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对于历史学、考古学,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史学本体论让我们知其所以然,因而对于历史学、考古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书正是一部讨论史学本体论的著述。 本书将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史学是如何进行的,史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对待史学研究及其成果,如何看待史学价值等诸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实证主义史观的有关史学本体论的观点。学术创新首先源自观念的改变,本书的诸多观点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历史学的本质特性,全面审视中国史学传统,检讨当代居于主导地位的实证史观,打破观念禁锢,跳出传统史学思维定式,反思现在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研究,拓宽视野,促进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范式创新与转换,都将有所裨益,是学习历史学与考古学理论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适合从事考古学、历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徐良高,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被聘为日本东北学院大学客座教授。先后主持西周都城——丰镐、周原遗址和苏州木渎东周古城、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曾获评“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21年全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个人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迄今发表学术专著、论文和报告150余篇、部,其中专著获“第二届胡绳青年学术奖”。 目录 史学问道三十载(代序) 第一章 史学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史学理论 第二节 史学理论的价值 第三节 中国史学理论传统与考古学理论现状 第四节 历史与历史学,自在的历史与表述的历史 第五节 由自在的历史到表述的历史:史家的核心作用 第六节 历史学的对象——人及其文化 第七节 作为广义历史学一部分的考古学 第二章 史料之一:作为文本的历史文献 第一节 历史文献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共存的文本 第二节 关于几类特殊文献的文本性检讨 第三章 作为文本的中国古代文献及其对上古史的建构 第一节 由古代文献的形成与诠释看其文本性 第二节 从文献记载看古人对上古史的建构 第四章 史料之二:作为文本的考古学资料 第一节 古代文化遗存的形成与留存 第二节 考古材料的发现、发掘与记录 第三节 对古代遗存的解读和作为史料的利用 第四节 甲骨文、金文、简册与墓志的文本性 第五节 自然科学、现代科技手段与考古学关系的审视 第五章 历史学家的核心作用与影响 第一节 历史由历史学家记录、阐释与陈述 第二节 谁是历史学家 第三节 作为社会化的文化人的历史学家 第四节 权力、话语权与历史著述 第六章 几组基本史学范畴与原理的学理讨论 第一节 时间与空间 第二节 距离与真实的悖论 第三节 个人与群体,具体与一般,个别与整体 第四节 史学研究中的计量及其数据解读 第五节 历史中的表象与本质 第六节 历史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推论 第七章 历史学中的解读与建构 第一节 历史学中的解读、建构与评价 第二节 解读与建构的时代性 第三节 中国史学三阶段:先秦史学——专制王朝史学——当代民族国家史学 第八章 解读与建构的理论模式 第一节 发挥指导作用的史观 第二节 考古学解读与建构的主要理论模式及其来源 第三节 对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关系的再审视 第四节 模式的相对性分析 第九章 历史学中的判断、选择与检验 第一节 真假对错判断的困境 第二节 判断历史学解读与建构合理性的几个标准 第十章 历史学及考古学的价值 第十一章 历史学及考古学的后现代审视 第一节 什么是历史学、考古学 第二节 几个重要史学观念的讨论 第三节 中国历史学暨考古学未来趋势之蠡测 第十二章 文化理论视野下的考古学文化及其阐释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第二节 文化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及其阐释 第十三章 从今之“中国”到古之“中国”:当代民族国家史叙述的构建 第一节 古代天下观下的“中国” 第二节 民族国家的出现与当代“中国” 第三节 从今之“中国”到古之“中国”:民族国家史的建构与所谓“最早的中国” 第四节 中国文明唯一延续论:近代民族国家史建构及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