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囊括十余年来作者对一些重要的电影文化现象、电影作品和创作实践技巧的思考与评介,分为专论、评论和杂论三个部分。其中专论部分集合了近年来作者关于电影类型、导演思维和电影节等特定主题的学术思考;评论部分精选了作者近来发表于各大媒体上的电影评论,仔细拆解电影创作艺术背后的内在思路与情感脉络;杂论部分则聚焦于对电影技艺和相关人物的精妙解析,从不同角度阐述电影文化的塑造和养成。 作者简介 开寅,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系,获电影专业电影理论博士学位。曾任《戏剧电影报-环球综艺》编辑、记者、主笔。多年来为各大中文纸媒和电子媒体撰写了大量电影评论,内容涵盖不同国家和语种的电影文化和创作方法,审视角度跨越理论与实践、学术与批评的各个层面,在电影专业人士和影迷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是当代华语世界重要的电影评论人之一。 目录 记忆等着我们 被虚度的时光 第一辑 专论 空间、氛围与技巧:重访胡式客栈——胡金铨影片中的场面调度与动作设计 艺术与商业的“合流”——透视西方电影节系统的运作 工具理性与人类命运——解析《2001太空漫游》 “真实”与“直接”:纪录片创作方法思辨——《杀戮演绎》和《疯爱》的个案分析 走出影像的宿命 纯情、成长与反叛——日本青春片的个性特征 第二辑 评论 父权退场的无奈与自豪——评《秋刀鱼之味》 “蛆虫”的乌托邦——评《小偷家族》 将神秘性燃烧殆尽的意识形态火焰——评《燃烧》 将“越战”进行到底的太空女权主义打怪片——评《异形2》 新瓶旧酒的陈年神话——评《地心引力》 平庸时代的告别之作——评《肖申克的救赎》 个体内在冲动的肖像——评《冷酷祭典》 那个不可理喻的对手——评《群鸟》 大侠有时也用枪——评《疾速备战》 徜徉游弋的时间姿态——评《花与爱丽丝》 欲望的虚晃一枪——评《地球最后的夜晚》 一头机械怪兽的嚣张肆虐——评《决斗》 不确定的任意空间——评《波长》 无因暴虐与邪典灌输——评《追击者》 飞鸟视角下的个人英雄主义——评《敦刻尔克》 另一个平行世界的童话——评《脸庞,村庄》 作为人类镜像的异形——评《异形:契约》 黑白对立的恐怖喜剧——评《逃出绝命镇》 永远无法解封的魔咒——评《情书》 负面人物的绝望徘徊——评《南方车站的聚会》 消逝的罗曼蒂克——评《罗曼蒂克消亡史》 同族与异类的寓言——评《狼灾记》 改写狼与小红帽的历史——评《人狼》 完美绽放的被动人生——评《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 好莱坞成功学的银幕读本——评《爱乐之城》 一场对人生共谋机制的悲鸣——评《神圣车行》 “反电影”的时间——评《德州见》 电影电视剧化的范例——评《托尼·厄德曼》 飞鸟的视角——评《利维坦》 女性缺失的《女性瘾者》——评《女性瘾者》 擦去符号的印记——评《湄公酒店》 触不到的宽容,完不成的拯救——评《通往仙境》 类型之光——评《亡命驾驶》 幻想嵌套的魅力——评《内陆帝国》 一场被闭锁的浪漫——评《花样年华》 西部片与“二战”片之间的排异反应——评《无耻混蛋》 失败者的“上镜头瞬间”——评《好莱坞往事》 电影实验文本的魔幻魅力——评《引见》 第三辑 杂论 漫谈正反打与连续拍摄 岩井俊二:“被动异端”的赞美者 论电影人物的亮相 洪常秀:不确定性异动的创造者 非人之声:科幻电影中的音乐与声响 巴黎,电影文化之都养成记 后记 导语 当代电影评论中具有深厚理论学养兼迷影特色的论著,对于广大影迷及电影爱好者理解电影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