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志精粹(插图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晋)陈寿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由晋代史学家陈寿所著。全书记载了我国三国时代三个割据政权(魏、蜀、吴)的纪传体国别史。作品叙事简明,记事翔实,遣词考究,文采斐然,在史料取舍上也十分严慎,是“二十四史”中评价颇高的“前四史”之一,被我国历代历史学者重视。 作者简介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是西晋史学家、文学家。陈寿起初在蜀汉任观阁令史,但是蜀汉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逢迎。陈寿不愿屈从黄皓,故而在蜀国一直郁郁不得志。西晋灭蜀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全国,陈寿便开始撰写《三国志》。 目录 魏书 武帝纪 文帝纪 曹植传 卞皇后传 董卓传 袁绍传 吕布传 张辽传 张郃传 乐进传 于禁传 徐晃传 典韦传 许褚传 荀彧传 荀攸传 贾诩传 邓艾传 钟会传 华佗传 蜀书 先主传 后主传 诸葛亮传 关羽传 张飞传 马超传 黄忠传 赵云传 姜维传 庞统传 马谡传 魏延传 蒋琬传 法正传 吴书 孙坚传 孙策传 吴主传 周瑜传 鲁肃传 黄盖传 程普传 太史慈传 吕蒙传 甘宁传 陆逊传 陆抗传 张昭传 诸葛瑾传 序言 《三国志》与《史记》 《汉书》《后汉书》并称“ 前四史”。该书记载了从东 汉末至西晋初近百年的历史 。其作者陈寿,曾于蜀汉任 职,蜀汉灭亡之后,回乡隐 居。西晋代魏以后,被征入 洛阳担任著作郎。 在《三国志》之前,魏 、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 的《魏书》、鱼豢的《魏略 》、韦昭的《吴书》,此三 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 仅得15卷。因此《三国志》 是三国分立结束后文化重新 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 早以《魏书》《蜀书》《吴 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 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 书才合为一书,流传至今。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 当时的民间传说和戏曲、话 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 裴松之注,根据他个人对社 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 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 刊本是明嘉靖年间所刊刻的 ,俗称“嘉靖本”,共24卷。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 父子对其进行删改后,成为 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 演义》。 作者介绍——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 汉(今四川省南充市)人, 蜀汉建兴十一年(233年) 出生,西晋元康七年(297 年)卒。陈寿出生之时正是 魏、蜀、吴三国鼎立之际。 在他出生前,他父亲就已经 投身行伍,后来成为马谡的 参军。蜀国街亭战败后,他 父亲便退出军队,回到老家 安汉。 陈寿自幼接受严格的家 教,他的父母花费家资,在 城西果山脚下修建万卷楼作 为他的读书之所,聘用当地 名儒任塾师。后主延熙 (238年—257年)中后期, 陈寿告别父母,去当时蜀国 首都成都的太学学习。当时 名士秦宓的弟子、蜀中大儒 谯周在成都任典学从事,并 亲自教授太学生。 太学里,陈寿勤奋学习 儒家经典《尚书》和《春秋 三传》,学习先贤治民兴国 之道。他尤其钟爱史学,司 马迁的《史记》、班固的《 汉书》是他最爱读的书,常 至夜阑人静,仍独对孤灯。 谯周也十分器重陈寿,常单 独教他。 延熙末年,陈寿开始了 仕宦生涯,他先是担任卫将 军姜维的主簿,后调任东观 任秘书郎、黄门散骑侍郎。 当时正值蜀国国力日减、北 边魏国强兵压境的危急之际 ,蜀后主荒嬉,终日不理朝 政,宦官黄皓借机专擅威权 ,蜀国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 。陈寿因不愿趋附,仕途受 挫。在这期间,陈寿父亲过 世。父亲丧事办完后,陈寿 卧病不起。此间因与侍婢过 度亲近(古代居丧期间不得 近女色),为乡里所讥,以 至升迁无望。 蜀炎兴元年(263年), 司马昭三路大军攻蜀,蜀国 无力抵御,只得称臣。次年 ,满怀国仇家恨的陈寿返归 故里。此后他开始了在安汉 老家近十年的幽居生活。 魏咸熙二年(266年), 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称帝, 西晋建立,改号泰始。为消 灭吴国,统一中华,西晋广 泛网罗人才,不计前嫌,任 用大量魏、蜀遗臣。泰始四 年(268年)春,武陵太守 罗宪因早年与陈寿同为太学 同学,向朝廷举荐陈寿,晋 武帝召陈寿入洛阳叙用。 陈寿被授佐著作郎职, 兼领巴西郡中正。中书令关 内侯和峤奏请晋武帝将编订 《诸葛亮集》的重任交予陈 寿。不久陈寿受命出补平阳 侯相。此时正值西晋大力督 劝重农兴利之际,陈寿一面 处理政务,一面用余暇编订 《诸葛亮集》,历时数年编 成,将诸葛亮生前安民强国 、治军振武的经验全面整理 和记录下来。泰始十年 (274年)二月,陈寿自平 阳回京奏呈此书,晋武帝大 加赞赏,召陈寿出补著作郎 职。之后陈寿由平阳调回洛 阳,继续担任巴西郡中正。 太康元年(280年),西 晋灭吴国,中华大地历经百 余年分裂,终复归统一。陈 寿责无旁贷,担当起撰著“ 三国史”之重任。此后他勤 奋搜集整理三国时代的各种 档案文献,访问知晓历史事 件的人物,打听逸闻轶事、 民间传闻,考核旧史人物的 姓氏、年纪、官爵、行事, 前后共历时十年,约于太康 十年(289年)大体完成了 《三国志》的编撰工作。 《三国志》共65卷,外 《叙录》一卷(已失传), 总计约四十万字,记叙了自 东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华 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 。之后陈寿又对全书进行了 数次修订补正,直到元康七 年(297年)于洛阳病故之 前,尚未辍笔。 东晋人常璩盛誉《三国 志》可与《史记》《汉书》 媲美,且著《华阳国志》多 取材于此。后常宽著《续益 部耆旧传》也沿袭《三国志 》体系。后世裴松之注《三 国志》、郦道元作《水经注 》、徐坚辑《初学记》,以 及宋编《太平御览》都曾大 量征引《三国志》以注补旧 史之阙,或增广旧闻轶事, 足见世人对这部书的重视。 该书的优点—— 《三国志》取材精审, 作者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 的选择,对史料进行了严格 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 ,慎重地选择取材。裴松之 《三国志注》记汉魏交替之 际的表奏册诏有20篇之多, 陈寿在《三国志·文帝纪》 中,只用一篇173字的册命 就把这件大事写了出来。对 孙策之死,陈寿舍弃《搜神 记》等书上的妄诞传说,只 记孙策为许贡的刺客袭击, 以致重伤而 导语 陈寿十载潜心之作,中华“二十四史”之一。 可与《史记》《汉书》媲美的华夏良史。 全面展现从“三分天下”走向大一统的历史原貌。 本书精选《三国志》中的精华篇章,便于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高效阅读。 注释简明精辟,译文力避奥涩,助于读者准确理解。 近百幅精美手绘插画穿插文中,再现波澜壮阔的三国场景。 全书采用圆脊锁线装帧,装帧古朴大气,内文纸张为护眼轻型纸,双色印刷,版式美观。 精彩页 武帝纪 题解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的势力,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政策,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曹魏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原文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太祖少机警,有权数①,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yong)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②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③,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④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 注释 ①权数:权术。②命世:世间知名。③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④间行:走小路。 译文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乃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东汉桓帝在位时、曹腾任中常侍大长秋,封为费亭侯。他的养子名曹嵩,继承了他的封爵,曾官至太尉,但没有人知道他是从谁家过继来的。曹嵩生下了太祖。太祖从小的时候起就机灵能干,遇到事情会随机应变,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注意德行和学业的修养,所以当时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他,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两个人能赏识他的雄才大略。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非治国安邦之才不能拯救,能平定天下的,恐怕就是你吧!”太祖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任洛阳北部尉,升任为顿丘县令,被召入朝廷做议郎。 汉灵帝光和末年(184年),发生了黄巾军起义。太祖被任命为骑都尉,率军讨伐颍川的贼寇,后升为济南国相。济南国下辖十几个县,各县长官大都攀附皇亲国戚,贪赃枉法,太祖上奏皇帝,罢免了其中八个官员。太祖严禁过分祭祀鬼神,使作奸违法之徒纷纷逃避,一时济南国中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过了许久,太祖被召回朝廷任东郡太守,但没有赴任,以生病为由回了老家。不久之后,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网罗八方豪杰,密谋废汉灵帝,拥立合肥侯为皇帝。他们联络太祖参加,太祖拒绝了。王芬等的谋反果然失败了。 金城人边章、韩遂斩杀刺史、郡守,聚集十多万人,大举叛乱,一时天下动荡。朝廷命太祖为典军校尉。时逢汉灵帝去世,太子刘辩即位,由何太后掌握朝中的权力。大将军何进便和袁绍商量将宦官杀死,太后没有同意他们的做法。何进便召董卓入京,想用董卓来胁迫太后。董卓的军队还没有进人京都,何进已经被宦官杀死。董卓进京都后,废皇帝为弘农王,另立刘协为献帝,京都之中一片大乱。董卓上奏举荐太祖做骁骑校尉,准备与他共掌朝政。太祖改名换姓,走小路向东悄悄返回家乡。太祖出虎牢关,途经中牟县时,引起当地亭长怀疑,被抓回县城。县城中有人暗中认出他,为他求情而被释放。董卓此时已杀掉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到了陈留县,变卖家产,募集义军,准备征讨董卓。十二月,太祖开始在己吾县树旗起兵,这时已是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 原文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由(zhou)、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袁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仙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①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