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当代中国青年的爱情主要有哪些类型? 他们有怎样的恋爱、关系破裂和修复关系的经历? 他们的择偶标准主要有哪些? 性在亲密关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女性和男性在婚恋中有怎样不同的态度、调适行为? 这本书是一份关于中国城市19-39岁青年人的恋爱和婚姻的全国性调查研究报告,围绕爱情观念与行为展开,研究方式为量化问卷和质性访谈。研究者以情感经历、爱情类型、成人依恋、性观念和性行为等为核心变量,按照已婚者、成对夫妻、离婚者、恋爱者、成对恋人和单身者的分类,提供数据分析和访谈成果,对中国城市青年的婚恋现状作出全面、严谨、科学的描述和分析。 作者简介 严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20多年来一直从事心理咨询的实践和研究工作。热爱表达性艺术治疗。近年来系统地学习精神分析,一方面对图画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个案的理解更深入透彻。自己通过接受个案督导获得很大成长,也有丰富的督导个案的经验。 目录 第1章 研究什么?爱情观念和行为概述 第2章 怎样研究?爱睛观念和行为的数据获取 第3章 研究谁?预备研究结果与正式测试对象 第4章 性和爱情观念与行为 第5章 归船弄长笛,心与白鸥盟:已婚者 第6章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成对夫妻 第7章 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离婚者 第8章 飞花两岸照船红,风和日晴人意好:恋爱者 第9章 满船清梦压星河:成对恋人 第10章 中流何寂寂,孤舟也依依:单身者 第11章 一张图画意万重,道尽平生情感事 第12章 可乘明月,看花江船:中国人的爱情与婚姻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序言 研究的实施和特点 本书内容来自一个受机 构委托的横向学术项目,目 的是了解当今中国青年人的 爱情观念和行为。在前期沟 通中,项目负责人提出项目 要保持学术独立性,委托机 构不仅答应了,而且履行了 承诺。我们最终确定开展一 项全国性问卷调查和质性研 究,了解中国城市中19—39 岁青年人爱情、婚姻方面的 观念和行为,主要包括:情 感状态、经历和意愿,爱情 类型,择偶标准,关系调适 ,关系破裂,改变目前情感 状态的意愿,性行为和性观 念,成人依恋,亲密关系经 历,自尊,社会支持,主观 社会阶层,与原生家庭的关 系,主观幸福感,亲密关系 满意度,等等。 整个项目按照严格的学 术规范设计和实施。为确保 研究结论的科学性,研究设 计和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具 有严谨性和专业性。 一是所有项目研究人员 都具有专业背景。这项研究 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项目 组成员的专业分别为心理学 、社会学和传播学,他们都 接受过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 专业训练。值得一提的是, 在访谈实施之前,所有访谈 人员都参加了一个学期的“ 心理学质性研究方法”课程 学习,以及为期一周的访谈 技术强化训练。在训练中, 项目负责人做访谈示范,其 他人观摩;然后成员做访谈 ,负责人观摩和点评。每做 一轮访谈都要完成一份访谈 手记,以提高访谈技术。在 质性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 研究工具之一。这些专业训 练确保了访谈的标准化和资 料收集的严谨性,让研究人 员拥有专业敏感性。 二是量化研究和质性研 究都经过了内部测试、专家 审核和预备测试三道关卡。 在问卷的内部测试中,首先 由研究人员对量表的适切性 、问题的表面效度、问卷的 逻辑、答卷所需时间等提出 意见。在设计抽样时,每一 个步骤的设计都依据中国统 计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抽样 步骤设计好之后,由一个没 有参与抽样设计的研究人员 核查,运用原始数据再次运 算,审核抽样结果是否一致 ,避免抽样设计人员的主观 性,增强抽样设计的可重复 性和科学性。最后,心理统 计专家参与讨论,审核抽样 设计是否标准,及时纠正出 现的问题,并在多种方案中 选取最可行的方案。问卷和 访谈提纲形成后,先进行预 备测验,根据结果进一步修 改问卷和访谈提纲,最后确 定正式问卷和访谈提纲。要 特别说明一点:与很多研究 关注高学历的精英阶层不同 ,本项目的问卷调查对象严 格按照中国人口调查的比例 进行抽样,所以样本的受教 育程度也符合中国人口分布 状况,高中、中专和技校毕 业的调查对象占60.9%, 超过一半。 三是运用个人分工和团 队协作的方式,确保研究的 客观性和无偏差性。设计问 卷时,由研究成员组成文献 小组进行地毯式文献阅读, 查找已有文献和爱情观念的 理论来确定研究变量。每个 星期定时召开研讨会,在会 上每个研究成员分别报告阅 读文献的情况以及在阅读过 程中的发现、心得和收获, 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使得调查研究具有较为坚 实的理论基础。在资料分析 阶段,每个研究者有各自负 责的研究领域,每周都会在 研讨会上汇报进展,介绍自 己的思考,大家共同讨论, 一些有共性的点在讨论中呼 之欲出,最终成为研究报告 的一部分。这样的研究机制 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每个人的 创造性,又利用了团体的动 力,防止出现个人偏差。 四是严格把控实施过程 。在质性研究的过程中,对 受访者的招募、访谈场地、 材料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由 于我们按研究目的来设计访 谈抽样方案,因此在挑选受 访者时要求其符合抽样条件 。实地访谈时再次依据受访 者的资料进行面对面沟通, 核查受访者是否符合最初的 设计要求。如果发现了不符 合要求的受访者,一就及时 沟通,更换或补充受访者。 另外,在量化研究中也设计 了测谎题,并记录了网上答 题的时间,以确保数据的有 效性。 五是研究过程不断迭代 。好的研究项目并不是一蹴 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复的思 考、改进、完善,在不断迭 代中完成研究。以质性研究 为例,仅仅是访谈提纲,在 研究过程中就进行过四次修 订:在预备测试完成后进行 第一次修订;在上海地区访 谈结束后进行第二次修订; 在完成第二批四个城市的访 谈之后进行第三次修订;在 全部访谈完成之后进行第四 次修订。对质性资料的分析 更是有过多次改进,最初提 出的概念和范畴,在个人分 析和团队讨论中,可能被强 化,可能被推翻,也会有一 些分析框架被推倒重来。 六是研究成员参与研究 的全过程。研究团队的核心 成员从查找文献到实施访谈 ,收集问卷数据,分析访谈 资料和数据,参与了研究的 每一个环节,确保研究成员 深入理解研究主题,在质性 研究中能够还原研究对象的 内在世界,在量化研究中能 够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除 了用数据和资料说话,研究 成员还把自己在研究过程中 的感觉、洞察和觉察作为研 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更好 地把控研究。 七是项目接受华东师范 大学人类受试者保护委员会 的管理和监督。本调查以人 导语 这本书是“俊秀青年书系”中特别的一本,可能作为该书系的一个子类出版。本书内容是2019年进行的全国性社会调查结果的汇总,主题为19-39岁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人的爱情观念和行为。结构包括理论综述、研究方法介绍、量化研究的结果、质性研究的结果、讨论和结论。整体内容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可读性;既有个案分析,又有对数据总体规律性的结果分析。目前这类调查很少,该调查是在大量资金资助的情况下完成的,是CGSS型的大规模社会调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后记 这样一个大型社会调查 项目的完成和出版,非个人 之力所及,必然是各方面合 作的结果,因而非常感谢以 下各方的支持! 天然钻石协会(Diamond Producers Association, DPA)作为委托方为本研究 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得全国 性的调查能够实施和完成。 在研究过程中,委托方与学 术项目组定期沟通,了解进 展,帮助学术项目组解决遇 到的困难,同时非常尊重学 术的独立性,给予项目组足 够的学术空间。 作为委托方的执行者, 百比赫广告上海有限公司帮 助协调各方资源。问卷网帮 助收集问卷数据,按要求联 络潜在的质性研究参与者。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方有 多次联席会议,沟通和解决 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华东师范大学文科院为 项目协议的签订提供了具体 的指导和法务方面的管理, 并监督项目实施和结题。学 校财务处管理和监控项目经 费的使用。 最为可敬的是学术研究 团队。在8个月的时间里, 整个研究团队完成了似乎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确定研究 主题,明确研究变量,细化 研究设计,确定抽样方案, 完成问卷设计,设计访谈提 纲,进行预备测试和预备访 谈,确定最终版问卷,确定 正式版访谈提纲。在全国10 个城市完成120人的深度个 体访谈和120人的焦点小组 访谈,访谈录音共计12490 分钟;完成263.4755万字 访谈资料的分析;完成 5513份问卷数据的分析; 撰写34万余字的调查报告。 每一部分的分析都是一点一 点完成的。过程文件有几百 份,最终版本的报告也达几 十份。研究团队包括:严文 华、胡婷、黄承仕、陈岚、 金若水、吴璇、董凤然、周 星月、孙笑颖、李思贤、叶 艺、余小曼、文若霏。从 2019年3月份开始,他们当 中的大部分人没有休过劳动 节、暑假、国庆节和周末。 每一周项目组雷打不动开研 讨会,项目负责人每周都会 布置新任务,所有人都勇于 面对挑战,在项目中收获颇 多。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项目 组,项目组成员分别来自心 理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专 业,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碰撞 出很多思想的火花。他们也 刚好处于研究参与者的年龄 阶段,一方面他们深入分析 研究资料,另一方面他们借 助深度访谈、研究数据,更 深入地思考爱情和婚姻这些 主题。他们富有创造力和想 象力,也有吃苦精神和科研 素养。这个项目的完成,他 们功不可没。 另外,感谢项目顾问。 这个项目从开始至今,项目 组请教了全国各领域的专家 和学者,在此不一一列出他 们的名字。特别要感谢其中 两位:在问卷编制和数据统 计方面,我们请教了华东师 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的文剑冰博士,他不仅给我 们提供了专业建议,帮助我 们解决在数据分析和问卷编 制方面遇到的困难,而且急 我们所急,和我们一起加班 加点到深夜;在“LGBT+”群 体的问卷方面,我们请教. 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 院的魏伟教授,他不仅给我 们提供了研究“LGBT+”,群 体的思路和国内外最新研究 进展,而且提供了相关的资 源。 最后,感谢华东师范大 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郝宁 副院长、上海教育出版社金 亚静编辑,是他们的力促和 鼎力相助,使得本书得以出 版。 这个项目结束了,但我 们对中国人爱情和婚姻的思 考远未结束。在研究中,我 们有幸和全国10个城市的 240个参与者深度接触,包 含85个家庭(其中有10对夫 妻)、46个离婚或丧偶家庭 、62个恋爱者(其中有10对 恋人)、47位单身者。同时 ,得到5089份有效问卷。 行走于全国10个城市之际, 这些既具有深度又具有代表 性和典型性的数据、资料带 给我们复杂的情感体验—— 震撼、惊讶、温暖、羡慕、 难过、困惑和不解,也让我 们进一步思考不同城市之间 的差异,不同性别的人对待 爱情和婚姻的差异,高满意 度爱情和婚姻的秘诀,低满 意度爱情和婚姻的形成原因 。我们希望这个研究的结果 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让中国 人的爱情更加顺利和甜蜜, 让中国人的婚姻更加美满和 稳定。 期待有更多学者关注这 方面的研究。希望类似的全 国性大型研究项目定期进行 。 所有研究都是遗憾的艺 术,本研究也存在很多不足 和缺憾,希望得到读者的批 评和指正。 严文华 2020年金秋于丽娃河畔 精彩页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从最早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到现代的“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舒婷《致橡树》),爱情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跨越年龄和阶层。它是人际吸引的最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具有五大特点:相异性、成熟性、高级性、生理性、利他性。它可以产生亲近的需要,伴随强烈的情感,促进我们体验最强烈的情感状态。爱情会使我们对另一个人产生无法抑制的依赖,正如停止满足进食需求就会饥饿,“戒断”爱情、丧失爱情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会强化爱情的动机,类似成瘾机制,比吕纳(Burunat,2016)因此提出,“爱情就是对特定人的成瘾”。 爱情观念(love attitude)是对爱情的基本信念和态度,亦是影响爱情关系的重要因素(Sternberg,1988)。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以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等,都是对爱情观念的阐述。爱情观念是人生观的反映,颇具个性化,同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爱情观念体现出商业化的时代特点。 爱情观念本身是无形的,但它会体现为外显的行为:人们会如何接近对方,表达爱意,体验亲密、激情或心碎的感受。爱情观念和爱情行为是相互作用的,爱情观念会渗透到爱情行为中,爱情行为也会影响爱情观念的形成。 爱情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健康、必要的情感。对爱情的憧憬和理解会影响人们建立、维护或修复亲密关系的行为。虽然人们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和爱情相遇,但青年人是恋爱的重要群体,探索他们的爱情观念和行为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青年人在择偶时会有怎样的考虑,处在亲密关系中的青年人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系会经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哪些因素至关重要,青年人在亲密关系中会如何经营爱情,两个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内容。当然,亲密关系也会出现裂痕,从亲密无间到老死不相往来,其中又有哪些情节在不断上演?同样值得思考的还有那些从来不愿意走进亲密关系的人,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他们为什么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自己的单身想法?单身率、离婚率上升以及结婚率下降的现实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原因,这些都让人好奇和思考。用什么来描述爱情? 说到爱情,我们会想到什么?是“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的两相情愿,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海誓山盟,还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伉俪情深? 有些人爱得轰轰烈烈,有些人爱得细水长流,不同的爱情类型会表现在我们和恋人或配偶的相处中。我们会因为环境和价值观的变化而拥有不同的选择恋人或配偶的标准。每个爱情故事也不都拥有美好的结局,公主和王子最后可能不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面临亲密关系的破裂时,我们或许可以依靠双方的力量修复关系,但也有可能从此形同陌路,这些都是爱情真实的样子。爱情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爱情类型、选择恋人/择偶的标准、恋爱/婚姻关系的调适、关系破裂、性观念和行为、成人的依恋和恋爱,这些都是我们说到爱情时会想到的分枝,是爱情这棵大树必不可少的枝丫。 爱情类型 “爱情”这个概念之所以永恒,不仅在于它是人类内在的需要和生命发展所必需的,而且在于它的内涵丰富,值得探究。爱情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爱情一样吗?这些问题推动着心理学家努力探寻爱情的秘密,在探寻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之一就是爱情类型理论,这是我们认识爱情、探索爱情的首要指南。不同的心理学家因其对爱情不一样的解读,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和理论。 早期的二分理论认为,爱情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62)提出将爱情分为D型爱和B型爱。D型爱主要以双方的依赖为基础,而B型爱主要以双方的相互独立为基础,但双方也会为彼此付出。鲁宾(Rubin,1970)认为,爱情由从属和依赖的需要(依恋)、助人的倾向(关心)、排他性和专注性(亲密感)这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哈特菲尔德和沃斯特(Hatfield&Walster,1978)在鲁宾三成分的基础上,将爱情分为伙伴型(companionate)爱情和激情型(passiorlate)爱情。这样的分类被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多的类型,如费尔(Fehr,1994)总结了爱情的两个大类别、四个小类别,即伙伴型爱情中包含友谊爱情(companion love)和实用爱情(pragmatic love),而激情型爱情中包含浪漫爱情(romarltic love)和激情爱情(passiorlate love)。此外,还有学者提出,激情之爱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浪漫爱(romarltic love)和迷恋爱(obsessiorl love)(Aron et a1.,2008)。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