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唐人陆羽著《茶经》,是我国茶文化经典之作。本书是笔者读《茶经》的感悟。力求正确理解原著总结的经验,倡导的精神,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当今实际,承古启今,把学习、继承、发展、弘扬统一起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统筹推进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的新发展,做一些有益之事。全书共七部分:一、关于《茶经》总论:一之源;二、关于我国茶产地和茶类;三、关于茶叶采摘和制茶;四、关于茶事器具;五、关于煮茶和饮茶;六、关于茶的故事、传说;七、关于茶文化。既是学习心得,又有个人见解,还有与权威解读不同的感悟,写出来与有家人共享。行茶事,悟茶道,享茶缘。 目录 前言 陆羽简介 第一章 关于《茶经》总论:一之源 一 茶的定义及茶树 二 “茶”字及“茶”名的由来 三 生长茶树的土壤及适宜产茶的环境 四 茶之鉴别 五 饮茶要领 六 茶事艰辛 第二章 关于我国茶产地和茶类 一 我国四大茶区 二 我国七大茶类及区域特色 第三章 关于茶叶采摘和制茶 一 关于采茶 二 关于制茶 三 关于茶叶鉴别及标准 第四章 关于茶事器具 一 关于采茶制茶工具 二 关于煮茶、饮茶器具 三 关于茶具省略 四 关于茶具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发展 第五章 关于煮茶和饮茶 一 关于煮茶 二 关于饮茶 第六章 关于茶的故事、传说 一 西湖龙井与18棵御茶树 二 碧螺春茶名的两个传说 三 庐山云雾茶的故事传说 四 安溪铁观音的传说 五 武夷大红袍的传说 六 “君山银针”名称的由来 七 福鼎白茶,太姥娘娘救世茶 八 黑茶千两茶的魅力 九 余秋雨论普洱茶 十 藏茶诞生和发展的故事 十一 中国红茶传欧洲传英国的故事 十二 陈古秋悟道创制茉莉花茶 十三 武夷水仙茶的传说 十四 安吉白茶的传奇 十五 李白赋诗玉泉仙人掌茶 十六 贵州“绿宝石”茶荣获金奖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 十七 茶人程国平创制山峡云雾茶 十八 峨眉山宝掌三道茶的故事 十九 贵州茶神谷的古茶树和农家火烤茶 二十 径山禅茶的故事 二十一 文了和尚煮茶被称为“汤神”“水大师” 二十二 陆羽是煎茶高手 二十三 陆羽辨水 二十四 陆游茶诗抒深情 二十五 汪世慎痴梅嗜茶自得其乐 二十六 吃茶去 二十七 宜兴砂壶二传人的故事 二十八 意大利人把《茶经》翻译成意大利文出版 二十九 研究中国茶贡献的英国人 三十 中国茶与中美交往的历史事件 第七章 关于茶文化 一 茶饮四境界 二 关于中国茶道 三 关于茶书茶著 四 关于茶诗茶联 五 关于茶画及茶馆文化 六 关于茶事歌舞 七 关于茶事戏剧 八 关于茶与健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唐人陆羽(公元733-804 年)集一生所学所研,于47 岁(公元780年)写成了经 典著作《茶经》,这是中国 古代(至中唐)有关茶事的 系统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 茶学专著,是标志茶文化兴 起和发展的一块奠基石,一 座里程碑。《茶经》文字精 练,内容丰富,全书共 7000余字,系统地总结了 我国中唐及以前有关茶的起 源、茶叶产地、制茶工具、 茶叶采摘和制茶要领、煮茶 和饮茶器具、煮茶方法、茶 之饮用、茶事典故、茶事方 略及饮茶之道等知识,共十 章。第一章(一之源)是总 论,第十章(十之图①)是 写书意图的总结,第二章至 第九章(二之具、三之造、 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 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 是分论。总论是纲,分论是 目,全书纲举目张,系统全 面,比喻生动,楚楚动人。 《茶经》问世使茶叶生产和 消费自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经 验总结、理论概括和行为指 南,对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 兴起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推 进作用。历史上有茶兴于唐 之说,陆羽因此被后人尊奉 为“茶圣”,祀为“茶神”。 如今笔者细读《茶经》 ,仍深受启迪,感悟良多, 受益匪浅,于是提笔写“读 《茶经》感悟”,不是“解读 ”,不是“述评”,而是个人“ 感悟”,或称学习笔记。“解 读”“述评”是权威所为,“感 悟”就是读者的学习笔记, 个人心得体会。因为每个人 的感悟可能有所不同,但都 应力求正确理解原著所总结 的经验、倡导的精神及写作 的时代背景,再联系当今实 际,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在写作过程及与朋友的 交谈中,常把“读《茶经》 感悟”简化成“茶悟”,这样 较为简便、顺口,认识茶、 享用茶、有所悟,大家也能 理解接受。所以此书名就用 《茶悟——从<茶经>谈开 来》。承古启今,将学习、 继承、发展、弘扬统一起来 ,行茶事、悟茶道、享茶缘 、得茶福,从未停止的步伐 持续向前,努力推进新时代 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 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