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子金山没有为苏东坡另外作传的妄念,只不过是想让他鲜活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一回。这本《苏东坡》和其它的苏东坡传记不同,作者并非按时间顺序介绍苏东坡的一生,而是从诗词切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刻画苏东坡跌荡起伏的一生。 中国正史中的人物,许多经后人编纂过的名人档案,读之味同嚼蜡,自《史记》之后难得一见趣史美文,有时竟是些野史笔记读着尚觉过瘾,只可惜猜测臆断居多,有关东坡先生的更是如此。 所幸东坡生前勤快,留下了数千篇诗词文章,中国自古有文如其入之说,读者不妨在东坡的那些千古绝唱、旷世文章寻找他鲜活的身影,这个苏东坡更接近真实,更为妙趣横生。 作者简介 子金山,原名孙铁岭,生长于齐鲁之地,自由撰稿人,佛汉拳协会会员。左手写作,右手打佛汉拳,一萧一剑走江湖。已出版作品 《阿瞒出道》 《喋血中原》 《魏武雄风》 《东坡》 《孙子》 《大明铁骑》等。 目录 序言 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说起 大器晚成的父亲打造出神童儿子 德智体超前发展的天才少年 夜来幽梦忽还乡 北宋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 仕途第一步:人算不如天算 苏门举家离故乡 再进考场魁天下 曾闻东坡爱吃素 凤翔府青年判官 苏东坡不忘童子功 神仙不讲理,心诚则不灵 第一个对头 来自宰相的恩宠 大宋王朝山雨欲来 王安石这个人 苏东坡与王安石初相较 变法之初乱子多 皇帝站队苏东坡 宰相面前恃才自傲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和尚妓女同经商 西湖歌伎添诗韵 杭州和尚多才情 做通判的东坡没接触过宋词 通判杭州时的家庭生活 东坡判案法也容情 埋下了焚烧自己的火种 王安石被罢观朝局 大起大落方识真小人 升官未必真提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朝廷对东坡开始关注还是头疼 形象工程——黄楼 诗人太守多雅客 苏门师徒趣事多 伟大的科学家并非善类 不惹大祸不罢休 大祸临头时的苏东坡 优秀的“犯人”苏东坡 乌台皇家监狱的“幸福”生活 生死关头,北宋皇帝脚踩两只船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本性难改的快乐诗人 三教合一贯太虚 孤独诗客暂时的清闲 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东坡居士的诞生 一首短诗留下两个成语 一个和尚与两个诗人 佛印大和尚的智商问题 大和尚对决小姑娘 传说中的挚友冤家 道家、道教、道士 绝代文章出黄州 姊妹篇中的妹妹篇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黄州气象台 美酒色香润佳作 诗人与鱼的交情 离开政治的日子真幸福 苏东坡与朝廷谁也没有忘记谁 被贬官员身边也能享“陪侍” 难舍难忘的地方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最高层 命运不眷顾受民爱戴的诗人 与政敌的第二次“握手” 东坡听劝退隐常州 两年劳役 厌恶当官时飞来了乌纱帽 升官之路中的“东坡速度” “东坡速度”再加速 人在江湖不由己 幽默诙谐的高官苏东坡 树欲静而风不止 目标明确的绝地反击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碧水、绿地、民生 欲把西湖比西子 富于诗意的大案要案 一朝双相眼看要实现 颍州大雪少诗意 孟子的好学生苏东坡 立法执法与偷税漏税 不管兵事的兵部尚书 与东坡命运攸关的两个女性 诗人东坡知兵事 小皇帝青春燃烧的岁月 穿越大中国 东坡到处有西湖 天女维摩王朝云 诗人远色却痴情 朋友多了好办事 人们心目中的佛门净土 物资贫乏的精神富翁 人说海外有仙山 孤岛上的诗人不孤独 大陆海岛,同胞心连心 大宋天涯“海归”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眠不知身后事 序言 聊苏东坡可不是什么好 活计,原因明摆着: 一、名头太大。苏东坡 的粉丝如麻,千年不断,多 少女粉丝以气吞山河的声势 喊出“愿意千年等一回,下 世能嫁苏东坡”的豪言。所 以,如果有人选中了以苏东 坡为话题,舌头都要小心点 儿:嘴下积德捧场还好说, 若是损几句这位千年前的才 子,估计众人的唾沫星子能 把你淹个半死! 二、这位大宋苏学士人 气高得令人咋舌。从宋朝起 ,包括宋朝当代,为东坡作 传追记的名家很多,想在苏 东坡身上出点另类的新话题 几乎没有可能!就说近代, 就有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在那儿摆着,书中对东坡先 生已经做了近乎全面的定论 ,其后聊苏东坡的各位大家 名师,虽然各有些香味,但 终究淡了许多。现在的子金 山就是再加些佐料烹炒一番 ,估计也难调众人的口味。 三、就现存的史料而言 ,有关苏东坡的记载,正史 中极为简略,但野史、笔记 中又十分丰富,尤其是逸事 传说,简直可称海量。所以 ,就算在百家讲坛上开聊东 坡先生的教授们,也难免陷 入是正说还是戏说的两难, 不时掺和点儿民间传说凑数 逗乐,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能够对苏东坡履历 、名篇如数家珍的人不计其 数,而且绝对不是仅限于专 家、大师。因此,侃些大家 都知道的事情难以引起大家 的兴趣,就算万幸得到大家 的关注,估计也是横挑鼻子 竖挑眼的人居多。 无奈“东坡肉”好吃举国 闻名,老孙还是决定品尝一 次,或者称为尝试更为确切 。原因出自内心:东坡先生 的大作陪伴老孙度过了童年 时代。曾经有多少次,老孙 因为背诵苏子的词嘴头磕巴 而遭家父训斥,有时甚至被 打几个耳光;又有多少次因 为故意顺口带出几句东坡的 名句而引得小伙伴们啧啧赞 叹连声,尤其是女娃们的羡 慕目光,实在令人至今难忘 ;年龄稍长之后,又是一本 《苏东坡诗词选集》使我无 数个无聊的夜晚变得滋味无 限;窘困的时刻想起了苏子 落难的日子而心情坦然;翘 尾巴的一瞬间是东坡大作使 我羞愧脸红! 苏东坡曾令我激动,苏 东坡曾让我向往,苏东坡曾 使我从心灰中解脱,苏东坡 曾诱导我走向文学的快乐旅 途。 没有为苏东坡另外作传 的妄念,老孙只不过是想让 他鲜活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苏东坡不需要老孙为其树碑 立传,那座闪光的丰碑其实 已经在人们心中竖起了近千 年! 中国正史中的人物资料 ,大多是经过后人编纂的名 人档案,有时读之味同嚼蜡 。《史记》之后,趣史美文 难得一见,有时竟是些野史 笔记读着尚觉过瘾,只可惜 猜测臆断居多,有关东坡先 生的更是如此。 所幸东坡先生生前勤快 ,留下了数千篇诗词文章。 中国自古有文如其人之说, 我们不妨从东坡先生的诗文 中寻找他鲜活的身影,大概 这个苏东坡更接近真实,更 为妙趣横生。 其实不管是谁谈苏东坡 的话题,都离不开东坡的那 些千古绝唱、旷世文章,那 是东坡先生留给世人的共同 遗产,已经使无数人受益终 生,肯定还将惠及我们的后 代。 不过老孙侃苏东坡却没 打算惠及任何人,目的就一 点:让大家品尝一下老孙加 工过的“东坡肉”,让诸位能 与古人碰杯,多灌上几盅老 酒黄汤,吾愿足矣! 导语 子金山的童年受苏东坡的作品影响很大,曾经多次因为背诵不好苏东坡诗词而遭父亲训斥,有时甚至是挨打,这使得他后来随时随地流利背诵苏东坡的名句而引得小伙伴们羡慕,尤其是女孩子的目光。他的成长伴随着苏东坡,进入社会后,窘困的时刻想起了苏东坡落难的日子而心情坦然。 作者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呈现中国文化史上极富人格魅力、充满生活热情的苏东坡。诗词入笔,细品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独辟蹊径,再现旷世诗人豁达处世之道。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是严肃的。但并非 要用严肃的方式来表达,把 深刻的东西用深刻的方式解 说出来有时是远远不足够的 ,将阅读的快感与历史的感 悟结合起来,是理解历史的 有力方式,而在我看来,子 金山做到了。 ——当年明月 幽默该谐,活灵活现, 写人如是,写场面亦如是, 子金山的特色正在于此。然 而,写史不过是披上的一件 赶时髦的外衣,他骨子里的 造化,令其写什么都当有能 力写得好看。 ——董路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 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 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 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 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 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 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 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 。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 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 突围。 ——余秋雨 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 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 。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 折都在诗里见。虽然苏东坡 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 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 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 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 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 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 ,其忠恳不如杜工部。 ——钱穆 精彩页 1 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说起 国人向来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之宏论,不乏有人以苏氏父子作为此论的依据。但实际上,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典故形容苏东坡与其老爸苏洵更为确切。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副对联是四川眉山三苏祠的楹联,清代人张鹏翮①所题,上下联简洁概括了老苏家所创造的宋代文坛一门辉煌。 上联所述的一门父子即苏家的老爸苏洵和儿子苏轼、苏辙,意思是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指韩、柳、欧、苏四家,四家文章名冠天下,苏门占其一!至于文冠当时的宰相王安石,直到明代的朱右编撰了个《八先生文集》,老先生才算排上了座次,后来的唐顺之也编撰了个《文编》,只选用这唐宋八人的文章,一个叫茅坤的散文家整理了这些文章并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从此成为定论。 了不得!唐宋两代排出散文名家八人,老苏家竟然占了三席,估计除了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大概能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附带说明:另外五位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但此联上联的内容是在夸大:要说给宋代的词人排座次,大概排上三百名也未必轮到苏家的老词客苏洵,从史载到传说都没见这老头留下什么值得一提的词作。当然,也可能是撰联人因老苏传下了不少散文、政论精品,故而把老苏也算作了词客。 就算如此,撰联人还是有点偏心,苏洵虽留下了不少能上眼的散论,但真正能称冠古今的只有一篇《辨奸论》①!此文几乎把老头“骂”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文风犀利,精彩绝伦,之所以能以“骂”而功标青史,是因被骂的人非同小可——一代文豪、政治大家、后来的当朝宰相王安石是也! 至于老苏与当朝重臣王安石有何过节?老孙后文自然会另篇详述,眼下先给大伙尽量简单地介绍这三词客居首的苏洵,这个老头的确为中国文坛的辉煌立下了盖世功勋! 先说名气。以前,中国私塾、官学的教科书入门之文便是《三字经》②,苏洵是被选入中国数朝小学教材的人物,《三字经》中这样介绍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就像苏轼的别号苏东坡一样,苏洵字明允,苏老泉就是苏洵晚年的别号。 后人把苏洵尊为大器晚成的样板,列入了教科书来告诫后代,这充分证明了苏东坡的老爸苏洵少年时代是个“问题儿童”,如果放在今天兴许是位成天泡网吧的主儿。并且可以推断,其从少年到青年的黄金岁月,大都是在与街头的混混厮打中度过的,看来“骂功”就是在该时期打下的扎实的“童子功”。 有句真言是这样说的: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以此推论:只有问题家长,绝无问题子女。问题少年的制造者可能是他们的爸妈或者更上一辈的施宠者。 苏洵从少年到大龄青年时期不争气,责任在谁?莫非是苏洵的老爸——也就是苏轼、苏辙的爷爷常年外出打工,以至于孩子沦落为“留守儿童”无人管教?实际情况正相反。苏东坡的爷爷苏序,字仲先,粗通文墨,性情豪爽,家境小康,轻财好施,且老实本分,从未有过在国家公务员铁饭碗里捞饭吃的妄想。 据史载:苏序“晚好为诗,能自道,敏捷立成,不求甚工,有所欲言,一发于诗,比没,得数千首”。 从至今没发现苏序老先生的大作来看,老先生在玩弄诗词方面最多算是个票友,数千首诗竟无一首传世。从苏序老先生吟诗“敏捷立成”来看,其人聪明是无疑的,而且极明事理,应该精通儿童教育的真谛!那么,他是怎么训导子女的? 这就是苏序老先生的高明之处了。苏序对孩子实行的是自然成长理论,强拔高的小苗难说将来成材,树大自然直;望子成龙的父母大多得到的是虫样儿女,让生活自身来教育少不更事的儿子,兴许更见成效。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