研究?/黄孙权
为何网络化?/许煜
媒体、网络与平台/希尔特·洛文克
第二节 与列斐伏尔前行
与列斐伏尔前行:算法时代的都市论与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打造前往可欲之处的理论与实践——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欢迎辞/黄孙权
时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亨利·列斐伏尔的研究计划/西蒙娜·德·西莫尼
第三节 智慧都市网络
智慧都市网络——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挑战技术乌托邦的政治对话框架——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欢迎辞/黄孙权
城市大脑:一个城市的演化和突变/王坚
第四节 网民21:超越个人账户
网民21:超越个人账户——第四届网络社会年会
超越个人账户——第四届网络社会年会“网民21”备忘录/黄孙权
新创公司目的论(或退入社群)/内森·施奈德
第五节 超越人类纪
感性的无产阶级化/贝尔纳·斯蒂格勒
雕塑、培育负人类世,贝尔纳·斯蒂格勒
人类纪:文化的危机、自然的危机?/许煜
序言
长征、中山公园、红旗
渠、十里店……产生过重大
影响的事物都不断受到后人
评判。百年来的革命战争与
社会主义生活的经验仍在影
响着当代中国的社会形态,
然而在意识形态抽象僵化的
叙事和对它的表面化批判、
消解下,历史潜能被截断、
历史创伤被遮盖,艺术与研
究丧失了历史性的自我理解
,这便正是历史症结之所在
。“长征——一个行走中的
视觉展示”参照历史上的长
征路线,在行走和实践中生
产思考与对话,在本土语境
的视觉文化中细微地追踪现
代性的冲撞和乌托邦的到来
与离去。“中山公园计划”探
访遍布大陆与台湾的中山公
园,它是传统价值观与现代
社会需求的纠葛之地。该计
划思考记忆的保存与表达,
族群认同的建立过程,反抗
一种伪历史,重新获得一种
感同身受的能力。中国摄影
文献研究所关心作为历史的
影像和作为影像的历史,在
对历史关系和事件的再造中
建构出更多的意义、更激烈
的现实和更强大的主体。“
感觉田野”让历史现场再敏
感化,在现代与传统、艺术
与革命的复杂关系里,将革
命史、家国史、生命史牵绊
勾连出我们的历史感觉和再
出发的动能。
无以计数的词汇被创造
出来描绘社会的集合,人民
、大众、人群、群众、诸众
、阶级……从上而下的权力
部署以语词调度赤裸生命,
“感觉田野”则将之歧义化,
“人民”没有名字,纪念无名
者要比纪念知名者更为困难
。在感觉田野中我们不是“
作为民族志者的艺术家”,
而是以肉身重新认识与地方
、与社群/社区感觉结构的
异同,寻求一种有效的共同
行动的方案,此乃重建当代
艺术历史性计划的第一步。
“人民的名字”会议探讨了艺
术与不同社群概念之间的关
联,从亚洲的具体情境出发
思考介入社会的艺术实践,
想象更多的社群可能。我们
以平等为方法体认新的群体
的生成,而非将其当作社会
学、文化研究的对象。“野
草计划”试图以鲁迅的散文
诗集《野草》为兴,追寻自
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民众所
积聚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奋发
精神,一种强烈的批判意志
,一种自我反省的、在绝望
与黑暗中抗争出来的力量。
“诸众之貌”建构关于亚洲社
会运动档案的生产性、开放
性平台,让我们看到一个群
体如何在与其他群体的交往
中展开知识与实践的自我学
习、动员力的自主与联结,
让诸众现身。
从1970年代的全球国际
分工理论、依赖理论,到
1990年代的全球城市与资
讯服务理论,再到2000年
后的网络社会与社交媒体研
究,社会理论与文化研究急
切地希望能够生产出解释现
实发展的观点。不同于陶醉
在新科技的研发与反省中的
美国,地景停滞、科技被动
,只能在知识论上不断反思
的欧陆,在中国,一个新的
网络社会空间已然浮现,我
们需要关键的感觉田野来建
立新的理论。网络社会研究
所强调网络(network)而
非网路(internet),因为
我们更关注与信息技术联动
之社会文化变革,通过掌握
流动空间和实质空间的互馈
生产,探究重组的社会关系
、产业技术、情感认同与媒
介表现,从而指导社会转型
,框定社会实践政策,激活
新的艺术力量,应对感性的
无产阶级化。中国当代的网
络社会研究应该能够综合欧
美所长,另辟新径,逐步形
成“由未来想象推定今日实
践”的关键议题。
超越艺术界的圈层、历
史主义的安逸和知识的旧有
范式,我们走入感觉田野,
为创造力开辟新的战略空间
,重访历史重建能动性,回
归那尚未被定义的无限杂多
的芸芸众生。现实之真实在
共同的欲望与行动中方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