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紫色的火焰有什么样的秘密?为什么金属能在冰上燃烧?门捷列夫是如何发现周期律的?
本书讲述了从18世纪中期到现当代有关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和科学故事。苏联知名教育家依·尼查叶夫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活情景中的化学现象,构成一篇篇妙趣横生的元素故事,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跟随依·尼查叶夫的脚步,带孩子畅游五彩斑斓的元素世界,学习包罗万象的知识,领略奇妙的化学魅力,收获无穷的乐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精)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苏)依·尼查叶夫 |
出版社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淡紫色的火焰有什么样的秘密?为什么金属能在冰上燃烧?门捷列夫是如何发现周期律的? 本书讲述了从18世纪中期到现当代有关化学元素的重大发现和科学故事。苏联知名教育家依·尼查叶夫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活情景中的化学现象,构成一篇篇妙趣横生的元素故事,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跟随依·尼查叶夫的脚步,带孩子畅游五彩斑斓的元素世界,学习包罗万象的知识,领略奇妙的化学魅力,收获无穷的乐趣。 作者简介 依·尼查叶夫,苏联知名教育家、青年科学文艺作家。其作品文笔犀利、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富有文艺色彩,代表作《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被译为中、英、法、日等多国语言,风靡世界。 目录 第一章 火焰空气 学徒药剂师—卡尔·舍勒 火为什么会熄灭 “死”空气和“活”空气 捉摸不定的燃素 安托万·拉瓦锡和他的盟友 元素列表的更新 第二章 化学与电学的联盟 伏打电堆 汉弗莱·戴维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在阿尔柏玛利街的学院里 苛性钾和苛性钠 淡紫色火焰的秘密 杰出的实验! 在水中不下沉,在冰上能燃烧的金属 突击的六周 出乎意料的中断 钙、镁和其他元素 “汉弗莱·戴维爵士” 第三章 蓝色物质和红色物质 五十七种元素,不会再多一种 本生和基尔霍夫 火焰的颜色 节日的烟火和俄罗斯科学之父 为什么艾萨克·牛顿要捕捉太阳光影 夫琅和费线 光谱分析术 白日点灯,大力求索 太阳光和德鲁蒙德光 太阳的化学 铯和铷 “烈性”金属又现身 展望未来 太阳的元素 第四章 门捷列夫周期律 化学的迷宫 原子量 元素排成队 是化学还是相术 预言成真 《空白点》告一段落 在沙皇和资本家的控制下 第五章 高贵的气体 千分之一克 重氮和轻氮 “翻翻旧杂志吧!” 亨利·卡文迪什的实验 空气的组成 隐士型元素 一种来自矿物的气体 地球上的氦 新发现 元素可以再分解吗 第六章 不可见射线 威廉·伦琴的发现 幸运的错误 当乌云遮住阳光的时候 一切源于铀 又有一个谜团出现 斯克罗多夫斯卡娅的第一批实验 钋和镭 大海捞针 科学上的革命 后记 序言 这本写化学科学史的书 是一本科学前沿著作。当时 我无法理解,这些故事是如 何写出来并形成一本书的。 原来故事的写作是循序渐进 的,因为书的作者依·尼查 叶夫压根儿没打算写完这本 书,他是利用零敲碎打的时 间写的。 他头发乌黑,我依稀记 得他埋头写作的情景和埋头 编撰《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的情形。《儿童科普》杂志 的改革需要大量的新生力量 ,而依·尼查叶夫是这项改 革的发起者和积极参与者。 当依·尼查叶夫涉足儿童 文学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 写作经验。他直接参与过《 为了工业化》和《技术》两 种报纸《为新技术而战》这 一专栏的编撰工作。他是一 位敏锐而又严谨的编辑、一 位出色的辩论家、干练而又 个性十足的“通讯员”。 他积极宣传新技术思想 ,并与墨守成规、阻碍工业 技术创新的保守分子做斗争 。在扩大科学影响力的斗争 中,这两种报刊将依·尼查 叶夫锻炼培养成了一位有战 斗精神的、有党派意识的文 艺工作者。他坚持不懈地为 使科学更接近生活、作为现 在和将来技术进步的主要推 动力而奋斗,与其他顽固守 旧、无视科学的实干家做斗 争。 革新后的《知识就是力 量》杂志应当扩大青少年儿 童的科学视野。 依·尼查叶夫那份献身于 杂志的激情,不是表现在热 情洋溢的讲话中,而是表现 在疯狂的工作热情上。他的 新闻工作经历,作为编辑的 严格笔触,即毫不留情地删 去老生常谈的文章段落,以 及所有模棱两可、缺乏事实 依据的格言警句的能力,是 当时聚集在杂志周围的年轻 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能力。 正是一所好的报刊学校 培养了他的这种才华。 《元素的故事》已经部 分地发表在了杂志上,这是 一种全新的科普性文学,直 接响应了高尔基的号召,即 展现了科学不是作为现成发 现的仓库,而是作为一个人 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的工 作坊。 这些故事都是以科学为 基础的,就像坚不可摧的花 岗岩般真实可靠,是具有敏 锐生活观察力特征和完美故 事情节的真实科学逸事。 《元素的故事》一书在 科学和文学两个阵营中都得 到了广泛认可,它将科学和 文学融合在一起。一种之前 在文学中并未出现过的新的 文学诞生了,它是关于科学 及其创造者的故事。依·尼 查叶夫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 进行创作的人,他属于为这 类文学创作铺设“轨道”的第 一批人。 这本书很快引起了谢苗 诺夫院士的注意,他准确地 指出了此书的创新之处:“ 这不仅代表着作者依·尼查 叶夫个人的成就,而且是朝 着普及科学知识的正确方向 前进的新步伐,这一独一无 二的步伐在我们的文学中刚 刚起步,并逐渐站稳脚跟。 ” 一位学者在《文学报》 中写道:“《元素的故事》 是一本关于人类思想在实验 室中进行真实冒险的故事书 。合上书后,年轻的读者们 开始明白,原来发现地球的 成分构成并不比发现新的大 陆、海洋和岛屿容易。” 这本科普小书以研究人 员的劳动工具—天平作为开 端,成功地为儿童介绍了测 量仪器。在此之后,分光镜 和其他仪器在阅读过程中也 接踵出现,这些设备在化学 实验中被相继展示出来。 尼查叶夫不仅介绍了根 据什么样的理论来制造仪器 ,而且还讲述了它们是如何 被制造出来的,以及研究人 员如何在实验中与这些仪器 打交道的。为了避免进行纯 粹的外观描述,尼查叶夫找 到了这些仪器,与它们进行 一对一的“搏斗”,面对这样 的挑战,许多作家都会望而 却步。 如果故事讲到理论创新 ,譬如,门捷列夫出色的预 言—凭借天才的创造性思维 来创建元素周期表,尼查叶 夫力求重现门捷列夫当时自 然的推导过程,或者重现实 验过程,具体的实验进程, 并展示真实的元素搜索路径 。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 本书并没有通过介绍科学家 的成就来吸引我们的眼球, 而是将我们的注意力直接引 向科学家们的实验室,邀请 我们与科学家们一起经历实 验失败后的痛苦,以及获得 名副其实的成功时的幸福, 体验真正而又浪漫的劳动激 情,谢苗诺夫院士说:“在 这本书中没有发现离题的抒 情性插叙。许多人认为是趣 味性将读者们吸引到了知识 的天堂,然而这种观点是不 准确的!问题在于,科学根 本不像老生常谈的那样苦涩 ,所以这本书也并没有言过 其实地夸大科学家们在研究 过程中体验的愉悦之情。人 们通常凭借教科书上的知识 来评判一个阅读对象,然而 遗憾的是,教科书本身的编 写方式很无聊,比阅读对象 本身还无聊。” 著名的儿童作家伊林, 也就是《在你周围的事物》 和《人如何成为巨人》的作 者,与一些坚持在《元素的 故事》中寻找生动词句的学 者进行了辩论。 伊林写道:“谈论元素, 作者原本可以像教科书中写 的一样,来定义它们的属性 和特征。譬如,他可以说: ‘氩是一种惰性气体,不会 与其他物质化合。’然而本 书作者并不是按照教科书或 科学讲座的程式写作的,而 是根据艺术类作品的创作风 格来创作这本有关科学的书 ,譬如,他将氩气拟人化了 导语 影响世界儿童的经典化学科普书,据1960年俄文原版完整翻译。 集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孩子轻松读懂元素的故事,开启精彩的化学之旅。 斯大林奖得主奥列格·皮萨列夫斯基、《十万个为什么》作者伊林倾情。 告别死记硬背,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后记 在伟大元素发现者的行 列中,居里夫妇是最后两位 元素的寻找者。的确,在钋 和镭之后又发现了几种稀有 元素,这些元素与在元素周 期表中的相邻元素类似,但 是这些新发现人们已经不觉 得新鲜了。 今天,除了两三个不重 要的空格外,整个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基本上被填满了 。现在我们知道在世界上大 约存在着九十二种元素。 化学家们模仿自然,而 且经常超越自然,用这些元 素创造出数以万计甚至数以 千万计的多种多样的复杂物 质。 但是,对于当今的科学 而言,元素已经不再是物质 进行分解的极限。自从居里 的伟大发现以来,我们清楚 地知道,化学可以进一步向 前发展,元素本身可以再分 解,可是能分解成什么呢? 可以分解成原始物质,即构 成所有元素原子的带电微粒 。 还记得门捷列夫是如何 证明所有元素之间存在的亲 缘关系的吗?当时人们还不 知道产生这种亲缘关系的原 因。现在原因已经很明了了 。 事实证明,所有元素的 原子——最轻的氢、“懒惰” 的氩、“烈性”的钠、“高贵” 的金、有放射性的镭——毫 无例外地都是由统一的微小 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 为质子、中子、电子。质子 和中子形成所有化学元素的 原子核,电子围绕着原子核 ,形成几层带电的电子壳。 当今的研究者们知道如 何从原子中“切割”出这些原 始粒子,甚至还用它们创造 出新的组合。由此,可以将 一种元素人工地转化为另一 种元素。譬如,物理学家用 氮来制造氢,将铝制成碳, 用汞来制造出黄金。诚然, 他们暂时不知道如何制造出 大量的人工元素。十亿分之 几克是目前元素分解和转化 中能够适当提取的“部分”。 但要知道这仅仅是个开 始,开启大自然王国的钥匙 现在掌握在我们手中。也许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把 任何一种黏土随意制造成某 种元素或复合物质。在伟大 的社会主义国家,一门强大 的新科学正在诞生,但我们 还需要了解过去的科学家们 在工作中经历的困难和遇到 的障碍。 在我们国家,科学人员 并不需要像以前卡尔·舍勒 那样,将最好的时光用来为 店主做肮脏的工作,也不用 像汉弗莱·戴维一样,被游 手好闲的富人所包围,再或 者像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 门捷列夫那样,被冷酷无情 的官员所束缚,还不必像居 里夫妇那样,需要乞求别人 施舍旧仓库来从事科研工作 。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在为 科学家们建造巨大的学院机 构、精良的实验室。在我们 国家不再有孤独的英雄,而 是有成千上万由人民提名的 有才华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 研团队,他们正在为了解自 然的秘密和征服自然进行斗 争。明天的科学成果和共产 主义社会的科学成就将远远 超过以前人类取得的成果。 人类认识自然,对物质和能 量的掌握程度是不可限量的 !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在科学和文学两个 阵营中都得到了广泛认可, 它将科学和文学融合在一起 。一种之前在文学中并未出 现过的新的文学诞生了,它 是关于科学及其创造者的故 事。 ——斯大林奖得主 奥列 格·皮萨列夫斯基 谈论元素,作者原本可 以像教科书中写的一样,来 定义它们的属性和特征。然 而本书作者并不是按照教科 书或科学讲座的程式写作的 ,而是根据艺术类作品的创 作风格来创作这本有关科学 的书。 ——苏联科普作家、《十 万个为什么》作者 伊林 精彩页 学徒药剂师——卡尔·舍勒 在18世纪下半叶,瑞典有一位名叫卡尔·舍勒的青年药剂师,他工作起来夜以继日,孜孜不倦。舍勒起初只是学徒,后来做过助理实验员,他常以非凡的工作热情打动老板们。配置药丸、药水和膏药是舍勒的职责所在,但是他完成的工作质量远远超出了老板们的预期。舍勒每天完成配药的任务后,常常找个没人的角落席地而坐或坐在窗台上从事捣碎、蒸发和蒸馏等各种化学药物的实验。他夜以继日地待在实验室里,细致人微地研读古老的化学书籍,而这些书籍连经验丰富的药剂师都说艰深难懂。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实验时不时以意外爆炸收尾,那么老板们更是对这位助理实验员喜爱有加了。舍勒的手上留有被碱和酸性物质腐蚀灼伤的斑斑黑迹。他喜欢呼吸实验室里刺鼻的气味,甚至连硫黄燃烧所生成的呛鼻烟雾或硝酸挥发出的令人窒息的气体,他都不觉得闻之欲呕,反而觉得沁人心脾。 有一次,舍勒发现一种带有苦杏仁味道的化合物。他先闻了闻这种化合物的蒸气,以便辨明它的真实气味,然后又尝了尝,试图辨别它的味道,觉得嘴里热辣辣的。如今像这样的实验,凡是珍视生命的人,都不会以身犯险来重做,因为那种苦杏仁味道的化合物,现在叫作氢氰酸,是赫赫有名的毒药之王。幸好,舍勒吞掉的量微乎其微。然而他当时并不晓得这种物质的毒性如何,但即使猜到了,说不定也会按捺不住尝一尝的。对他来说,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发现世人未曾发现的新物质或揭晓已知物质的未知特性。 有一次,舍勒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当一个研究人员发现他心仪的东西时,是多么幸福啊!”舍勒曾拥有过很多次这样如获至宝的幸福。可想而知,这是他孜孜不倦工作的回报。舍勒没有上过中学和大学,也没有求人帮助过。他自己学习,刻苦钻研,用药罐、玻璃曲颈瓶和牛尿脬制作了简单的实验仪器。 舍勒十四岁时,被送到了药剂师鲍赫那儿当学徒。自此十九年后,当被瑞典科学院授予院士的荣誉称号时,他仍然是一家外省药房的助理实验员。他依旧如青春少年时期那样把微薄薪水中的大部分都花在书籍和化学试剂上。 舍勒天生就是一位化学家。而且,他就像一位真正的化学家一样,一心想追本溯源,也就是想弄清楚什么是由什么构成的。 舍勒想知道我们周围的物质是由哪些最简单的成分或元素组成的。基于多年的经验,他确信,如果不了解火的真正特性,那么就无法弄清上述问题,毕竟在没有火和加热的情况下,能进行的化学实验寥寥无几。 当舍勒开始研究火的性质时,很快又必须对空气在燃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深思熟虑。对于与此相关的问题,他在阅读古代化学家的著作时就略知一二了。 在舍勒研究火之前的一百年前,英国人波义耳和其他科学家证明蜡烛、煤和其他可燃物体只有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燃烧。举例来说,如果用玻璃罩盖住燃烧着的蜡烛,它燃烧片刻后便熄灭了;如果完全抽空玻璃罩下的空气,蜡烛会瞬间熄灭。相反,如果模仿铁匠借助风箱往火里输送大量空气,火就会越烧越旺越亮。 但是,当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为什么一切都以这种方式发生,为什么空气在可燃物体燃烧时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舍勒开始在密闭容器里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实验。他想:“密闭容器中仅包含少量的空气,没有任何气体可以从外面钻进去。如果在燃烧和其他化学反应过程中空气发生了转化,那么在密闭容器里将会更容易被检测出来。” 当时,空气被认为是一种元素或一种均质物质,人们无法将其分解成更为简单的成分。起初,舍勒也持有类似的看法,但是他很快就弃旧图新了。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