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体例依照《汉书》篇目,以《汉书》疑难章句为纲,先录前代儒学研究者之说,再作按语,作者以炉火纯青的文字、音韵、训诂、文法、校勘、修辞学养加以辨正。体例上仿照裴骃集解《史记》的方式,博采群书,折中诸说,以品评班固《汉书》的得失。裴骃重在释音,而此书则重在释义,兼述古音,采用训诂与校勘并行的方法,借此纠正历来旧注和种种错误。全书涵盖古代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个学术分支,是古代汉语专业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徽,晚年更号耐林翁,湖南省长沙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和史学家。五岁从父读书,十二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从梁启超习《孟子》诸书。十五岁受业于叶德辉等,矢志于训诂之学。1905年,留学日本。武昌起义后回国,在长沙各校教授中国文法与外文。1921年起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兼任湖南文史馆馆长。1956年去世,主要著作有《词诠》、《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等。除语言文字学外,杨树达对《汉书》用力极勤,成《汉书窥管》一书。今有《杨树达文集》。 目录 自序 卷一 高帝纪第一上(汉书一) 高帝纪第一下(汉书一) 惠帝纪第二(汉书二) 高后纪第三(汉书三) 文帝纪第四(汉书四) 景帝纪第五(汉书五) 武帝纪第六(汉书六) 昭帝纪第七(汉书七) 宣帝纪第八(汉书八) 元帝纪第九(汉书九) 成帝纪第十(汉书十) 卷二 哀帝纪第十一(汉书十一) 平帝纪第十二(汉书十二)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汉书十三) 诸侯王表第二(汉书十四) 王子侯年表第三上(汉书十五) 王子侯年表第三下(汉书十五)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汉书十六)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汉书十七) 外戚恩泽侯表第六(汉书十八)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汉书十九) 百官公卿表第七下(汉书十九) 古今人表第八(汉书二十) 卷三 律历志第一上(汉书二十一) 律历志第一下(汉书二十一) ……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