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邹振环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6至19世纪的西学东渐,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独特而漫长的文化转型时期。此间所形成的汉文西学地理文献,在明清地理学界和思想世界交织出种种特殊和丰富的人文想象。本书以细腻的历史陈述方法,通过明清间《坤舆万国全图》《职方外纪》《坤舆全图》《坤舆图说》(《七奇图说》)与《地球图说》,以及晚清《四洲志》《瀛寰志略》《大地全球一览之图》《地球五大洲全图》等一系列相互衔接的论题,从历时性语境切入明清汉文西学地理文献的研究。作者通过对地理文本的细读,展示出有关来华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知识人参与各种地理学汉文文本的生产,以及不同媒介、文类和文化赞助者所参与的制作和流通的若干个案,由此而形成了一系列崭新的学术议题。本书特别留意在全球史的背景下,将这些议题放入中国与世界的坐标之中,尝试梳理出西学东渐宏大和壮阔的历史画面之中,明清地理文献所展开的中西文化之激烈碰撞和交融的复杂面向,引导出不同于以往地理学研究和文化史研究的知识范畴,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史的研究视野。
本稿为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已经结项。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时空界定
第二节 “西学”与“西学东渐”
第三节 “世界”与“想象”
第四节 “文献”与“汉文地理文献”
第五节 前行研究
第六节 本书结构
第一章 神和乃囮:利玛窦世界地图在华传播及其本土化
第一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摹绘的三个系列及其文字注记稿
第二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中的新知识、新观念与新词汇
第三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的二度本土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寻奇探异:《职方外纪》中的海外图像
第一节 “西域奇人”艾儒略及其传述“异闻”的编辑策略
第二节 《职方外纪》绘制的世界图像与引入的新奇知识
第三节 《职方外纪》刊刻与明清学人的“世界意识”与“海外猎奇”的趣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宇内兽谱:《坤舆全图》与大航海时代中西动物知识的交换
第一节 南怀仁《坤舆全图》及其所据资料
第二节 东半球上的陆生动物
第三节 西半球上的陆生动物
第四节 “南美洲”和“澳洲”上的陆生动物
第五节 海生动物和美人鱼
第六节 《坤舆全图》与中西动物知识的交换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六合秘闻:《七奇图说》与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奇”
第一节 《坤舆图说》与《七奇图说》的版本
第二节 “七奇”概念和内容在汉文文献中的出现与介绍
第三节 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奇”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舆图新诠:蒋友仁的《坤舆全图》与《地球图说》
第一节 作为清宫地理学家的蒋友仁
第二节 《坤舆全图》绘制时间、文本形式、图名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地球图说》的成书时间及其所传播的地理学新知识
第四节 “蒋友仁地图学”中的日心说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舆地智环:近代中国最早编译的百科全书《四洲志》
第一节 原本与译本
第二节 内容与结构
第三节 新“志”体例及其新译名
第四节 汉译者
第五节 流传与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海国天下:《瀛环志略》所呈现的世界
第一节 对话与互动:徐继畬与雅裨理
第二节 资料来源、版本与结构
第三节 内容与特点
第四节 译名选择与文化观念
第五节 流传和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图呈万象:从《万国大地全图》到《大地全球一览之图》
第一节 绘制者
第二节 资料来源及其特点
第三节 “五大洲”“四大洲”和“六大洲”
第四节 关于“澳洲”的新知识
第五节 地图附记的“东洋译语”和“西洋译语”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全地新构:邝其照及其《地球五大洲全图》
第一节 作为留学生参军和翻译馆编译的邝其照
第二节 完稿与刊刻时间
第三节 注记文字、作者题跋、图表与数码符号
第四节 《地球五大洲全图》与邝其照其他著译的互文关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新洲探源:晚清中国知识界的“地理大发现”与澳洲想象
第一节 明末清初地理学汉文西书中关于澳大利亚的想象
第二节 晚清知识界的“地理大发现”与梁廷枏、徐继畬关于澳洲的最初描述
第三节 来自实地考察与外人的知识信息
第四节 《澳大利亚洲新志》及其增订本《澳大利亚洲志译本》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引用文献
后记
导语
☆视野宏阔。本书将晚明至晚清的三百余年间视为一个完整的时间线索,将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的关联,放到16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来进行考察。
☆个案精当。本书选取的个案包括利玛窦世界地图、艾儒略《职方外纪》、南怀仁《坤舆全图》、林则徐《四洲志》、徐继畲《瀛环志略》等,极具有代表性,围绕这些文本生动地勾勒出晚明以来中西文化之激烈碰撞和交融的复杂面向。
☆解读细腻。本书深入地描述了晚明以来的中国人在面对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各色地理文献,面对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和不可思议的动植物知识时,如何将其转化为关于世界“他者”和中国“自我”的想象。书中尤为关注地图文献,材料与角度新颖、文献考辩严谨,广泛吸收海内外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了颇多新见,在明清史、知识史、翻译史、地理学史等领域都具有独到的价值。
☆图文相生。本书精心选取了西方传教士介绍动植物和各色地理知识时的多幅配图,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
后记
后记
1998年底,我在周振鹤先生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
《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在为期三年
余在职读博的过程中,将之前所从事的西书中译史的重
心落实到了晚清西方地理学译著的生产、流通和影响。
该文自以为有两个重要的发现和突破,一是首次以地理
学译著和术语传播的角度研究晚清中国人空间观念的变
化,二是注意到了明末清初传教士汉文西书与晚清地理
学译著之间的关联。在这一以晚清为研究主题的论著中
,用了相当的篇幅来撰写明末清初的内容,作为博士论
文的第一章,尝试在做一个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传播
的前史,没有想到这一部分内容还颇受学界的重视,自
然受到的质疑也较多。
博士论文于1998年底完成答辩,2000年即以《晚清
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
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为题,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写作过程中,我绕开了晚清的
地图文献,论著中明末清初的这一章,除了利玛窦的世
界地图、南怀仁的《坤舆全图》,明末清初的地图文献
亦未得到充分展开和深入探讨,留下了有关明清地理文
献研究上的很大遗憾。
之后,尽管自己学术研究的旨趣在不断变化,但为
了弥补当年的缺憾,我还是将相当一部分精力致力于明
清地图文献的研究,也主动尝试将研究的重心上移至明
末清初的地理文献。其间完成的《利玛窦世界地图的刊
刻与明清士人的“世界意识”》,刊载于《近代中国研
究集刊·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3年第1辑);2011年,完成了《晚明汉文西
学经典》一书,其中有两章的篇幅涉及了地理文献,即
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和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博士论文
中涉及的南怀仁的《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以及
蒋友仁的《坤舆全图》和《地球图说》等,在本书中都
被列为重点加以讨论;而博士论文中没有详细展开讨论
的《四洲志》和《瀛环志略》,亦在本书中设立专章,
很大程度上算是弥补了当年研究的缺憾。
一般学术著作的写法,都是先从具体个案入手,写
成独立的论文,然后在一个总体思路下建构理论框架,
形成专门著作。本书十章大部分都在海内外相关刊物、
集刊或论文集中面世过。其中《〈职方外纪〉:世界图
像与海外猎奇》,载《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
坤舆图说〉及其〈七奇图说〉与清人视野中的“天下七
奇”》,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比利时鲁汶
大学南怀仁研究中心编《基督宗教与近代中国》,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晚清世界地图的新建构——
从〈万国大地全图〉到〈大地全球一览之图〉》,载台
湾故宫博物院《故宫学术季刊》第31卷第1期(2013年
秋季);《开拓世界地理知识的新空间:清末中国人的
澳洲想象》,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神和乃囮:利玛窦世界地图的在华传播及其本土化》
,载《安徽史学》2016年第5期;《蒋友仁的〈坤舆全
图〉与〈地球图说〉》,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
年第1期;《〈坤舆全图〉与大航海时代西方动物知识
的输入》,载戴龙基、杨迅凌主编的《全球地图中的澳
门》(第二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全地
新构:邝其照及其〈地球五大洲全图〉》,载《复旦学
报》2018年第6期;《舆地智环:近代中国最早编译的
百科全书〈四洲志〉》,载《中国出版史研究》2020年
第1期。从2009年发表的第一篇至2020年面世的最后一
篇,前后十余年,也算是十年磨一剑。
若干年前,我曾不断在西方史学译著和晚清英语读
本的研究领域之间游走,但是初心不忘,关于“西学东
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一直是自己学术研究的一个
聚焦点,陆续也写过不少这一主题的相关论文,如动物
图文、世界七奇,以及晚清国人关于美国、英国和澳大
利亚的认识等,拓展了自己以往在明清西学地理学文献
研究的范围。收入本书的所有单篇论文,在“世界想象
: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这一总标题下,都经
过整理和改写,汇为一册,可以见出彼此的关联性,也
能窥见笔者从事这一研究的旨趣所在。
出生和成长在上海,临港所见的海并不壮观,所谓
的山主要就是一座“土丘”——佘山,但儿时梦里寻觅
的却多是山和海。在完成“西学东渐与明清地理文献”
这一论题的岁月里,梦里梦外经常出现的是茫茫的山脉
和浩瀚的大海,我一次次地进入和退还,一次次地不断
在或高或低的群山中勉力攀登,或在翻滚的海浪中浮沉
,时时有绕来绕去、走不出山路的恐惧,经常是为迷路
错道或踩浪踏空所惊醒。朱熹的诗句“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偶成》),年轻时诵读并无特别的感触,如今韶
华已逝,读来无比感慨!
20世纪80年代本科毕业考入研究生,算是进入历史
学研究的门槛,至今已快四十年了。喜欢历史研究,哪
怕是烦琐的考证,因为能说真相,能讲“常识”,乐在
其中;也能在占有更为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对以往的“
精彩页
海生动物和美人鱼
在欧洲人将对神灵崇拜的垂直目光,转向对人感兴趣的眼神地平线之前,海洋一直代表着神秘、诡谲、危险和惊奇,那儿有妖魔鬼怪出没,也是罪恶的衍生之地。《坤舆全图》在海上画有海洋动物十四头,西半球有飞鱼四头,剑鱼一头,海狮一头,不同姿势游动喷水的“把勒亚鱼”(鲸类)四头;东半球计有海马、海豹、鲸鱼、美人鱼四头动物上的文字。
“把勒亚鱼”:《坤舆全图》画在西半球太平洋中,无直接的对应文字,但是,在该图西半球“新阿兰地亚”岛东部的太平洋上,有《海族》一文,其中就有关于“把勒亚鱼”等文字的记述。如称:“鱼族一名把勒亚鱼。身长数十丈,首有二大孔,喷水上出,势若悬河。遇海船则昂首注水船中,顷刻水满舶沉。遇者以盛酒巨木罂投之,连吞数罂,俯首而逝。”又称:“剑鱼,其嘴长丈许,有龉刻如锯,猛而多力,能与把‘勒亚鱼’战,海水皆红,此鱼辄胜。以嘴触船破,海船甚畏之。”“把勒亚”是鲸鱼拉丁语“balaena”的音译。鲸鱼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淡水环境,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因为鲸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温和用肺呼吸等特点,与鱼类完全不同,因此属于哺乳动物。鲸鱼呼吸时也是在水面进行的。由于鲸鱼的鼻孔在身体的正上方,鼻孔打开吸气时,如果在水下,水就会进入鼻腔,引起窒息;呼气时由于体内气体比外界温度高,加之鼻孔外围不可避免地有微量的水,所以在看到鲸鱼喷水雾柱时,就知道这是鲸鱼在呼气,稍后其会有一短暂水面停留进行吸气,然后再下潜。鲸鱼中也有一些凶猛的会袭击人类的船只,如海豚科有一种逆戟鲸,又称虎鲸、杀人鲸,是海豚科体型最大的种类,也是所有海兽中最凶猛的。另外有一种灰鲸,是典型的须鲸,一般身长在13.7—15.2米之间,体重可达三十三吨。灰鲸凶暴残忍,有“魔鬼鱼”之称,会用身体撞击船只,用强有力的尾巴拍碎敢于靠近的小船,甚至毫不留情地咬死落水的船员。
剑鱼(xiphias gladius;swordfish)或称“旗鱼舅”,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大洋的大型掠食性鱼类。剑鱼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温带海域。全长可超过五米,体重可达四百公斤以上。特征是长而尖的吻部,占鱼全长的约三分之一。以乌贼和鱼类为食。虽然剑鱼体型庞大,但其游速可达每小时一百公里,是海中游速最高的鱼类之一。它一般在水表层洄游,有时露出背鳍,有时跃出水面,这种鱼游泳时不成群,每条鱼至少保持10米以内的距离。剑鱼是一种异常凶猛的鱼类,以鱼类和头足类海洋动物为食,如虾、枪乌贼等,每年的8—9月为生殖季节。箭状长吻是剑鱼攻击和捕食的主要武器,它飞出海面时爆发力极强,经常冲出海面以剑状上颌攻击大型鲸类和鱼类,据说,青剑鱼也曾攻击过船只,致使船沉没。
“飞鱼”:《坤舆全图》画在西半球太平洋中,但无文字记述,《坤舆全图》“海族”记载:“飞鱼,仅尺许,能掠水而飞。又有狗鱼,善窥其影,伺飞鱼所向,先至其所,开口待啖,恒相追数十里,飞鱼急辄上人舟,为人得之。”此段文字改编入《坤舆图说》时有所改动:“飞鱼海中有飞鱼,仅尺许,能掠水面而飞。狗鱼善窥其影,伺飞鱼所向,先至其所,开口待啖,恒追数十里,飞鱼急,辄上舟,为舟人得之。”这一段均改编自《职方外纪》,其中“白角儿鱼”(拉丁文pike)的音意合译名被改成意译名“狗鱼”。《职方外纪》卷五“四海总说·海族”称:“其小者有飞鱼,仅尺许,能掠水面而飞。又有白角儿鱼,善窥飞鱼之影,伺其所向,先至其所,开口待啖,恒相追数十里,飞鱼急。辄上人舟,为人得之。舟人以鸡羽或白练飘扬水面,上著利钩,白角儿认为飞鱼跃起,吞之,便为舟人所获。”飞鱼长相奇特,胸鳍特别发达,像鸟类的翅膀一样。长长的胸鳍一直延伸到尾部,整个身体像织布的“长梭”。它凭借自己流线型的优美体型,在海中能够跃出水面,滑翔可达一百米以上,这种机能使其可以逃避剑鱼等敌害的追逐。飞鱼在空中飞翔时,往往被空中飞行的海鸟所捕获,或者落到海岛,或者撞在礁石上丧生。有时也会跌落到航行中的轮船甲板上,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肴。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晚上,因为飞鱼在白天眼力敏锐,晚上常常盲目飞翔。文中提到的“狗鱼”,系生活在北半球较寒冷地带的河川、湖泊的淡水鱼。口像鸭嘴大而扁平,下颌突出,是淡水鱼中生性最粗暴的肉食鱼。狗鱼喜游弋于宽阔的水面,也经常出没于水草丛生的沿岸地带,性情凶猛残忍,以其矫健敏捷的行动袭击其他鱼类,除了袭击别的鱼,还会袭击蛙、鼠或野鸭等。同时,狗鱼还有着极为灵敏的视觉,这样就使得其能非常迅速地感受到猎物的来临。狗鱼捕食时异常狡猾,每当看到小动物游过来时会耍花招用肥厚的尾鳍使劲将水搅浑,把自己隐藏起来,一动不动地窥视着游过来的小动物,达到一定距离就突然一口将其咬住。因此,对经济鱼类有极大的危害性。
还有就是传说中的动物“西楞”,画在《坤舆全图》东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6: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