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初萌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实质性相似是版权侵权判定的核心问题,学界与司法界对这一问题尚缺乏统一认识。本书从事实与法律、局部与整体、相似与差异、行为与结果、大众与专家、共性与个性六个维度剖析既有争议,展现实质性相似问题的全貌。以此为基础,本书进一步提出体系化的版权侵权判定思路,明晰了实质性相似判定服务于作品侵权属性的判定,并提出“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市场替代-均衡分析”三步走的实质性相似分析思路。
本书适合知识产权领域从业人员(如研究人员、法官、律师等)及对版权尤其是抄袭判定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初萌,出生于1990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师资博士后,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博士。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知识产权师职称考试培训特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基础理论、著作权法、科技法、民法。在《科学学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私法》《知识产权》《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北方法学》《科技与法律》等杂志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知识产权相关课题十余项。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1.6 结构安排
第二章 “作品相似侵权”的历史之维与价值之维
2.1 “作品相似侵权”概念及其产生
2.2 作品相似侵权判定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作品相似侵权判定的传统标准:“接触+实质性相似”
3.1 判定思路的演变
3.2 “接触”及其判定
3.3 “实质性相似”及其判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现有实质性相似判定标准的反思
4.1 实质性相似的基本定位
4.2 实质性相似的判断内容
4.3 实质性相似的判断视角
4.4 实质性相似判定与作品类型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方法之改造
5.1 版权侵权体系化视角下的“接触+实质性相似”
5.2 从“接触+实质性相似”到“实质性相似”
5.3 “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一市场替代一均衡分析”三步分析法
5.4 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分析
5.5 市场替代分析
5.6 均衡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6.1 当前司法实践的误区:从两个典型实例说起
6.2 “非作品性使用”不应被纳入实质性相似判定中分析
6.3 诉讼中的特殊考量
6.4 新技术场景下的适应性考察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实质性相似成为版权侵
权判定的核心问题,是技术
变迁、产业发展与浪漫主义
哲学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
独创性理论、“思想-表达二
分”理论、公共领域理论和
读者反应理论为作品实质性
相似侵权判定提供了理论基
础,“保护著作权利”“鼓励
自由创作”和“促进社会文化
繁荣”为作品实质性相似侵
权判定提供了价值指引。
历史上的作品侵权判定
标准经历了从“抄袭”“不当
利用”两项标准并存,到“抄
袭+不当利用”,再到“接触
+实质性相似”的演变。目
前,“接触+实质性相似”已
经成为公认的版权侵权判定
标准。与相对易于证明的“
接触”不同,对于“实质性相
似”,虽然司法实践中已发
展出普通观察者测试法、内
外部测试法、“抽象-过滤-
比较”测试法等主要判定方
法,并以反比规则、几近相
同标准、最小使用和自由使
用原则作为补充,但这些标
准存在矛盾且较为模糊、主
观性强,并未澄清“实质性
相似”的具体内涵,反倒平
添了不少混乱。
基于中国与美国的学理
观点和司法实践,从“事实
与法律”“局部与整体”“相似
与差异”
“行为与结果”“大众与专
家”“共性与个性”六个维度
剖析既有的争议,能够还原
“实质性相似”的本质。反观
接触要件,于实然层面,其
在网络时代日益呈现出不证
自明的特性;于应然层面,
其合理性因如下三个原因而
被削弱:一是对“接触可能
性”的过分依赖导致版权专
利化,二是错误预设了接触
与独立创作之间的互斥关系
,三是与公众接触权产生矛
盾。取消接触要件的独立地
位,将其合理内核纳入实质
性相似考量,是可取的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实质性
相似的地位与内涵得以进一
步明晰。在体系化的版权侵
权判定思路中,实质性相似
判定服务于“作品具备侵权
属性”这一判断,与“未经授
权”“公开传播”共同构成版
权侵权判定的三要素。实质
性相似判定的核心是“排除
独立创作可能性”判断,其
具体展开方式为:假定被控
侵权人未接触权利作品,在
将两部作品中同时存在的明
显错误转化为正确内容且排
除权利作品中的特异性元素
的前提下,若此时仍存在完
成被控侵权作品的合
理可能性,则实质性相
似不成立。通过引入“本领
域普通创作者”视角,有助
于实现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
判断的客观化。在排除独立
创作可能性判断基础上,同
时考察作品的消费市场和被
控侵权人的创作自由利益,
应将“被控侵权作品是否存
在对权利作品美学吸引力的
替代”“均衡分析”纳入考量
,形成完整的“排除独立创
作可能性-市场替代-均衡分
析”三步分析法。此外,实
质性相似判定在诉讼中的合
理运用,还需以作品比对举
证责任的正确分配、专业信
息的充分挖掘为依托;合理
处理实质性相似与停止侵权
救济的适用之间的关系,也
应纳入考量。
改造后的实质性相似判
定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司法实
践中的疑难问题,亦有助于
消除“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
与“均衡分析”混同、商标思
维与版权思维错位等现象;
对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创作
、侵权判定领域的适用,亦
能够有效应对。总体而言,
这一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方
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前瞻
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