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城市住宅小区的共有物权需要依靠公共收益来维持,而公共收益的控制权是以业主自治组织——业委会成立为前提的。由于业主在提供资源(参与业主自治)与提取资源(使用公共收益)时,呈现出不同的群体偏好,因此,自治行为成为提供者-提取者博弈,并引发治理困境:一方面是业委会难产,另一方面是业委会陷入控制权之争。这种现象,用经典公共池塘资源提取监督博弈模型无法解释。 本书基于价值观、资源支配方式与信念、约束、偏好互动模型,提出社群偏好的分工机制说,即个体依循权力、互惠和权利三种规则(资源支配方式),衍生出群体的控制权偏好、信任偏好和信用偏好。物理空间叠加制度场域的社群中,行为者依循规则与群体偏好的协调是集体合作的基础性条件。以个体资源支配方式匹配博弈的均衡为基点,住宅小区公共收益提取中“首端优势”会转化为提取资源的控制权,或无人监督,或由监督引发控制权之争,或形成利益阵营。然而,若信息披露及时公开,将会形成对提供者的监督和提取者的激励,进而提高治理绩效。依循规则的个人行为与社群偏好互为因果,社群偏好与个人依循规则匹配的均衡成为制度结构的稳定性因素,因此分工机制说是对市场-政府二元论的重构:市场力量与行政力量的作用都是经由个人依循规则行为产生的结果,依循规则、社群偏好对治理绩效产生的影响具有长期性,行政力量因势利导,定能推进业主自治,共建美好家园。 作者简介 李涛,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20余年,参与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软科学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住宅小区治理,行政力量进退两难 二、公共池塘资源的提取者与提供者博弈 三、资源支配者行为模型:VSBPC模型 四、规则依循、群体偏好、制度相关概念 五、资源支配者假说、制度分析与发展研究框架 六、本书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业主参与自治的规则依循行为假说 第一节 业主自治制度及困境 一、业主自治制度概述 二、业主自治各参与方及互动关系 三、业主参与自治行为倾向:以G小区为例 四、业主参与自治引发的业主冲突 第二节 规则依循行为假说建模 一、业主参与自治行为的规则依循倾向 二、不公平感厌恶模型 三、物质利益偏好与非物质利益偏好 四、规则选择效应 第三节 假说的验证:电梯更新方案的合意性 一、政策背景与行为情境 二、BPC模型框架下电梯更新方案的合意性 三、规则依循的效应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规则依循与群体偏好:资源支配者说 第一节 小区治理与业主行为相关研究回顾 一、社区治理层面的研究 二、住宅小区管理层面的研究 三、业主行为研究 四、总结与评述 第二节 资源支配者决策模型(VSBPC) 一、个人决策的BPC模型 二、基于制度结构的BPC模型:VBPC模型和SBPC模型 三、基于制度层次的BPC模型:VSBPC模型 四、资源支配方式与行为:非理性信念与行为 第三节 群体偏好的资源支配者说 一、群体偏好与群体规范 二、劳动分工与群体偏好 三、群体偏好异质性 四、业主自治情境下的群体偏好 第四章 资源支配者说检验:控制权、信任与信用偏好 第一节 管理者群体控制权偏好 一、理性与非理性之争 二、基于控制权偏好的VSBPC模型 三、过度投资者群体识别 四、控制权偏好的群体属性结论 第二节 投资者群体的信任或信用偏好 一、信用与信任替代关系假说 二、基于VSBPC模型的准自然实验设计 三、信任或信用偏好实证结果 四、信任或信用偏好的群体属性 第三节 经典行为博弈经验结果的证据 一、经典行为博弈中角色情境与行为情境 二、最后通牒博弈的角色情境 三、弟兄博弈模型中的角色情境 四、从理性人、行为人到资源支配者 第五章 规则依循行为与业主自治的激励 第一节 住宅小区公共池塘资源行为情境 一、行为分析框架 二、G小区业主的提供、提取决策 三、外部性、分配问题与搭便车问题 四、资源支配者初步识别 第二节 监督问题 一、监督悖论与婆媳匹配博弈 二、首端末端匹配博弈 三、提供与提取混合博弈:三人博弈模型 四、业主自治的均衡及行政介入路径 第三节 业主冲突与行政的监督激励 一、业主冲突 二、权力型末端行为人与互惠型首端行为人的冲突 三、互惠型末端行为人与权力型首端行为人的冲突 四、行政力量对监督的激励 第六章 有关提取资源效率的实证 第一节 提取资源的收益问题 一、治理方式评价及提取资源效率 二、维修资金提取价值研究设计 三、维修资金提取对房价的促进 四、治理方式异质性与提取效率 第二节 提取资金使用的满意度问题 一、维修资金使用业主满意度现场调查 二、业主知识与决策信息 三、业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四、信息公开通过业主参与对满意度的促进效应 第三节 提取中的投票难问题 一、维修资金使用投票难的问题 二、数据、变量与指标 三、自治程度对合作水平的影响 四、研究工作总结 附录一 南京老旧电梯改造调查问卷 附录二 维修资金使用效率调查问卷 附录三 G小区业主自治活动撷录 附录四 G小区业主委员会探望患病委员事件相关日记 附录五 G小区某业主微信群聊话题分类汇总简表(2017年9月23日~2017年11月1日)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面上项目《中国城市住宅 小区业主规则依循行为及其 对治理机制的影响》的主要 研究成果。以城市住宅小区 业主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 )对公共池塘资源(公共收 益、住房维修资金)取得控 制权为业主自治的场景,基 于VSBPC模型,假设业主在 提供资源(参与业主自治) 与提取资源(使用公共收益 )时,依循不同的资源支配 方式,使得业主自治成为提 供者与提取者博弈,并引发 治理困境:业主委员会成立 难和认同难同时并存。沿着 经典公共池塘资源(CPR) 提取监督博弈(E.Ostrom, 1990)之首端与末端博弈 的思想,基于婆媳匹配博弈 (李涛,2016)构建了以 提供者为首端,以提取者为 末端的提供者与提取者匹配 博弈模型,对上述困境进行 解释。研究发现,决策者是 资源支配者,其依循权力、 互惠和权利三种规则(资源 支配方式)行事是人的本性 (非理性信念),并孳生出 群体的控制权偏好、信任偏 好和信用偏好。在资源充足 的条件下,信用偏好主导的 群体自治较为稳定,但因信 用偏好的首端行为人可以与 任意类型的资源支配者相匹 配,群体内部缺乏对监督的 激励,转变为由控制权偏好 的首端行为人主导,导致对 资源过度提取,造成资源枯 竭,形成“明日黄花博弈”, 过度提取者离开,自治失败 ,造成业主委员会认同难; 资源不足条件下,信用偏好 的行为人不参与自治,信任 偏好和控制权偏好的行为人 进入“白手起家博奔”,由于 控制权与信任两种资源支配 方式不匹配,导致参与者之 间产生冲突,造成业主委员 会成立难。因此,行政力量 的介入需因势利导,当群体 行为由信用偏好主导时,应 以控制权方式介入,鼓励行 政能力强的业主进入自治组 织主导业主自治;当群体行 为由控制权偏好主导时,应 以互惠方式介入,鼓励受居 民信任的业主进入自治组织 进行监督;当群体行为由互 惠偏好主导时,应以信用方 式介入,鼓励知法守法的业 主进入自治组织进行监督。 本书相关研究工作始于 2005年。是年,本书作者 开始接触到新制度主义、演 化主义和行为主义,关注合 作中的个体决策和集体选择 问题,彼时主要关注和研究 的方向是在个人决策模型中 引入制度内生化进行建模。 研究的基础是作者所在研究 团队负责人提出的偏好分层 理论,即把偏好分为由基因 决定的内层偏好和具有场景 性外层偏好,强调学习在共 同知识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 作用。团队的研究是基于人 具有天性和习性基本假定的 前提下,对人性进行不断探 索的过程,认为人的天性是 稳定的,人的习性是由场景 的刺激一反应重复发生而来 ,因而可以通过刺激一反应 机制,纠正错误的习性从而 恢复天性。研究领域涉及合 作的各种形式,包括业主自 治制度。关注的重点是社会 偏好、文化价值观、内化道 德等对决策的影响。 具有政治经济学教育背 景的作者则认为,虽然在习 得的过程中引入学习机制, 不完全是华生(J.B.Watson )所倡导的行为主义,但是 把哈耶克(P.A.von Hayok. )所谓的自由视为人的天性 ,相当于给定了制度的演化 方向,故而很难理解并认同 当时田队采用的个人主义方 法论,希望能将社会人假定 引入,因为,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本性就是社会性,并不 存在人的天性。马克思曾经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中明确指出:“自然界 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 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 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 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 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 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 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合乎人 性的存在基础,才是人的现 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 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 说才是人的合乎人性的存在 ,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 为人。”观点的严重对峙致 使作者和团队负责人之间的 沟通与交流并不顺利。彼时 ,身为博士生的作者在初期 开蒙之后,旋即陷入研究的 混沌之境,理论经济学相关 问题茫无端绪,如一团乱麻 。 在作者看来,相关研究 至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 一,人们因何而行事?第二 ,群体因何而形成,群体属 性如何表征?第三,制度因 何而产生,制度绩效如何度 量与评价? 前两个问题和第三个问 题的前半部分是理论经济学 问题,学术界并无一致答案 。尤其是第一个问题,既是 经济学研究的发端,也是研 究的脉线,涉及哲学、心理 学、生物学、社会学、历史 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 ,是最难回答的问题。第三 个问题的后半部分是应用经 济学的问题,理论和方法相 对比较成熟,如构建指标体 系,但制度的横向比较,尤 其是定量研究,所得结果也 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之后的2011年,作者申 请到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 金项目“关于资源支配规则 偏好的行为实验研究”,开 始挈“资源支配规则偏好”之 领,对课题问题抽丝剥茧, 厘清乱麻。 2016年,作者根据对婆 媳关系的观察、体验和总结 ,完成了对第一个问题的思 考,并以专著《薪酬制度及 激励机制研究》呈现了相关 成果。在那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