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世纪初,人类对造成食物变质、人和动物生病的微生物仍然一无所知,更不知道怎么应对传染病,无数人因小小的伤口感染或一场霍乱就失去了生命。
有一个人,一位科学家,开始关注这些看不见的小生物,他就是路易·巴斯德。
他像福尔摩斯一样追踪蛛丝马迹,耐心观察、合理假设、反复实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发明了能防止牛奶和葡萄酒变质的巴氏消毒法,证明了微生物并非自然发生,研发疫苗战胜了致死率100%的狂犬病,挽救了欧洲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更重要的是,人类的预期寿命几乎全是因为他而翻了一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科学家如何拯救世界(巴斯德与微生物)(精)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法)弗洛伦斯·皮诺 |
出版社 | 海峡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直到19世纪初,人类对造成食物变质、人和动物生病的微生物仍然一无所知,更不知道怎么应对传染病,无数人因小小的伤口感染或一场霍乱就失去了生命。 有一个人,一位科学家,开始关注这些看不见的小生物,他就是路易·巴斯德。 他像福尔摩斯一样追踪蛛丝马迹,耐心观察、合理假设、反复实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发明了能防止牛奶和葡萄酒变质的巴氏消毒法,证明了微生物并非自然发生,研发疫苗战胜了致死率100%的狂犬病,挽救了欧洲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更重要的是,人类的预期寿命几乎全是因为他而翻了一倍! 目录 巴斯德生平大事记 科学大变革的世纪 1 放下画笔,拿起试管 2 真假难辨的酒石酸双胞胎 3 发酵的罪魁祸首 4 前后辈大对决 5 肆虐丝绸业的微生物 6 微观世界的猎手 7 战胜狂犬病 术语表 序言 科学大变革的世纪 19世纪的科学发展是 一场真正的冒险。物理学 家和化学家努力探索着物 质的构成。那时他们还不 知道物质是由一个个原子 ’组成的——就像人们建造 房屋一样。他们发现了光 速,发明了灯泡和摄影技 术。生物学家了解到有一 种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生 物的存在,但对它们仍知 之甚少。那时已经有了显 微镜,不过功能还不够强 大。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 行研究的方法和学生在手 工课上的简单操作并没有 太大差别。 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 这一百年里,法国的政权 不断更迭:法兰西第一帝 国、复辟的波旁王朝、法 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 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 和国……这段时间,法国 的工业发展虽然落后于英 国,但还是稳居欧洲大陆 的第一位。法国的工业发 展先后获得了国王和拿破 仑三世的支持。全国都兴 建了铁路和火车站,奥斯 曼男爵还对巴黎重新进行 了规划。这一百年也是法 国殖民地快速扩张的时期 :它的版图中增加了阿尔 及利亚和印度支那。随着 交通的现代化发展,科学 家们也开始四处旅行,他 们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 不过船只和火车也促进了 微生物的传播,使得一些 传染病流行开来。 路易·巴斯德出身何处 路易·巴斯德出生于法 国汝拉省多勒市。他的父 亲叫让一约瑟夫,是一个 鞣革工。他父亲的工作就 是对动物的皮毛进行处理 ,把它们变成皮革。他要 把皮毛在大桶酸液中浸泡 数天,使它们变得柔软。 皮革处理间就在巴斯德家 旁边,这个过程所散发出 的味道非常难闻。处理皮 革是巴斯德家的一项传统 手艺,他的曾祖父就是鞣 革工。他们的家庭并不富 裕。拿破仑·波拿巴时代 ,20岁的让一约瑟夫去当 了兵。他在西班牙打过仗 ,还获得了法国荣誉军团 勋章的骑士勋位。约瑟夫 有一些出身于资产阶级、 受到良好教育的朋友,他 还曾在阿尔布瓦的家中招 待他们,这也许是因为他 们都对拿破仑所创造的帝 国充满了敬佩之情。巴斯 德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 ,她们都在25岁左右时因 病离世。巴斯德念完小学 和中学时,他的成绩并不 算出色。但父亲希望他将 来能够成为具备资质的教 授,于是巴斯德还是参加 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考 试。通过文学和理学业士 考试以及师范学院的入学 考试之后,21岁的巴斯德 考入了大学。上学期间, 巴斯德爱上了科学。获得 教师资格后,他用不到20 年的时间,就成了一名著 名学者,一位卓有声望的 法国科学院院士。 导语 路易·巴斯德,他是微生物学之父、医学生物学的创立人、免疫学的奠基人、“巴氏杀菌法”的发明人、狂犬疫苗的发明人、推翻“自然发生说”的科学家、“实践——理论——实践”方法的创造者、“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 在本书中,我们将沿着巴斯德一生的轨迹,重点了解到这位科学巨人曾面临的一项又一项挑战,看他如何凭坚定的意志、天才的智慧、严谨的思考和实验攻破一个个难题。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逐渐拼凑出巴斯德的完整形象: 精彩页 1 放下画笔,拿起试管 虽然巴斯德在学校不是最出色的学生,但父亲仍然非常重视他的学业,对他寄予厚望。每天晚上,父亲都要给巴斯德讲述他当年跟随拿破仑时光辉的戎旅生涯。传奇般的故事引起了巴斯德无限的遐想。让一约瑟夫对儿子期望很高,他鼓励儿子好好学习,希望他成为阿尔布瓦这个小城里的一名中学教师。在他看来,这份工作至少比当个鞣革工好多了。被否定的画家梦 巴斯德非常喜爱用彩色铅笔绘制肖像画。他在13岁时为母亲让娜一艾蒂安内特画了肖像,也会应邻居和同学的请求为他们作画。巴斯德曾认为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艺术家,但命运却给他安排了另一条路。让一约瑟夫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一名肖像画家,只能去大户人家挨个地敲门,以求得到一个订单。巴斯德一家的朋友多是受到良好教育的资产阶级,比如医院的医生,或是会在假期来到汝拉山脉度假的巴黎警卫官。让一约瑟夫希望自己的儿子也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巴斯德上中学后,校长罗曼尼先生劝他将拿破仑在巴黎建立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作为目标。这所学校致力于培养大学教师——一个高贵而体面的职业。 巴斯德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被父母送往巴黎准备考试时,巴斯德仅15岁半。在远离家乡的巴黎,巴斯德产生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父亲两个月后来看他时,发现他的意志非常消沉。于是他安排巴斯德去离家50公里的贝桑松学习。在校长罗曼尼先生的帮助下,让一约瑟夫将他送入了贝桑松皇家中学准备业士学位考试。这样巴斯德就可以周末回家了。在贝桑松,巴斯德继续坚持画画,他的部分肖像画作品甚至还在学校展出了。此时他对待学业的态度比在家乡阿尔布瓦时认真了许多,因此第一年结束后巴斯德通过了文学业士考试。不过,学业比他之前想象的更难,他需要重考理学。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年轻的巴斯德满怀壮志,沉浸在学习中。 选择科学之路 第二次业士考试后,巴斯德报名参加了巴黎高师的入学考试。不过他的初试成绩不够好,他因此决定第二年再考一次。这次,他又到巴黎准备考试,对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就连在皇家中学时最好的朋友查尔斯想约他出去玩,巴斯德也不为所动。在索邦大学,化学家让一巴蒂斯特·杜马教授的课程受到同学的热烈欢迎。巴斯德一节不落地去听完了他的课,成了最忠实的听众之一。课程结束时,同学们为杜马教授献上了最热烈的掌声:原来做一名科学家,也可以受到大家的欢迎! 经过一年认真刻苦的学习,巴斯德很轻松地通过了入学考试,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他选择了化学专业,对这门研究物质的学科充满了热情。在巴黎高师,他受老师安托万·热罗姆·巴莱的影响很大,也仍然继续去索邦大学上让一巴蒂斯特·杜马教授的课程。杜马认出了巴斯德,欢迎他每周日下午去自己的实验室,并让助手教他如何处理化学试剂。 毕业后,巴斯德获得了当物理教师的资格。他很快被任命为阿尔代什省一所中学的老师。但他更喜欢在研究室做研究工作,并希望留在巴黎。巴莱教授想办法取消了这次职务任命,并把巴斯德留在自己的办公室当助手。在那里,巴斯德学习着如何做实验,并在第二年发表了两篇论文,一篇是物理学的,一篇是化学的。他开始做关于晶体的研究,并预感到自己会有非常重大的发现。 26岁时,具有教师资格的巴斯德接到了第二次任命:前往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开始教书生涯。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他不仅由此开始了事业,还遇到了一生的伴侣。温柔的玛丽是斯特拉斯堡大学校长的女儿。为了向玛丽求婚,巴斯德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希望可以赢得他的好感。巴斯德承认自己现在并不富裕,但承诺会努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成为被大众认可的人。他还计划以后返回巴黎工作。为了证明自己的潜力,巴斯德甚至还附上法国科学院写给他的一封信,他们表示对巴斯德的研究很感兴趣。巴斯德虽然对自己的能力颇有信心,却不知道是否可以在感情上赢得玛丽的青睐,因此忧心不已。好在最终玛丽答应了巴斯德的求婚,并在其后的几十年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为他在科学领域的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巴斯德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婚后,巴斯德继续在斯特拉斯堡任教,并有了三个孩子。后来巴斯德获得了里尔大学教授的任命,他们便搬家到了那里,其间他们又有了两个孩子。他们俩一共养育了五个孩子,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其中有三个女儿都很早就因病去世了,只有让一巴蒂斯特和玛丽一路易丝长大成人,陪伴在父母身边。 自从学业结束后,这位年轻的物理学教授一直希望能够继续进行研究实验。在里尔,巴斯德在新建的大学中设立了装备优良的实验室。这是教学生使用试管、让他们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做研究的唯一方法。巴斯德喜欢探索不同形式的物质:酸、晶体以及矿物质。那时的科学水平还远远未能拨开物质的迷雾,而他一直在努力寻找这些秘密的答案。在实验室里,巴斯德变成了福尔摩斯一样的侦探,细致地审视手中的所有线索。他用烧瓶、恒温箱和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