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独腿旅行者(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赫塔·米勒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两部小说:《人是世上的大野鸡》书名来自罗马尼亚的一句俗语,讲述了温迪施一家努力获取出国许可的故事,为了得到护照,他贿赂村长、警察、神甫,甚至利用女儿。连缀的意象,疏离的语调,极度冷硬的叙事刻画出了难以言说的心理含蕴。
《独腿旅行者》讲述了刚到西德的孤独移民伊蕾娜,她徘徊在大学生弗兰茨、施特凡和书商托马斯三个男人之间。移居到新的国家,但心理上仍未脱离过去的惯常,伊蕾娜经历着政治与爱情的双重流浪。
作者简介
赫塔·米勒(Herta Mullef,1953—),2009年,因其“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生于罗马尼亚,1973年进入蒂米什瓦拉两部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机器工厂任译员,后通过在幼儿园教书、当德语家教等谋生。1982年,出版处女作《低地》,此后陆续有多部重要作品问世。先后获得过二十多个奖项,包括德语文学界重要的克莱斯特奖。其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目录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陈民 译
独腿旅行者 安尼 译
译后记
序言
对于我既往的全部作品
,能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
度出版发行,这无疑是一种
莫大的荣幸。我相信很多中
国读者对西方文学的阅读和
体验,会丰富他们的当下生
活,甚至会使他们对人性的
省察与对社会现实的感知,
具有了“另一种技巧”。但我
宁肯你们把我视为您身旁的
一个普通写作者,你们都可
能是我诸多书中人物的命运
共同体。我们以相似的姿势
飞翔,也极可能以相同的姿
势坠落。
赫塔·米勒
于2010年8月11日
导语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独腿旅行者》收录的是作者的成名作,备受评论界称赞,目前已被翻译为11种语言出版。两位主人公在其祖国都是少数族裔,他们或尝试或已移居它国,但是过往经历留下的烙印,又使他们在新环境格格不入。
后记
1.赫塔·米勒与流亡写作
赫塔·米勒1953年生于罗
马尼亚特米什地区的巴纳特
-施瓦本小村尼茨基多夫,
中学毕业后,在特美思瓦(
Temeswar)大学学习日耳
曼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她
的写作生涯始于20世纪60
年代,当时的作品主题以追
求自由为主。到了70年代,
她为抗议国家机器针对反对
派的措施而写作。也是在这
个阶段,米勒跟其他罗马尼
亚作家开始自由发展,向西
方文学看齐。米勒最初是诗
人,她的诗歌侧重主体感知
,充满现实批判意味。这一
特点在她后来的散文和小说
中也非常突出。进入80年代
,米勒推出一系列叙事作品
,如《施瓦本浴场》
(1981)和《低地》
(1976年完成,后遭禁,
最终于1982年出版)。在
小说处女作《低地》中,米
勒以孩童视角回忆了巴纳特
的童年时光。暴力与死亡这
一后来反复出现的主题,此
时已初现端倪:通过描写乡
村里的残暴、无情,撕下田
园牧歌生活的外表。米勒对
家乡并没有情感依托1,这
一点从处女作到她后来的多
部作品中都有明确表现。
1980年之前,米勒在一
家工厂做翻译,由于拒绝与
国家安全局合作而被解雇。
后来,她在小学和幼儿园当
老师,局势恶化到被禁止写
作。1984年起,米勒获准
出境到德国,但那时候她还
没有决定定居国外。从
1985年开始,官方再度禁
止她发表作品。1986年,
罗马尼亚局势大变,她才决
定彻底离开。1987年,米
勒来到联邦德国,柏林是她
的第一站,也是她在德国定
居最久的城市。从此,她开
始写作生涯的第二个阶段,
即流亡到西方。“人必须清
楚,他总是处在流亡当中,
而这种流亡就是世界所拥有
的现实。于是,从迫害中产
生一种属于流亡自身的力量
,流亡者的人格优势也随着
迫害和危险的增加而与日俱
增。”2汉娜·阿伦特在五十
年前对黑暗时代流亡者的表
述,至今仍十分贴切,因为
黑暗时代从不会一劳永逸地
退出历史。离开故国的来勒
,从未脱离历史语境。到德
国后不久,她便发表了《二
月赤脚》(1987)、《独
腿旅行者》(1989)、《
镜中恶魔》(1991)、《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1992)、《心兽》
(1994)、《饥饿与丝绸
》(1995)、《今天我不
愿面对自己》(1997)等
作品,大都以回忆、批判曾
经的罗马尼亚独裁时期为主
旨,在德国收到不错反响。
2009年,赫塔·米勒的小说
《呼吸秋千》仍然以战后初
期的东欧历史为背景。
……
小说《独腿旅行者》言
简意深地表达出东欧政治剧
变前夜,西方社会微观层面
的压抑与陌生状态。“如果
说米勒把现代文学中的主题
——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和个
人生活中的陌生性(感)与
异化—与故乡—流浪—流亡
联系到一起,那么伊蕾娜在
异国的孤立感,则可视作双
重流亡。”1伊蕾娜的流浪是
孤单(Alleinsein)、孤独(
Einsamkeit)和无家可归(
Heimatlosigkeit)三者的综
合体。孤单是形单影只,孤
独指缺乏沟通,无家可归则
是无根、失去稳定社会关系
。“独腿旅行”这个意象,隐
喻了流浪的无所不在2。伊
蕾娜离开故土、定居西方,
固然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却
体会到更深的孤独感。每一
个生活、生存在西方自由世
界的人,无论外来者还是本
地人,是否也已经不知不觉
地经历着内心的流浪、人际
关系的疏离,习惯了模糊的
远近概念、单向的沟通、无
所不在的物化现象以及“独
腿旅行”的状态?这些问题
在20世纪开始成形,曾被数
十年前黑暗时代的流亡作家
反复琢磨,到了以全球化、
恐怖袭击、难民潮开篇的21
世纪,不但没有得到缓解,
反而愈演愈烈。
尽管诺奖在某种程度上
代表当代文学的风向标,但
米勒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程
度并不算高,故而要特别感
谢后浪的眼光和气度,重新
出版米勒作品集,也让译者
有机会对旧版亲自进行校改
。米勒的语言在德语作家中
独具一格,既富于画面感,
又简练至形似电报。即便是
在对话和问句当中,也罕用
引号问号惊叹号。译者尽量
尊重原文的排版和标点,以
达到作者所追求的间离效果
。然而凡此种种,想必为读
者的理解和阐释设置不少障
碍,所以,译者期望这个译
后记可以为诸君提供些许参
考。
安尼
2020年2月1日于七贤村
书评(媒体评论)
小说中的行动可能很少
,但伊蕾娜的内心深处——
在那儿政治确实变成了个人
的意识——的意识得到了极
富说服力的描写。
——《纽约时报书评》
精彩页
坑地
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
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
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雾天骑车时,玫瑰的白色、石头的白色在他眼前浓密成一团。温迪施骑车穿过去。温迪施的脸湿湿的,他一直骑到那儿。玫瑰丛两次露出光秃秃的刺儿,下面的杂草一片锈色。杨树也有两次变得光秃秃的,树干几乎要枯朽。有两次路上覆盖着雪。
在阵亡战士纪念碑前他数了两年,在杨树前的坑地他数了两百二十一天。
每天,温迪施在坑地一路颠簸时,他都在想:“尽头到了。”自从温迪施打算移民,他在村子里处处看到尽头。还有对于那些打算留下的人来说停漏的时间。温迪施看到,守夜人留在那儿,尽头之外。
温迪施数了两百二十一天,坑地让他颠簸后,他第一次下了车。他将自行车靠在杨树旁。他的脚步声很重。野鸽子从教堂花园里扑扑飞出。它们就像光线一样灰暗。只有喧闹声显出它们的不同。
温迪施画了个十字。门把手是湿的,黏上了温迪施的手。教堂门是锁上的。圣安东尼站在墙后,手里拿着一朵白百合和一本褐色的书。他被锁起来了。
温迪施感觉很冷。他俯视着马路。马路尽头,草地一直延伸到村庄里。尽头那儿一个男人在走路。那个男人就像一条黑线走进植物世界。起伏的草地将他托起到地面上。
田蛙
磨坊沉默无声。墙壁沉默,天花板沉默,齿轮也沉默。温迪施按下开关,然后灭了灯。黑夜罩住齿轮。昏暗的空气吞噬了面粉灰、苍蝇和袋子。
守夜人坐在磨坊的板凳上。他在睡觉。嘴张着。他的狗在板凳下闪亮着眼睛。
温迪施双手抬着袋子,双膝托着。他将袋子靠在磨坊墙边。狗看着,打了个哈欠。白色的牙就像一道裂缝。
钥匙在磨坊门的锁孔里转动。锁扣在温迪施的手指间咔嚓作响。温迪施数着数。温迪施听见他的太阳穴突突地跳,他想:“我的脑袋就是一只钟。”他将钥匙塞进包里。狗叫唤起来。“我会上紧发条,直到弹簧断了。”温迪施大声说。
守夜人把帽子压在额头上。他睁开眼,打了个哈欠。“值勤的士兵。”他说。
温迪施走向磨坊旁的池塘。岸边立着个草垛。在池塘的水中倒影成一块深色的污斑。污斑流到深处,好像漏斗。温迪施从稻草中拉出自行车。
“是稻草里的一只老鼠。”守夜人说。温迪施把坐垫那儿的草茎拾掇下来。他把草茎扔进水里。“我看到了它,”他说,“它落入了水中。”草茎像头发般游散开,卷起小小的漩涡。深色的漏斗游动起来。温迪施盯着它流动的画面。
守夜人踹了下狗肚子。狗哀嚎起来。温迪施望着漏斗里面,听见水下的哀嚎。“黑夜真长。”守夜人说。温迪施向后退了一步。离开岸边。他看着草垛离开了水岸。静止的画面。很安静。和漏斗没有任何关系。很亮。比黑夜要亮。
报纸唰唰作响。守夜人说:“我的胃空了。”他取出熏肉和面包。刀在他手里闪闪发光。他咀嚼着。他用刀刃在手腕那儿挠痒。
温迪施把自行车推过来。他抬头看着月亮。守夜人一边咀嚼一边轻轻地说:“人是世界上的一只大野鸡。”温迪施抬起袋子放到自行车上。“人很强壮,”他说,“比畜生要壮。”
P3-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