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悉达多/作家榜经典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古印度贵族少年悉达多,在无花果园的玫瑰小径上漫步沉思。
自出生以来,悉达多就拥有了大多数人渴望的成功:显赫的家世,聪慧的头脑,父母的爱护,朋友的追随,异性的倾慕……
但这些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悉达多内心充满困惑,渴望洞悉人生真谛。刚刚,他做了一个决定:放下眼前的一切,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翻开本书,跟随悉达多,踏上灵性开悟的智慧之旅,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1899年,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未获得公众承认;1904年,以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轰动德国。后来,他辞去工作,专事写作,先后完成《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等早期重要作品。
1912年,黑塞移居瑞士并在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主要长篇小说有《德米安》(1919)、《悉达多》(1922)、《荒原狼》(1927)、《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和《玻璃球游戏》(1943)等。其中《荒原狼》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第一部
婆罗门之子
随沙门教徒修行
乔达摩
觉醒
第二部
卡玛拉
在心如孩童之人身边
轮回
在河边
船夫
儿子

乔文达
赫尔曼·黑塞年表
译后记
导语
《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国出版,通过对主人公悉达多身上的两个“自我”——理性的无限的“自我”和感性的有限的“自我”——的描写,黑塞探讨了个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永恒的人生境界的问题。读者从中既可以洞察作家对人性的热爱与敬畏,对人生和宇宙的充满睿智的理解,又能够感受到他对传统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呼唤和向往,同时,还可以领略到作为西方人的作者对东方尤其是中国思想智慧的接受与借鉴。
后记
漫游·悟道·诗情
是如此一本书,其深刻
潜藏于作者精心营造出的
简明而清澈的语言中。这
一种清澈势必瓦解那些自
诩能准确判断作品孰优孰
劣的文学俗匠的精神僵化
症。造一尊佛,而他超越
了世所公认的那一位,这
是前所未闻的创举,尤其
对于一个德国人来说。《
悉达多》之于我,是比《
圣经·新约》更有效的一剂
良药。
1973年,亨利·米勒,20
世纪最具叛逆性的美国作
家之一,在给朋友的信中
曾如此激情洋溢地评说对
他影响至深的德语小说《
悉达多》。此时距这本书
首版发表已超过半个世纪
,而该小说的作者黑塞去
世也已逾十年。但是一股
阅读《悉达多》的热潮却
从德国、瑞士跨越大西洋
,席卷了北美大陆,之后
又传至澳大利亚、东亚、
南亚,经久不息。迄今为
止,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
成39种语言,成为20世纪
最畅销的德语文学名著之
一,世界各地的读者,尤
其是年轻人都被这个德国
人写的东方故事所吸引,
在这个奇妙的文字世界里
寻找启迪、灵感和精神归
宿。
《悉达多》到底是本什
么样的书,它到底有什么
魅力,能跨越半个世纪的
时间间隔,征服如此多本
国和异国读者的心?
漫游:在东西方之间
《悉达多》首先是在多
重欧洲危机的触发下,在
作者与古老的亚洲精神的
心灵对话中孕育而生的跨
界之书。
1877年7月2日,赫尔曼·
黑塞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
卡尔夫的一个新教家庭。
这个家庭一方面有着浓厚
的基督教新教虔敬主义气
氛,另一方面又渗透了来
自遥远印度的宗教与文化
因素。黑塞的外祖父赫尔
曼·贡德特曾长年在印度喀
拉拉邦传教,对当地文化
非常感兴趣,还撰写了一
部当地语言玛拉雅拉姆语
的语法书。黑塞的母亲就
出生在印度,黑塞的父亲
约翰讷斯·黑塞也曾到印度
传教。黑塞从小生长在不
同信仰和不同文化并存的
家庭环境中,父亲会即兴
为他用德语诵读印度宗教
的祈祷词,他自己也很早
就开始阅读佛教和其他印
度宗教典籍。
然而,黑塞的青少年时
期也是他经历的第一个危
机时期。天资聪颖的他在
1891年成功地通过了专门
挑选新教神学预备生的符
腾堡选拔考试,进入了历
史悠久、声名卓著的毛尔
布隆(Maulbronn)修道院
神学院。但他完全无法适
应纪律严苛、强调服从、
压抑个性的学校制度,一
度濒临精神崩溃,不到一
年就私自逃离了修道院。
家人将他送往私人诊所,
然后又让他入读普通学校
,但他仍然没有走出精神
危机,无法完成学业。
悉达多在最后的悟道阶
段以河水为导师,终致开
悟。在他和河水心神交融
的这一段里,描写的语言
本身成了水流,波涛涌动
,前后相继,流转回环,
充满生命的律动节奏:河
流奔向目标,悉达多看着
它匆匆流淌,这条由他自
己和他亲人以及所有他见
过的人组成的河流。所有
这波涛、这河水都急匆匆
地、受着苦地,奔向目标
,许多目标:瀑布、湖泊
、湍流、海洋。所有的目
标都会抵达,每个目标之
后又是一个新目标。水变
为蒸汽,升上天空,变成
雨,从天空落下,变成泉
,变成溪,变成河,重新
奔流,重新追求。但是这
渴慕的声音变化了。它还
在响,充满苦痛,一路追
寻,但别的声音来与它作
伴了,那是欢乐又忍受的
声音,善与恶的声音,欢
笑与哀愁的声音,上百个
声音,上千个声音。
《悉达多》正是在这水
流般的韵律中,在这歌吟
般诗情充沛的词句中,演
绎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寻求
与领悟的人生旅程,融东
西方宗教思想于奔流不息
的生命之河中。它注定也
与这书中之河一样,成为
超越时代而流传久远的声
音。也希望这声音带给所
有中文读者启迪、灵感与
脱离苦难奔赴光明的信心

2021年8月
书评(媒体评论)
《悉达多》洗练的文笔
与反叛的人物恰恰回应了
一代人内心的渴望:他们
正寻求摆脱流俗、功利主
义,摆脱当前威权的自我
之路。
——《牧羊少年奇幻之
旅》作者保罗·科埃略
黑塞的书就像暴风雨之
夜的灯塔之光。
——心理分析学家荣格
《悉达多》是改变无数
人的智慧之书,两小时读
完一辈子受益。
——作家榜创始人吴怀
精彩页
婆罗门之子
在屋宅的阴影里,在舟舸往来的河岸边的阳光下,在婆罗树的荫蔽下,在无花果树的树影中,成长着悉达多,俊美的婆罗门之子,年轻的鹰。伴他一同成长的是乔文达,他的挚友,也是婆罗门之子。在河岸边,在他浴身之际,在神圣的清洁中,在神圣的祭礼中,阳光晒黑了他光洁的肩头。在芒果林里,在与男孩们一起玩耍时,在听母亲歌吟时,在参与神圣祭礼时,在学者父亲给他施教时,在与智者交谈时,阴影在他黑色的眼睛里流动。悉达多参加智者们的交谈已经有了不少时日,他与乔文达练习辩论,与乔文达练习静观之术,以沉入冥思。他已经懂得默诵词中之词“唵”,用呼入之气往自身内无声地纳入“唵”,用呼出之气往身外无声地说出“唵”;聚精凝神时,他的额头环绕着思绪清明的灵慧之光。他已经懂得在他本质的内里洞悉阿特曼,不灭不绝,与寰宇合一。
喜悦跃入他父亲的心里,喜悦来自儿子,这个笃学博闻、求知若渴的儿子。父亲在他身上看到一位伟大智者和祭司正待长成,那将是统领婆罗门的一位君王。
欢欣跃入他母亲的胸膛,当她见着他,见着他行路、坐下、起身。悉达多,这强健的、美丽的、用修长的双腿行走的儿子,用完美的礼节问候她的母亲。
爱慕滋生在婆罗门的年轻女儿们心中,当悉达多走过城中街巷,额头闪亮,双眼有君王风仪,臀紧腰细。
可是她们所有人对他的爱慕都比不过来自他的挚友,婆罗门之子乔文达的爱慕。他爱悉达多的眼睛和温柔的嗓音,他爱他的步态和一举一动的完美风范。他爱悉达多所做所说的一切,而他最钟爱的是他的灵慧,他的高昂又火热的思想,他的灼热意志,他的崇高使命感。乔文达知道:这个朋友不会成为平凡的婆罗门,不会成为懒惰的祭祀官,不会成为贩卖咒符的贪婪商人,不会成为夸夸其谈而内中空洞的演说者,不会成为奸诈恶毒的修士,也不会成为芸芸众生的畜群中一只善良而愚蠢的绵羊。不,就是他自己,乔文达,也不愿意成为那样的凡夫俗子,千万个婆罗门之一。他要追随悉达多,他挚爱的人,这美妙的人。如果悉达多有朝一日成为神,如果他有朝一日步入闪光星宿之列,乔文达也愿意追随他,做他的挚友,他的陪伴,他的仆人,他的马前卒,他的影子。悉达多便是如此受所有人钟爱。他带给所有人欢愉,所有人都因他开怀。
但是悉达多,他却并不为自己而欢愉,他不因自己而开怀。当他徜徉于无花果园的玫瑰小径上,坐在静观林苑的幽蓝影子里,在每日的忏悔浴中清洗身体,在浓荫覆地的芒果林里献祭,神情完美地遵循礼仪,被所有人喜爱,让所有人欢喜,他心中却毫无欢喜。梦来眷顾他,不停息的思绪从河水中涌出,从夜空中的星星闪烁而出,从太阳的光辉融化而出。梦来眷顾他,灵魂的躁动从祭品中随烟而起,从《梨俱吠陀》’的诗句中随气息传出,从年迈婆罗门的教条中滴滴渗出。
P5-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3: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