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关系出发,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同时围绕节能与新能源展开系统的科普性论述,以加强人们对节能与新能源技术的重视,并在相应的章节中根据阅读的连贯性适当介绍节能与新能源开发的基本理论与实用技术。 本书采用普及与提高相融合的方法,兼顾普通读者与专业人士的阅读需求,既可以作为高校能源工程、电气工程及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学用书或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从事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开发技术人员、行政与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普通民众的科技读物,以便拓宽知识面,从而适应新世纪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 作者简介 张秀彬(1946年—,字禾木,汉族),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已经出版Principles of Intelligent Automobiles、《论科创辩证律》《发明解析论》、Intelligent Visual Perception Tutorial、《汽车智能化技术原理》《智能视感学》《视感智能检测》《热工测量原理及其现代技术》等著作。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拥有中国发明专利80余项(含国防发明专利)和《智能视感技术》软件著作权。 目录 第1章 全球能源结构及其转型趋势 1.1 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的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 1.1.1 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1.1.2 地球化石能源开采的有限性 1.1.3 能效与经济性竞争的关系 1.2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大趋势 1.2.1 新能源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1.2.2 新能源与电气化的协同作用 1.2.3 新能源的未来运营模式 1.2.4 能源结构转型的技术、经济基础 1.3 我国在节能与新能源开发中的历史使命 1.3.1 节能与新能源开发的技术着力点 1.3.2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2章 节能与环境工程的关系 2.1 生态的正负效应 2.1.1 人类生产与生活对生态环境的负效应 2.1.2 我国的环境现状 2.1.3 生态平衡的辩证思考 2.2 节能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2.2.1 环境工程中的低碳经济概念 2.2.2 环境工程改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 2.2.3 环保能源与资源的选用方法 2.2.4 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章 节能技术发展概述 3.1 特高压输电技术在节能中的突出特点 3.1.1 国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概况 3.1.2 我国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3.1.3 特高压对节能技术的启发 3.2 能源系统主力装备的节能技术 3.2.1 热力发电厂机组节能改造方法 3.2.2 锅炉余热利用技术 3.2.3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功效 3.3 绿色建筑及其节能技术 3.3.1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3.3.2 冷却循环水节能技术 3.3.3 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 3.3.4 高频智能水处理的节能作用 3.3.5 建筑中的保温节能技术 3.3.6 建筑电气的节能与环保关系 3.4 城市交通系统节能 3.4.1 城市轨道交通节能技术 3.4.2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节能技术 3.4.3 公共用电系统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第4章 新能源的构成及应用技术 4.1 太阳能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4.1.1 太阳能光热发电 4.1.2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 4.1.3光伏电池工作特性 4.1.4 太阳能光伏并网技术 4.2 风力发电 4.2.1 风力发电基本原理 4.2.2 风力发电系统类别 4.3 小微电站并网的关键技术 4.3.1 分布式小微电站并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4.3.2 分布式发电的并网技术 4.4 氢能的开发与应用 4.4.1 氢能源的优势 4.4.2 国内外氢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4.4.3 氢燃料电池的原理与特性 4.5 微能量集中技术 4.5.1 河道水流自由式发电技术 4.5.2 射频能量采集技术 4.5.3 热能采集技术 4.5.4 小型振动能量采集方法 4.6 核电池 4.6.1 核电池发展简史 4.6.2 热电式核电池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4.6.3 核电池的基本分类法 4.6.4 核电池适用范围 4.6.5 微型核电池 4.6.6 核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 4.7 核聚变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4.7.1 热核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 4.7.2 托卡马克装置构造原理 4.7.3 核聚变是可以预见的最佳新能源 4.7.4 核聚变发电与核裂变发电的区别 参考文献 第5章 电力系统储能技术 5.1 抽水储能技术 5.1.1 抽水储能电站发展的简略介绍 5.1.2 抽水储能电站的发展趋势 5.1.3 抽水储能电站类型 5.1.4 抽水储能电站的构成特点 5.2 蓄电池储能技术 5.2.1 锂电池等蓄电池的结构与特点 5.2.2 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 5.3 超导磁储能技术 5.3.1 超导磁储能系统的构成 5.3.2 超导磁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5.4 飞轮储能技术 5.4.1 飞轮储能原理 5.4.2 飞轮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5.4.3 飞轮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 5.5 超级电容储能技术 5.5.1 超级电容器的构成 5.5.2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 5.5.3 超级电容器的主要应用领域 5.6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5.6.1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分类 5.6.2 储气装置种类与特点 5.7 多种储能技术基本性能比较 5.7.1 电化学储能 5.7.2 电磁储能 5.7.3 物理储能 参考文献 第6章 节能与新能源开发的辩证思考 6.1 学会甄别新能源开发名义下的弄虚作假 6.1.1 “水变油”的伪科学 6.1.2 “水氢发动机”的新骗局 6.2 电动车与氢能源开发的辩证思维 6.2.1 电动车与燃油车的发展 6.2.2 对氢能车的辩证思考 6.3 对节能与新能源未来发展的思考 6.3.1 智慧能源发展趋势 6.3.2 提高国有化程度和创新性的必要性 6.3.3 培育行业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意义 6.3.4 对可能实现技术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笨鸟的时代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