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人”的问题,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问题,历史上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人道”思想和伦理体系。明清时期,一批回儒学者会通中国传统哲学和伊斯兰思想,全新诠释、建构了一套别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人道思想体系,深入探究阐释“人从何而来”“人道是什么”“如何实践人道”“人道的意义何在”等问题。同时,回儒们的实践成功实现了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进程,使得中国伊斯兰文化成为中国博大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书稿分别从“回儒兴起的背景与人道思想的理论渊源”“回儒天道观”“回儒心性论”“回儒的五典人伦纲常”“回儒人道的功修实践”等方面,对回儒的人道思想进行立体、全面地论述和分析,完整地呈现了回儒的人道思想。 作者简介 马晓琴,博士,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在《西北民族研究》《宁夏社会科学》《青海民族研究》《回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主要从事中国伊斯兰教思想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为何研究回儒人道思想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回顾与文献评述 第二章 背景:回儒人道思想的渊薮 一、明清回儒兴起的背景 二、以儒诠经活动的兴起 三、回儒人道思想的理论来源 第三章 天道:回儒人道思想的本原 一、终极存在的本质与属性 二、大世界的生成与最高存在的显化 三、小世界的起源与复归 第四章 心性:回儒人道思想的内核 一、“人性”与“人心” 二、“真性”与“秉性” 三、人性之品第等级 第五章 五典:回儒人道思想的纲常 一、夫妇之道 二、上下之道 三、亲友之道 第六章 功修:回儒人道思想的实践 一、五功及其人道意义 二、重学修身与为人之道 三、三乘之道与人主合 第七章 结论:回儒人道思想的启示 一、对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伦理建设的启示 二、对宗教中国化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