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江户城始建于1590年,德川家康在这里建立了德川幕府,由此开始了它的繁盛时期。作为日本贸易、经济和城市文明的中心,江户直到1868年才演变成东京,成为日本的现代首都。 德川幕府为何选择江户城作为政权中心,又对江户城有着怎样的城市布局和规划? 江户是如何一步一步确立首都地位的?有哪些知名的地标和建筑? 德川幕府对江户城两百余年的管辖,给今日的东京留下了哪些文化遗产? 本书精选百余幅精美插图,结合日记、旅游指南和木刻版画等材料,生动详尽地讲述了江户的城市起源与成长史,以探寻东京这座魅力都市的历史基因。 作者简介 泰门·斯科里奇是,设于京都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简称“日文研”)的教授,也是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他著述甚丰,主要有《性与浮世:1700年至1820年日本的情色图像》(Reaktion出版社,2009年)和《获取图像:江户时代日本的艺术、制作和展示》(Reaktion出版社,2012年)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理想之城 第二章 幕府中心 第三章 圣地江户 第四章 研读江户城 第五章 诗中之城 第六章 吉原一游 从江户到东京 注释参考 相关资料及延伸阅读 参考书目 致谢 图片致谢 索引 序言 本书所讲述的,是东京 成为现代日本首都之前的 故事。在1868年之前,它 还不叫东京,彼时这座城 市一直被称为江户。 一直以来,江户城的地 位与历史更悠久的古都— —京都不相上下。事实上 ,“京都”这个词原本就是“ 首都”的意思。古老的京都 是神秘的宗教兼文化人物“ 内幕”的居所,“内幕”的字 面意思是“皇宫”。古时候, “内幕”曾以“天皇”这一头衔 统治日本。但在12世纪, 武士阶级崛起,天皇便大 权旁落了。因此,内幕只 能算是现代日本天皇的祖 先。1868年,日本天皇重 掌朝政,确立了相当于欧 洲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政体 。自此,日本成为一个现 代民族国家,“内衷”迁往江 户,江户因而成了日本的 首都。由于江户位于日本 东部,于是就被命名为东 京(东方之都),而京都 则成为一个专有地名。此 后的种种过程将在后记中 讨论。本书主要讲述的是 江户的故事,也可以将其 命名为《东京前传》。 江户自古以来就有人生 活,这一地区曾发现了许 多史前文物。但直到1590 年德川家族控制江户,江 户才成为一个重镇。在此 之前的几十年时间里,德 川这个伟大的武士家族渐 渐崛起。他们在1600年取 得了一场重大战役的胜利 ,并在1603年说服内幕封 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 也称幕府将军,即国家的 军事首领。幕府将军必须 由内幕任命,内幕不掌握 实权,只有名义上的最高 统治权,实际控制并管理 国家的是幕府将军。内幕 只不过是傀儡,而幕府将 军一旦获得头衔则可以世 袭。日本历史上有三大幕 府时代,德川幕府是最后 一个。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 们将对江户做一个评估, 考察它的城市规划、文化 以及生活。但这并不是一 本编年体通史,也并非要 对江户包罗万象的城市风 貌和超过250年的历史进行 系统的概述。我们只选取 其中的一些片段,着重讲 述这座城市当年的运行机 制及其往事经历。其中一 部分是关于江户相较于首 都的角色定位(这里的首 都是指现代的京都城)。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两 座大都市在东西轴线上恰 好相距500公里。如今,日 本的旅游指南上将京都称 为“日本的皇城古都”,在某 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如此 。但在我们所说的那个时 期,即1590—1868年,首 都和江户一样,都处于幕 府的控制之下。请注意, 彼时的内幕并不是我们今 天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 天皇”。作为统治中心和政 令中心,这对双子城实际 上都是德川氏的领地。 日本是一个群岛,而且 地形极其狭长。日本本土 从北纬3l度一直延伸到北 纬45度,东西横跨经度约 有20J良。如果把日本群岛 置于地中海地区地图之上 ,从东北到西南的范围大 约相当于从罗马尼亚首都 布加勒斯特一直延伸至撒 哈拉沙漠中部;如果将其 标绘在美国地图上,则大 约是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 顿到得克萨斯州东南角的 范围。日本同时也是多山 国家,其地形与瑞士相似 。放眼欧洲和北美,没有 哪一个地方在拥有如此密 集的山峰的同时,还能有 较多的供人类居住的平地 。在日本历史的进程中, 为数‘不多的平地都被开发 利用了,但江户周围的地 区一直是片处女地。江户 位于广阔的武藏野上,有 人居住的地方也只是若干 零星散落的小村庄。又由 于地处海湾,其地理位置 能庇护人们不受风暴的侵 袭,这里成了渔民的家园 。江户的意思就是“海湾门 户”。尽管如此,江户并没 有得到发展。它不是什么 重要的地方,与日本早期 的大城市相比简直微不足 道——不要说首都,就是 与奈良和大阪也没有什么 可比性。1590年之前的江 户闭塞落后,就像一潭死 水。 那时的江户之所以落后 ,是有原因的。日本大部 分地区都有火山,许多地 方属于地震多发区域。其 中江户尤其严重,算得上 是全球范围内地震最活跃 的地区之一。今天的东京 也依旧如此。地震时摇晃 的地面会导致建筑物倾斜 倒塌,更为糟糕的是,打 翻的火盆和炉子会引发火 灾。此外,地震还会引发 海啸,而江户这个“门户”却 无法完全防御海啸。因此 ,没人会在这里建造重要 的建筑。 除了自然条件严酷外, 日本还多次遭受内战的摧 残。和日本许多地方一样 ,江户曾修建过一座城堡 ,但时间较晚,准确地说 是在1457年。江户的海滨 位置赋予了它潜在的战略 意义,至少是一个嘹望站 。在海湾附近的大片沼泽 地中有一块突出地面的岩 石,城堡就建于此处。这 座城堡并不算坚固,1524 年被北条氏纲围困时,很 快就被攻陷了。城墙下, 渔民们依旧继续着他们靠 海吃海的劳作。 …… 为了避免让读者认为本 书对江户的理解主要来自 精英阶层,我们对江户的 普通人也给予了应有的重 视。普通居民是如何看待 自己的,可以在自下而上 的发声中看到。在松平定 信编写摘抄本的同一时间 ,市民作家式亭三马也写 了一部滑稽小说,由浮世 绘艺术家歌川丰国为其绘 制插图(见图8)。滑稽本 的首页描绘了一个江户人 的诞生,或者如他们自称 的那样,一个“江户子”的诞 生。一个男孩降生在一个 充满爱心、谦逊朴素的家 庭 导语 在1868年之前,东京,彼时这座城市一直被称为江户。 江户并不是瞬问消失,而是渐渐远去的,它被历史学家称为“一座只有故事的城市”。确实,它只有记忆,很少有实物。作者的叙述将故事之间的空间填充起来,挖掘塑造城市并支配其空间逻辑的力量。 今天的江户已不见踪影,今天矗立着的东京也远离明治时期的魅影。它拥有深厚的、多层次的过去,无疑也拥有多层次的未来。 本书所讲述的,是东京成为现代日本首都之前的故事。 精彩页 古以来,日本便是广义上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泛中华文化世界的一部分。中华文化,在英语中也被称为“汉文化圈”(Sinosphere),是一个多民族和社会群体的集合。在这个圈里,人们都通过书写汉字、阅读汉语书籍来理解人类生活和宇宙万象。中国”一词的字面意思是中央之国,它的第一次大规模统一是在公元前汉朝。汉朝的首都是长安,位于今天的西安附近。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路,一直通向黎巴嫩,然后再从那里通往罗马。公元25年,汉朝迁都洛。洛阳位于今天的西安以东375公里,被视为中原的中心。公元166年,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曾派遣使团来到这里。当时的罗马皇帝被称为“安”,因为他全名中的第三个名字是安东尼乌斯(Antonius)。那时,长安地位与洛阳不相上下,各个朝代轮番在两地建都。公元493年,北魏崛,迁都洛阳;公元557年,北魏分裂,西魏又将长安定为首都。虽然迁都不断,但是一个清晰的概念在汉字文化圈中传播开来,即应要有一座超凡卓越的城市作为首都。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长安和洛成了永恒的城市模板(见图9)。成为一座像样的城市,首要的条件是必须遵循棋盘格设计。通常,城镇村庄会根据地势变化随意建造,看起来杂乱无章、毫无规划。但是,一个表权力和威望的城市,比如首都,应该以直线和对称的形式来展示秩序和衡。因此,在这样的城市里,街道基本呈南北和东西向纵横排列。在英国人的习惯里,通常会把南北走向的道路叫作“大街”,东西走向的叫作“大道”(纽约则正相反)。在棋盘格规划中,统治者的宫殿通常坐落在城北,面积有好几个街区大小。东西向的大道以自北向南的顺序依次编号,从第一大道到第十大道依次排开,而大街一般都有具体的名字。一条宽阔的大街从宫殿一直延伸到南门,南门是城市唯一的正式出入口。 第一座完全遵循这一模式建造起来的日本城市,是于公元711年建成的日本第二首都平城京,当时中国正处于盛唐时期。如今这座城市的绝大部分埋在奈良市的地下,考古工作的开展使它的部分原貌得以重现。当初日本建造这座城市是为了宣布一个更统一的新政体的成立,该政体首次宣称自己属于汉字文化圈。代表“首都”含义的国际词,即汉语的“京”,以词缀的形式附加在城市名字的后面,在日语中读为“kya”(因此才有京都、东京的称呼)。 当时一个名叫奈良的村庄被圈出了一块空地,经过彻底的改造和重建,这个从前的小村庄变成了日本第一个国际化标准的大都市。它被赋予了一个吉祥的新名字——平城,字面意思是“和平之墙”,全称为平城京。。与中国的城市不同,日本的城市没有实际的城墙。这是因为El本本土缺乏坚固的石头(日本的岩石多为疏松的火山岩),而且地震时城墙可能会倒塌,建造城墙整体弊大于利。但平城京即将成为一个和平的围城,它寓意着在问题繁多、列强争霸的形势下,秩序已经建立起来。 P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