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元宇宙”之类的概念预示了一种极致化的媒介生活,正在引发规模空前的讨论。想想看:脸书用户接近地球一半的人口,规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帝国;微信“月活”超过十亿,将庞大的物理疆域浓缩进一个线上社群。超地理、超历史、超组织的媒介宇宙,确乎正在到来的路上。 当人类普遍进入线上化生存,而这种生存方式还未经充分反思,我们确实应该选择一个哲学框架,对当下的生存态势进行整体性把握。在这本书里,我们选取的是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媒介批判理论及其背后的社会批判理论视野,看看他提炼出的主体性问题、本体论问题,能否助我们在符号流动的媒介中,锚定“何为真”“我是谁”的答案。 目录 第一章 寻找一个透视媒介的哲学媒介 第一节 媒介权力与主体命运 第二节 历史年代与理论年代中的鲍德里亚 第三节 当下媒介现实与鲍德里亚现象 第四节 介入性批判 第二章 鲍德里亚媒介理论史前史 第一节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架构及其超越 第二节 乌托邦的想象:象征交换 第三节 “媒介的挽歌” 第三章 鲍德里亚的媒介批判:路径与旨归 第一节 媒介批判理论的关键词和展开方式 第二节 比较视野下的媒介批判理论 第三节 媒介批判的理论旨归:主体性建构 第四章 晚期鲍德里亚与马克思:颠覆或继承 第一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革命与主体性 第二节 拟真时代的“主体”与“革命” 第五章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的当下审视:理论及现实 第一节 新媒介成为资本的架构方式 第二节 短视频语境下“真实”的建构 第三节 喧嚣却“沉默的大众” 第六章 结语:消失能否唤回? 参考文献 序言 以媒介为支点,哲学想 撬动什么? 将来回顾起来,“元宇宙 ”应该是2021年重要的年度 关键词,虽然其生命力几何 最终还要看时间的检验。 自这个秋天扎克伯格将 脸书(Facebook)的母公 司更名为Meta之后,元宇 宙(Metaverse)的热度就 溢出了科技和社交媒体圈层 ,逐渐成为一个公共概念: 资本巨头纷纷入场,游戏产 业蓄势待发,社交媒介掀起 新的讨论热潮。虽然至今尚 无人能示范性地给它以明确 定义,但其指向已经有了一 个大体轮廓:一个有系统商 业和社会规则的沉浸式虚拟 空间,平行于物理空间,每 个人都可以以一种赛博人的 方式在那里进行新的生存, 甚至构筑属于自己的“文明” 。 这不是科幻小说,也非 一个数字乌托邦,而是正在 降临的生活。想想看,脸书 的用户数量接近地球上人口 的一半,超过历史上任何一 个伟大的帝国;微信“月活” 突破十亿,将地理上的庞大 疆域浓缩进了一个线上社群 :媒介早已有了创造一个独 立空间的潜力。现在它又有 了更大的“雄心”,用法国哲 学家鲍德里亚的方式,把人 们关于元宇宙的复杂讨论化 约一下,不就是这个结论么 —— “媒介要创造宇宙!” 目前人们兴奋与茫然交 错的心境,就如同鲍德里亚 在其最后的哲学作品之一《 冷记忆》中所描绘的一样: 这只是个开头。我们是 土著人,是虚拟时代的类人 猿——在宇宙历史中刚刚处 于火的发明和直立行走阶段 。从逻辑上讲,我们还有待 于被一种更强大的统治力量 开发和殖民。 像箴言也罢,像谶纬也 好,鲍德里亚晚期的著作就 是如此——不再进行传统的 概念考证和哲学论证,而是 以散文、游记、评论的方式 进行一种反本质、反建构的 写作。然而,这反而使他的 媒介批判有了一种先知般的 预言感,拓展了哲学介入现 实的方式,留下了更多批判 延伸的可能性。当人类整体 性地进入线上化生存,而这 种生存方式还未经过充分的 哲学反思,我们确实应该关 注鲍德里亚所选取的媒介“ 支点”,看看他在撬动什么 。 一方面,他可能想用媒 介来撬动我们对本体论的理 解。 本体论作为哲学思考的 第一追问,探求的是一切实 在的最终本性,即寻找“存 在”本身,致力于建构一般 存在与世界本质的形而上学 。柏拉图所追问的万事万物 背后的“理念”,亚里士多德 心心念念的“最高实体”,都 是经典的本体论建构。古希 腊经典的本体论有一个共同 特点,就是实体是先验的, 是已成之物、命定之物,因 此是时间之外、逻辑在先的 。 上述本体论的建构方式 在现代遭遇了反思与颠覆。 海德格尔领衔的存在主义将 “存在”(Sein)还原到“时 间”(Zeit)当中;现象学将 “现象”(而不是古希腊的本 质或实体)作为理性唯一的 对象,最终将“时间 性”(Zeitlichkait)引入空间 当中。“存在”由历史之外的 既定之物变为在历史延展性 中的生成状态,这有着非常 关键的意义。特别通俗地说 ,由于这种转变,我们才有 底气在今天的教科书中提出 ,我们所持的是辩证的、实 践的、发展的观点,反对形 而上学(古典本体论)静止 的、二元对立的观点。这个 眼光,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在 内的现代哲学赋予的。 然而,进入现代性批判 后,鲍德里亚以“拟 真”(simulation)为关键词 的媒介理论,恰恰提出了一 种取消上述时间性的新的形 而上学。拟真是一种符号模 型先于真实的状态,用以形 容当下成熟的资本社会中由 吞噬一切的符号组成的媒介 之网,代表了资本社会的一 种新的总体性。符号与符号 之间的差异性关系是第一位 的,它们本身完整自足,不 再表征某种实体或本质。如 果这里需要借助例子理解, 则可以想想元宇宙:在这种 沉浸式的媒介生存中,借由 符号的重新编码,一切历史 都可以再造,一切历史事件 都可以从线性排列变为扁平 铺开,金字塔和迪士尼可以 同时出现,上帝与口红可以 处于相同符号等级(刘文嘉 此书中有很多鲜活的、当下 的例子)。也就是说,在拟 真当中,既没有了古典本体 论中万事万物背后的本质、 实体,也取消了近代本体论 的时间性。那么,“存在”到 底是什么,又何以名状? 笔者觉得鲍德里亚难以 明确回答这个问题,所以“ 消失”才最终成为其媒介批 判的落脚点。“为什么总是 有些什么,而非空无一物? ”在生命最后的作品中,鲍 德里亚引用莱布尼兹这句诘 问开篇,是对新资本控制方 式的一种深入反省,也是对 作为第一哲学的本体论的唤 回(call back)。或者说, 可能只有上升到本体论层次 ,我们才能体会到媒介生存 的深层痛感。 另一方面,他想用媒介 来撬动对主体性的认识。 主客二分是现代人的基 本视角,是一种日用而不觉 的思维模式。这个模式到底 从哪里来的?其实就是笛卡 尔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 。它确定了一件事:主体性 取决于自我意识的确定性。 能动的、理性的自我成为现 代哲学的内核,客体则成为 这种意识建构的对象。理性 的张扬、能动性的强调、现 代人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