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萧条的面孔(美国FSA纪实摄影研究)(汉英)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作者 | 吴晶莹 |
出版社 | 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讨论FSA摄影项目具体实践的专著。这是一部能够对FSA摄影项目的实践给出相对完整的论述,从可以把握的第一手材料(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经完全开放给全球公众)和在对既有研究有了充分了解和对话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具体的对话,当然具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吴晶莹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为西方现当代艺术研究、艺术理论与批评研究、视觉文化研究、展览史研究。出版译著3部,曾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美术学报》《美术观察》《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影像的定格:FSA与FSA纪实摄影计划 一、FSA机构及其历史办公室的创立与发展 二、FSA纪实摄影生产的历史文化结构 三、FSA纪实摄影主题向度:农业新政的视觉叙事 第二章 新政的宣扬——FSA纪实摄影中“被修改”的现实 一、“被遗忘的人”之形象塑造与审美主义 二、“非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s)”与种族问题的虚假消除 三、“好母亲”与性别身份预设 第三章 宣传与梦想—FSA纪实摄影的“生产”与“消费” 一、权力的微观介入:FSA纪实摄影的意识形态化 二、图像生产:从“脚本”到“被毙” 三、制造神话:FSA纪实摄影与大众传媒 结语 走向修辞化的图像表征 参考文献 序言 开始于1935年的美国FSA (农业安全局)摄影项目, 也许是美国摄影史,乃至世 界摄影史上规模最大的政府 主导的摄影项目,也是至今 令摄影工作者和摄影史研究 者无法绕开的话题和课题。 在摄影诞生即将满百年 之时,因为已经实施“新政” 的罗斯福政府需要对处于大 萧条境况下的国情有所把握 ,因此有了FSA摄影项目这 么一个“豪举”。随着时间的 推移,因这一“豪举”涉及对 摄影作用的认识和牵涉摄影 与国家的关系而引发长久的 关注和讨论,其研究成果可 谓硕果累累。这个由美国政 府主导和实施的摄影项目的 ,目的当然是从符合国家利 益的立场出发,通过摄影图 像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以争 取国民认同国家的“新政”。 同时,这也是以纳税人的税 金实施有年的国家项目。这 个项目当然具有宣传政府工 作的性质,但受雇摄影师们 不畏避美国当时凋敝的现实 ,直视现实的态度仍然值得 我们尊重。虽然如本书作者 吴晶莹所说,这是一种宣传 ,但这种宣传毕竟还是立足 于国家有意与国民进行某种 国情沟通和现实分享的努力 的基础之上,因此在一定程 度上,这一举措也还是起到 了让国民了解政府的施政意 图和争取合法性认同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FSA摄影项 目毕竟还是一个比较充分考 虑受众感受并以此为出发点 展开议程设置,组织拍摄的 摄影项目。2017年,在我 访问拥有丰富摄影收藏的美 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图书馆 时,该馆特地为我展示了他 们的FSA摄影项目收藏。据 摄影收藏负责人丽莎·亚科 蓓丽丝(Lisa lacobellis)女 士介绍,该馆共计48幅FSA 摄影的馆藏直接来自“新政” 时期的美国政府。她说,在 FSA摄影项目完成后,美国 政给当时每个州的州立大学 复制了一套摄影,要求大学 以各种方式展示出来。因为 州立大学是公立大学,靠税 收维持运转,因此美国政府 和地方政府有权要求他们执 行政府的行政命令或要求。 这个要求既包含了宣传美国 政府的政策意图,也在客观 上将当时的现实分享给了纳 税人,同时也令公众了解到 摄影在记录和分享现实方面 的可能性。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自身摄影实践的深入和 发展,中国摄影者可以说一 直对拥有丰厚传统的美国的 摄影实践——尤其是纪实摄 影保持着较多的关注。盖因 美国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摄 影大国,而且其基于实用主 义哲学而对摄影所持有的开 放和理性的态度,以及对于 摄影功能较为全面的认识所 导致的摄影实践的丰富性和 复杂性,也在相当程度上深 刻地影响了全球摄影和中国 摄影的发展。在对于包括纪 实摄影在内的美国摄影实践 的接受过程中,限于各种情 况(包括中国对于摄影的学 术研究起步较晚等),国内 有深度的研究确实比较有限 ,更不要说具体到某个专项 或专题的研究了。 吴晶莹新著《大萧条的 面孔》的出版是一件值得期 待的事。这是中国第一部专 门讨论FSA摄影项目具体实 践的专著。这是一部能够对 FSA摄影项目的实践给出相 对完整的论述,从可以把握 的第一手材料(美国国会图 书馆已经完全开放给全球公 众)和在对既有研究有了充 分了解和对话的基础上所展 开的具体的对话,当然具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 的重要性。 然而,吴晶莹的著作显 然有着更大的“野心”或企图 心。她直接展开的主旨是给 多为正面评价的FSA摄影项 目实践以祛魅的尝试。这个 追求起点甚高,所需学术学 养支撑颇高,既具有十足的 挑战性,同时也很必要。因 为将纪实摄影理想化的意愿 可能很美好,但现实有时并 不如意。她不畏艰险,从立 意、框架设计到材料把握均 努力给出来自中国学者对 FSA摄影项目的评价和分析 ,并以少有的犀利解释,形 成了在中文世界独步一时, 并具有进一步展开国际对话 的可能性的分析文本,其努 力和成绩确实难能可贵,也 令人鼓舞。无疑,这是一部 具有中国立场和眼光的专著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她 的困难或者说最大的挑战在 于,如果说如约翰·塔格和 玛莎·罗斯勒(这两位欧美 左翼知识分子的工作已经有 中文译介)这样的知识分子 已经对于纪实摄影的局限和 困境做出了根本性的反思, 为其“改良主义”(在中国可 以以“小骂大帮忙”的表述等 价)的“本质”下了几乎可以 说是彻底的痛下针砭的结论 的话,那么吴晶莹的严肃研 究可以在哪里下手,并且有 进一步发挥的空间?以及, 如何平衡好意识形态批判和 对于争取社会良性进步的努 力的同情理解的关系?这都 是最令人期待的地方,相信 读者在仔细阅读之后会有自 己的收获,同时也激发起进 一步深入研究纪实摄影,特 别是中国纪实摄影实践的欲 望。 顾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 中心副主任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中 心研究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