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杨绛传(定本典藏版)(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罗银胜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钱锺书夫人。她是我国知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著作等身,成就卓著。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集《倒影集》,译著有《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布拉斯》等。
杨绛是丈夫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尽管自己有着巨大的才情,却长期甘于做钱锺书背后的“灶下婢”。她为人处世平和、善良、低调,做学问勤奋不懈,终生淡泊名利。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影响所及包括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她面对战火、疾病、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正能量;她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依然保持着平静、淡然、知足,成为无数人的精神楷模。
作者罗银胜阅览了杨绛先生口述的大量一手资料,四易其稿,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她的百年人生,主要包括她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文学创作,以及她同钱锺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尽显其博学、睿智、宽容、坚强的才女贤妻风范。
杨绛先生身上的坚韧和智慧,透过文字的叙写,给后来者前行的指引和力量。
作者简介
罗银胜,资深传记作家、独立学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曾任职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现在任教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著有《顾准传》(1999年,团结出版社)、《顾准的后25年》(200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顾准画传》(2005年,团结出版社)、《顾准评传》(2010年,福建教育出版社)、《杨绛传》(2005年,文化艺术出版社,获第四届“全国妇女读物”奖)等。
目录
第一章 故里家世
第二章 大学时代
第三章 负笈英法
第四章 孤岛岁月
第五章 步入剧坛
第六章 艰难时刻
第七章 定居京华
第八章 流年沉浮
第九章 十年尘世
第十章 著译尖峰
第十一章 笔耕不辍
第十二章 生活侧影
第十三章 抵抗不幸
第十四章 文化担当
第十五章 百岁年纪
第十六章 拍卖风波
第十七章 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
第十八章 生命之火
第十九章 哀思绵绵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导语
作者罗银胜在阅览了大量杨绛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后,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她的百年人生,主要包括她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文学创作,以及她同钱锺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
真实展现杨绛先生105年的传奇人生和处世智慧,她的一生活成了一个典范。这本书值得所有女性读一读。
后记
杨绛先生是我国当代
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
。记得第一次接触杨绛先
生的作品,还是20世纪
80年代初在复旦大学读书
的时候,当时她的散文《
干校六记》一纸风行,倾
倒了包括本人在内的众多
年轻学子。
后来我在进行现当代
文化名人研究时,赴北京
采访、搜集资料,接触了
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吴
先生曾与钱锺书、杨绛等
人一起下放到河南信阳“
五七干校”,也曾与杨绛
一起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
表团访欧,深入的交往让
吴先生对杨绛赞不绝口。
吴敬琏第一次出国是
1978年去希腊参加经济
学国际会议,颇有“洞中
数日,世上千年”之感。
听不懂国外经济学家的学
术语言,这使他大受刺激
。第二次出访是1979年6
月,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
表团去法国。多亏同行中
有杨绛,她见多识广,语
言功力深厚,令吴敬琏大
喜:“杨先生是我们的骄
傲!”
在与吴敬琏先生的交
谈中,悉知“文化大革命”
中“五七干校”的气氛其实
是相当肃杀的,知识分子
在那里的日子是非常难熬
的。可是,杨绛温柔敦厚
、哀而不伤的大家风格,
留给他的印象依然难以忘
怀。
所以,可以这样说,
我写杨绛,源自经济学家
吴敬琏的建议以及响应著
名作家夏衍先生的呼吁。
在对“文化昆仑”钱锺
书先生的一片喝彩声中,
唯独夏衍先生发出了“你
们捧钱锺书,我捧杨绛”
这样的声音,不啻是对杨
绛先生的莫大肯定。《杨
绛传》的写作,当是对夏
公呼吁的一声微弱的回应
。但是杨绛传记很难写,
因为杨绛的资料很少。等
收集到足够的资料时,时
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我
写信告诉杨绛想写传记,
但是杨绛劝我不要写。本
书的手稿曾呈杨绛先生过
目,并进行书信来往。这
里,出于对杨绛先生的尊
重,信文恕不公开。当她
提着两大包原稿、书写信
封,步履蹒跚地去邮局寄
回拙稿时,她是多么地不
容易!想到此情此景,我
真的于心不忍!我给杨绛
先生添麻烦了!在此,真
诚地向_杨绛先生表示深
深的敬意!
《杨绛传》(定本典
藏版)引用、融合了诸多
杨绛著作中的记载,以大
量历史、人物为背景,让
读者了解了这位杰出女性
的传奇人生。从杨绛幼年
时期的家庭生活到青年时
期的求学经历,从成年后
与钱锺书的历经风雨到之
后随社会变迁所经历的历
次风浪和运动,杨绛的人
生以及其在动荡年代坚持
和把握人性的柔光,在作
者以小见大的行文下得以
彰显。我力图用丰富翔实
的细节,刻画杨绛形象的
各个方面:与钱锺书志同
道合的“书虫”和“隐士”,
技艺精湛的文坛宿将,慈
爱包容的贤妻良母,随分
自持的智者……生动呈现
先生一百多年的人生轨迹
,读者亦可从中对杨绛的
生平、文学创作、翻译著
述有所了解。
2005年末,《杨绛传
》有幸被评为“第四届全
国优秀妇女读物”暨全国
妇联推荐作品。对此荣誉
,我深感赧然。不过我没
有放弃钻研,对拙作又做
了修订补正,尚祈广大读
者继续不吝指正为幸。
拙作初版于2005年1月
,二版以《百年风华:杨
绛传》之名出版于2011
年4月。现在经修罅指谬
,和著者的补充、校正,
由天地出版社以《杨绛传
》(定本典藏版)之名推
出,既表对先生辞世的哀
悼,亦示对先生百年人生
轨迹的崇敬。愿先生的精
神和风骨,能通过本书得
以传承,给后来者更多的
启示和力量。值此新书出
版之际,谨向新华文轩表
示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你们捧钱锺书,我捧
杨绛!
——夏衍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
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
、朋友。
——钱锺书
杨绛对那些蓬门小户
的男女老小,是带着深厚
的同情,指出他们盲目的
营营扰扰,可笑可悯,怜
惜地抚摸他们的伤痛。解
剖的锋芒含而不露,婉而
多讽。这是作者深入生活
、体察人生的结果,出发
点是对人生的热爱,所以
精神上站得高,看得透彻

——柯灵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
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
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
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
精彩页
本书的传主杨绛的故乡在江苏无锡。江南名城无锡,自古便是富庶文明之邦。多少年来,这里风景如画,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杨氏家族世居无锡,在当地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用杨绛本人的话说,就是“寒素人家”,她的曾祖父、祖父的身份,无外乎书生、穷官,但都秉性正直,酷爱读书。
杨绛的父亲,名叫杨荫杭(1878—1945),字补塘,又名虎头,笔名老圃。杨绛在晚年曾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之约,撰写过《回忆我的父亲》。通过文中所记其父亲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看到清末民初一代知识分子为了中国的富强和近代化做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他那种追求司法独立、不畏强权的包公(当时也被称为“疯骑士”)形象,令人难忘。
杨荫杭于189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当时称“天津中西学堂”,即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尽管他学习十分努力,但尚未毕业便被学校除名了。对于这件事,杨绛在文中谈了她所知道的经过:
据我二姑母说,我父亲在北洋公学上学时,有部分学生闹风潮。学校掌权的洋人(二姑母称为“洋鬼子”)出来镇压,说闹风潮的一律开除。带头闹的一个广东人就被开除了。“洋鬼子”说,谁跟着闹风潮就一起开除。一伙人面面相觑,都默不作声。闹风潮不过是为了伙食,我父亲并没参与,可是他看到那伙人都缩着脑袋,就冒火了,挺身而出说:“还有我!”好得很,他就陪着那个广东同学一起被开除了,风潮就此平息。’
这时是1897年,可见杨荫杭从年轻时就形成了刚正耿介的性格。当年,他转入上海南洋中学,也是一所公费学校,由富商巨贾盛宣怀创办。过了两年,南洋公学遴选六名学生赴日留学,杨荫杭亦名列其中。
杨荫杭一行六人和其他各省派送的留日学生,初到日本,语言不通,就先在日本文部省(现为文部科学省)特设的日华学校补习语言。没多久,杨荫杭进入早稻田大学(当时称“东京专门学校”)学习。1900年春,他和留日学生一起组建了励志会。同年下半年,作为会员的杨荫杭与杨廷栋、雷奋等一起创办了《译书汇编》。这是当时留日学生自办的第一份杂志,专事译载欧美政法方面的名著,诸如法国学者孟德斯鸠的《万法精义》和卢梭的《民约论》,英国学者穆勒的《自由原论》(今译《论自由》)等书。这些作品译笔清丽、流畅,对推动青年思想的进步影响很大,因而在海内外学生中风行一时。
1901年夏,杨荫杭利用暑假回国探亲的机会,在家乡无锡,“聚集同志,创办了励志学会。他们借讲授新知识之机,宣传排满革命”,据说这一组织是当时江苏省最早的革命小团体。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